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温"散寒汤治疗脾厲

虚寒型慢性篓馆性*炎疗效观察

袁敏恵I               马小兵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712046)

摘 要:貝3探讨温胃散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破将60例确诊为脾胃虚寒 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口服温胃散寒汤,对照组30例给 予口服温胃舒颗粒。两组均治疗12周,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 分、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病理积分、抗Hp情况和评价安全性。轄*治疗组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胃镜疗效、胃黏 膜病理疗效、病理积分、慢性炎症和萎缩改善、抗Hp方面皆优于对照组(P<0.05),而肠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幡枪温胃散寒汤治疗脾宵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对照组中 成药温胃舒颗粒,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够改善胃镜及病理表现,初步证明该方在 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安全性及可靠性均可信赖,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温胃散寒汤;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 0571(2018)06 - 0084 - 04

DOI:10.13424/j. cnki. mtcm. 201&04.02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指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同时伴或 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疾病。大都患者的症状有上 腹不适、钝痛、饱胀等,属中医“虚痞” “胃皖痛”等 病。本病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容易被忽视,目前患 病有不断上涨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人 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对慢性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重要作用,自拟温胃散寒汤 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 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且符 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 两组,治疗组(温胃散寒汤)30例,对照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平 均(43.57 ± 11. 97)岁;病程 1. 25 ~ 11 年,平均 (8.92±3.97)年;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 21 ~69 岁,平均(45.70 ±14.63)岁,病程 1.5~ 12 年,平均(8.02 ±4.05)年。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 一般资料经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慢性 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⑷和2002年《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口]。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中医内科学》⑶(新世纪·第二版)和2010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⑷ 制定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断标 准。主症:①胃皖部疼痛或胀满;②上腹部喜暖喜 按。次症:①食少纳差;②大便不成形;③倦怠乏 力;④气短少言;⑤舌质淡,边有齿痕,或舌下脉络 有瘀斑,脉细弱。证候确定:主症必须具备,加次 症2项或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本证型。

1.2.3            中医证侯量化分级标准主要症状的观 察项目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2]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准进行分级。

1.2.4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 断标准 DOB值>4为阳性;DOB值<4为阴性。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CAG西医诊断标准者;② 符合中医脾胃虚寒证的诊断标准者;③年龄在20-70岁之间者,无传染性疾病、危重病者;④治疗 前1周内未接受其它药物治疗者;⑤患者同意入组, 并且知情,同时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4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性溃疡者;②有肝肾 功能、血液系统等严重疾患和急危重症等病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的精神心理疾患者;③正 在用药观察其它疾病者;④对药物过敏者;⑤不能 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5剔除标准①入组后治疗期间任意加用药物 者;②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者;③治疗过程中自 觉症状较前明显加重者。

16脱落标准①没有坚持用药或未按临床研究 的相关要求服用本药者;②患者失访等其它原因

1.7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⑵和2011年《慢性胃炎中西医结 合诊疗共识意见》⑴结合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 脾胃病分会修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 识意见》⑷制定CAG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包括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胃镜及病理评价标准、胃 镜下黏膜萎缩程度标准、病理的积分标准。

2研究方法

2.1治疗组 口服温胃散寒汤,组方为:

炙黄芪15g, 党参10g, 炒白术15g, 炙甘草6g

炒山楂10g,

桂枝8g, 干姜6g, 高良姜8g,

生半夏8g(先煎),

香附10g,

煎服方法: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制剂中心统一煎制,每日1剂,每次1袋,每袋 14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2.2对照组温胃舒颗粒(合肥华润神鹿药业有 限公司,国药准字Z34020733)10gx6袋/盒,一次2袋,一日3次。

2.3治疗疗程及注意事项两组疗程12周,详细 记录各项指标改变情况;疗程中禁用其它相关的 治疗,饮食清淡,不宜食用生冷寒凉的食品,保持 良好情绪。

2.4观察内容

2.4.1临床疗效有效性观察 ①两组患者症候疗 效;②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疗效;③两组胃镜、病理、 Hp感染等指标疗效。

2.4.2安全性观察 ①一般体检项目检查:生命 体征、身高、体重、脉搏的检测等。治疗前后各检 查一次;②治疗前进行血、尿、粪等常规及肝、肾 功,心电图等检查项目,两组疗程完成后再复查一 次;③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副作 用等,若出现,需详细记录其诱发因素、不适症状、 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减轻或加重、处理 对策等相关检测指标。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 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 准差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配对 样本t检验处理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对计数资 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 验,以P(下同)<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患者胃镜分级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镜情况比较

(n)

组别

程度

治疗组

30

10

17

3

对照组

30

15

11

4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Z= -0.936,P=0.349(P >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胃镜检查中不 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其胃镜情况基本相似。 3.2治疗前病理积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理积分比较(帀±s)

俎别

慢性炎症

肠化

治疗组

2.07 ±0.52(30)

4.30±1.71(30)

2.90±2.43(21)

对照组

2.03 ±0.81(30)

4.60 ±1.88(30)

2.80± 2.07(22)

t

0.171

-0.647

0.146

P

0.865

0.521

0.885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3 种病理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其 病理情况基本相同。

3.3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结果,见表3。

表3治疗后症候疗效比校[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30

6(20.00)

12(40.00)

8(26.67)

4(13.33)

86.67

对照组

30

0(0)

3(10.00)

19(63.33)

8(26.67)

73.33

秩和检验结果表明,Z= -3.584,P<0.05,说 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体现出统计 学差异,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4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结果,见表4。

4两组症状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组

30

11.03 ±2.09

4.03 ±3.07

12.112

0.000

对照组

30

11.20±2.07

6.90 ±2.93

7.724

0.000

t                    -0.317              -3.71

p                   0.753                0.000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治疗前,两组症状总积 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 差异显著(P<0.05)。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治疗 前后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发现P<0.05,表明经治 疗,各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O3.5两组治疗后胃镜疗效比较结果,见表5。

5治疗后两组胃镜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30

6(20)

5(16.67)

13(43.33)

6(20)

80.00

对照组

30

1(3.33)

3(10)

15(50)

11(36.67)

63.33

(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镜疗效存在 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 则低于对照组。

3.6两组治疗后病理疗效比较结果,见表6与 表2。

6 两组治疗后病理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30

5(16.67)

7(23.33)

10(33.33)

8(26.67)

73.33

对照组

30

0(0)

3(10)

14(46.67)

13(43.33)

56.67

秩和检验结果表明,z= -2. 3力,P = 0.017 (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理疗效存在 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而无效 率则低于对照组。

3.7

治疗前后病理总积分比较 表7 两组治疗前后病理总积易

结果,见表7。

卜比较(丘±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组

30

9.27 ±3.73

4.93 ±4.22

5.023

0.000

对照组

30

9.43 ±3.80

7.43 ±4.65

2.165

0.039

t

-0.165

-2.181

p

0.870

0.033

以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病理总积 分差异,发现P<0.05,表明经治疗,各组的病理积 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 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理总积分无明显统计差 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的积分明显低于 对照组(P<0.05)。

3.8两组治疗后各病理积分比较结果,见表8 及图2。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Z = -2. 185, P =0.029

8 两组治疗后各病理积分比较(丘士s)

组别

慢性炎症

萎缩

肠化

治疗前

2.07 ±0.52

4.30 ±1.71

2.90 ±2.43

治疗组

治疗后

0.93 ±0.98a

2.10 ±1.95 A

1.90±2.29a

治疗前

2.03 ±0.81

4.60 ±1.88

2.80 ±2.07

对照组

治疗后

1.53 ±1.01 A

3.40±2.81a

2.50 ±2.37

t

2. 858

1.787

0. 822

P

0.006

0.079

0.414

前面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的病理积分无统计 学差异,另外由于各种病理程度之间彼此不独立, 故在计算治疗前后各病理程度的差值后,采用独 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各病理积分的变化
情况,结果发现,治疗组慢性炎症的病理积分下降 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 05),但各组萎缩、肠 化的病理积分的下降程度则无统计学差 异(P>0.05)o

3.9两组治疗前后Hp分布情况 结果,见表9

9两组治疗前后Hp感染情况比较[n(%)J

组别

n

治疗前Hp感染

治疗后Hp感染

Hp转阴情况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有效

无效

转阴率

治疗组

30

16(53.33)

14(46.67)

21(70)

9(30)

5

9

35.71

对照组

30

13(43.33)

17(56.67)

15(50)

15(50)

2

15

11.76

x2

0.601

2.500

1.335

P

0.438

0.114

0.248

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的Hp感染情况,发 现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的抗Hp效果亦 无统计学差异(P>0.05)。

3.10安全性指标疗程结束后复查常规生化及 心电图等均无明显改变,用药期间亦无不良反应 发生,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可靠。

4讨论

脾胃素虚,或饮食生冷损伤脾阳,日久脾阳虚 弱,中焦阳虚不能温养胃肠,故寒从内生。中阳不 足,致气血阴阳俱虚。寒凉之邪久居胃络不去,阻 滞中焦之气机,故上腹疼痛不断,中焦虚寒不得温 养,故自感喜暖喜按。喜温为寒,喜按为虚,经按 摩可使疼痛可以暂时缓解,即说明不是内脏器质 性病变,是胃络失去柔和而表现的胃皖隐隐作痛。 中焦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则清阳不得升、浊阴不 得降,从而出现便濾、胀满,甚至呕吐等一系列升 降无序的症状⑸。

温胃散寒汤以黄茯、桂枝为君药,辛温之桂枝温阳气,散寒邪,

甘味之黄茯,甘温益气,温补中 阳,共凑补益脾胃,温阳散寒。

干姜温脾阳,与桂枝同用温建中阳,中阳得温,则阴寒散而胃络舒, 胃络舒而疼痛消;

山楂既可理气活血,又可健胃消 食。若只散寒则没有补虚,寒未全去也,

所以用党 参、白术补脾益气,温补升运,助黄罠益气升清,升 发脾气,胃主纳降有赖于脾气升运,欲降胃气,先升脾气,顺降胃气与升发脾气同用,调理中焦。

干 姜、山楂、党参、白术共为臣药。

半夏化痰散结,和胃降逆,与黄罠相伍,寓降浊于升清之中,升降相 因,畅调中焦气机,气机畅而胀满消。

香附合高良姜为良附丸⑷,可暖胃散寒,且与党参、白术等药 共用,增强化食积的作用。良、附共为佐药。

炙甘 草益气和中健脾,顾护中焦之气,是为佐使之用, 而甘草与桂枝同用,又有温经通阳之效。

纵观全方,治标与顾本同用,寓降于升之内, 寄散于补之中,温中阳、祛寒滞。其中黄茯、党参、 白术、甘草等药有调节自身免疫功能,可提高机体 的抗病能力;桂枝、干姜、高良姜、香附、甘草有抗 炎、止痛作用,有效缓解胃痛症状;半夏、甘草改善 胃黏膜血运,修复损伤的黏膜组织,能逆转黏膜萎 缩;山楂、白术增强胃动力,有效缓解胃胀症状。

从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胃镜疗效有效率、 胃黏膜病理有效率、病理积分、对炎症改善方面,温 胃散寒汤皆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在疗程中均没有发 生不适反应,临床安全有效。但是,本研究纳入病例 较少,使数据统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胃镜检查 也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根据胃镜严重程度进行 分级;本研究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实验,有望开展动物 实验,更好的探究方药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 共识意见(2011,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 - 74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2002 :125 -129.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6-193.

[4]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 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

(5)    :345 -349.

[5]   王捷虹,许永攀,穆恒,等.清调益温和五法治疗慢性萎 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8,38(1):63 -65.

[6]    陈思国.良附香苏散治疗浅表性胃炎82例[J].现代中 医药,2011,31(5):42-43.

(收稿日期.2018 -04-26 编辑:文颖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