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童年动画片中的植物角色(上)

应《科幻CUBE》杂志之约,为第二期“植物遐想”主题撰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是回顾与植物相关的童年看过的译制动画片。一归纳整理才发现,还真是不少。而且从植物遐想的角度再去重新审视这些动画作品,真是一个十分有趣且惬意的过程。
绿色遐想
回望童年动画片中的植物角色
中国
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种植与整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始终紧密相连。从昭君出塞到玄奘取经,从神农尝百草到张骞通西域,中国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关种植交流与研究的佳话。而六百多年前,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的郑和在甲板上种植果蔬以保障船员不得败血症的故事,更是让西方学界为之侧目——如果以科幻的视角加以演绎,这何尝不是未来人类乘宇宙方舟谋求生存的一次预演呢?
在中国的神话小说、奇幻故事中,亦不乏各种精彩遐想——王母蟠桃、人参仙果、玉兔灵药,这些能使人百病不生、延年益寿的“高级补品”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莲花化身哪吒、绛珠仙草林黛玉、葫芦娃七兄弟等经典形象,难道不是中国人对人与植物的紧密关系做了最出彩的“未来设计”吗?
如果再将视线投向更远的海外,投到那些我们童年观看过的经典译制动画片中,你就会发现关于植物的奇思妙想其实早已遍地开花。时光荏苒,我们也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奇花异草在片中的不同凡响的亮相,已化为童年回忆中的一抹亮色。
1
1982年:鼹鼠与药
奇异植物全球采摘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文化交往也重新热络起来。1982年,中央电视台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驻华使馆获得了该国“国宝级”动画名作《鼹鼠的故事》的部分剧集。从此,这部不朽之作开始成为几代中国电视观众的童年美好回忆。《鼹鼠的故事》突显了欧洲人基于环境保护的强烈忧患意识。虽然本片并不是一部完全讲述“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的科普动画片,但是“人类在飞速的工业化及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宏大主题却始终贯穿其中。具体反映到画面上,就是那些捷克特有的民族剪纸艺术,所呈现了出来的五彩斑斓的“百花园”和“芳草地”,让观众看得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也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米勒先生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

不仅如此,在《鼹鼠的故事》系列影片中,作者还专门用一集的篇幅,借助小鼹鼠来着力反映人类对于植物的依赖。在《鼹鼠和药》的故事中,小鼹鼠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小老鼠卧病在床,昏迷不醒。于是,他请猫头鹰医生为小老鼠诊断,猫头鹰查阅了“药典”后,告诉鼹鼠有一种花可以治小老鼠的病,于是,小鼹鼠便踏上了找寻花朵的旅程。他每到一个地方就问:“哈库纳库”(不知道是不是花的名字,反正是可爱的声音),他历经千辛万苦,到过很多国家,还远赴非洲草原和雨林,碰到了各种奇特的植物,包括郁金香、水草、猪笼草等,可却始终没有找到猫头鹰所说的那种草药。只好伤心的回家了。结果,这才发现原来家门口就长着那种要找的草药。最后,小老鼠的病终于被治好了。也许,这更像是中国古代医学家的求医问药经历,但作者将这样的故事置于现代社会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暗示即使在未来,人类也依然需要从植物那里获取所需。
2
1984年:花仙子
外星美少女的七色花寻梦之旅
《花仙子》作为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美少女动画,在中国译制片发展史上都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关于《花仙子》的故事情节,相关媒体的介绍很多,很多怀旧动漫爱好者更是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剧中这位美丽善良、人见人爱的小蓓姑娘,许多观众并没有细究她的出身,潜意识中会认为她就是一位在法国出生的邻家女孩。事实上,按原作的设定,小蓓其实是外星人的后裔,转世到地球。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地球上长大的来自氪星的超人”,所以她所需要寻找的七色花自然也就不是地球上的产物。虽然,《花仙子》的故事并不能归为科幻,片中所涉的各类花草也不能直接认定为“未来植物”,但是片中关于这些花花草草的功能,仍然反映了现代人类对植物发展的一种未来设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就成为中国的动画片播出史上第一部探讨人类与未来植物的动画之作,很有探讨的意义。

《花仙子》作为魔法少女动画中的杰作,同时也作为日本动画史上的经典,值得一说的元素很多。但留给人最深印象的,莫过于每集结尾的点晴之笔——帅哥李嘉文都会向本集中受到小蓓帮助过的人们赠送一包花种,同步会有画外音介绍此花的寓意:这一流行于欧洲十九世纪的花文化,曾经是当时隐晦地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人们根据不同花草的特点、传说和所处历史环境,逐步形成了一套被广泛接受的“花语”,并传承至今。《花仙子》一片中前后介绍了五十余种花草所代表的含义,且每每伴随着花语字幕还会出现玲珑可爱的花精灵,确实是一个出色的创意。

3
1985年:蓝精灵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蘑菇村
继《花仙子》之后,广东电视台引进了美国经典动画片《蓝精灵》,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引发轰动。不夸张地说,在“米老鼠和唐老鸭”登陆中国之前,蓝精灵堪称最受小观众喜欢的美国卡通明星了。对于《蓝精灵》的痴迷,有一个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原因,当年的国人并不知晓。那便是,《蓝精灵》原漫画诞生的1958年,正是欧洲左冀思潮风起云涌之时,于是这部作品自然而然的带有乌托邦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剧中,蓝精灵住在世外桃源的田园农庄,过着自给自足的集体所有制的公社生活,因此中国观众接受起来格外地顺畅。也许,本片不像《花仙子》一样,是特以植物为主打元素的动画作品,但剧中无处不在的“人与自然”的花草氛围营造,毫无疑问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事实上,探究一下《蓝精灵》的动漫发展史,便会发现它也确实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植物基因”之作——蓝精灵的肤色来源于蓝莓;蓝精灵的身高设定参照的是三个苹果的叠加高度;蓝精灵的英文名“SMURFS”是一个臆造词,源于蓝精灵身材矮小,又住在蘑菇小屋里,所以制作方从 “small”(小)、“dwarf”(矮人)和“mushroom”(蘑菇)三个词中提取揉合,便形成了“SMURFS”这一单词。更有意思的是,在上百个蓝精灵中,作 者专门塑造了一个叫“农农”(Farmer Smurf)的重要角色。农农是精灵村最好的庄稼把式。他种植各种农作物并组织收割。农农的装束就是不折不扣的种地人的形象----穿着深绿色的衣服、木鞋,戴着草帽。在最初的法语版漫画中,他说话带有明显的农夫口音。在动画中他有着美国东北部的口音。凡此种种,都在彰显着这部“绿色动漫”作品与植物之间水乳交融的紧密关系。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