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軍:《实践论》之启示
《实践论》之启示
王英軍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段话对我们有三点启示:一是真理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真理才能被发现,被证实。如果没有实践,就无真理可言。二是人类的实践史是无穷尽的,人类的认识史亦然。三是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中,要想做到知行合一,有效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就必须在调查研究中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基础上全面分析,善于把感性认识而能动的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新经验,创造出新思想,指导好新实践。
关于第一点,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长期沉湎于故纸堆,皓首穷经,不在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去应用,就必然陷入为理论而理论,为学习而学习的境地,就很难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就极易形成僵化的教条主义思想。中国历史上就曾有人因生搬硬套苏联革命的经验事例,他们认为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最终致使中国革命出现严重挫折。
关于第二点,实践和认识,都是一个相协而行、逐步深入、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论是实践落后于认识,还是认识落后于实践,都不能促使人类社会稳步向前发展。实践落后于认识,容易形成主观主义、本本主义;认识落后于实践,容易产生经验主义、盲动主义。人类在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只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自得于一时之功,不满足于一孔之见,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于第三点,是从方法和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实践和认识的。人类存之于世的根本目标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而要实现这个根本目标,就得凭借调查研究即实践这个法宝。惟其如此,才能形成解决人类在前进征途中面临种种问题的科学思想。不仅如此,欲确保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还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正确处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并创造条件,将科学思想用之于实践。
当前,中国社会内外矛盾交织,由于某种程度上抛弃了毛泽东思想的引领,弱化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遂导致中国人的生存危机逐年加剧,民生问题愈演愈烈。人们改造主观世界乏力,改造客观世界更是力不从心。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明确一个道理:中国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改造主观世界,就不能有效的改造客观世界。
甘于平庸,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大敌,是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意识的一种表现。因而,只有拒绝平庸,人才能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有带动、影响、改造客观世界之可能。人如果长期平庸下去,不但生存危机解决不了,而且往往适得其反,使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人贵在自立,如何立?首先就得拒绝平庸,自强不息以创造生活,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从而为改造客观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时代长期高度重视这两大改造,所以才使人们爆发出了巨大的创造力。一穷二白,竟然能搞出“两弹一星”,确实了不起,是一个精神变革物质的成功案例,非常值得后世借鉴。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