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上伤燥热,下病湿寒,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脏。
肝主疏泄,木愈郁而欲泄,泄而不通,则小便不利,泄而失藏,则水泉不止。
希望您能看得懂。看懂者此病可治。

再来个简单的:
在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奇病论》中已经明确从行为方式上阐述糖尿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隋代医学著作《诸病原候论》在防治糖尿病的指导中直接指出了运动与进餐时间安排问题:“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明代医学著作《景岳全书》中,进一步强调了营养改变和生活方式变化的问题:“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清代医学著作《辩证冰鉴》描述了进食对解除消渴的意义:“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天的糖尿病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