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任督死生篇
任督死生篇
雷公问曰:十二经脉之外,有任督二脉,何略而不言也
岐伯曰:二经之脉不可略也。以二经散见于各经,故言十二经脉而二经已统会于中矣。
雷公曰:试分言之。
岐伯曰:任脉行胸之前,督脉行背之后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咙上颐,循面入目眦,此任脉之经络也。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 央,女子入系廷孔,在溺孔之际,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统纂后,即前后二阴之间也,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至鼻柱,还出别下项,循肩膊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 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督脉之经络也。虽督脉止于龈交,任脉止于承浆,其实二脉同起于会阴。止于龈交者未尝不过承浆,止于承浆者未尝不过龈交,行于前者 亦行于后,行于后者亦行于前,循环周流彼此无间,故任督分之为二,合之仍一也。夫会阴者,至阴之所也。任脉由阳行于阴,故脉名阴海。督脉由阴行于阳,故脉 名阳海。非龈交穴为阳海,承浆穴为阴海也。阴交阳而阴气生,阳交阴而阳气生,任督交而阴阳自长,不如海之难量乎,故以海名之。
雷公曰:二经之脉络予已知之矣。请问其受病何如?岐伯曰:二经气行则十二经之气通,二经气闭则十二经之气塞,男则成疝,女则成瘕,非遗溺即脊强也。
雷公曰:病止此乎?岐伯曰:肾之气必假道、于任督二经,气闭则肾气塞矣。女不受妊,男不射精,人道绝矣。然则任督二经之脉络,即人死生之道路也。
雷公曰:神哉论也。请载《外经》,以补《内经》未备。
陈士铎曰:任督之路,实人生死之途。说得精好入神。
如何正确认识经络运用经络
经络虽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有些人对经络的存在,以及治疗作用不甚了解,愿意将我多年对经络的认识,临床经验介绍给大家,以便重新认识经络为我所用。
经络并不是人为研究出来的,而是人体当中客观存在的,是为脏腑传输气血的通路,由于经穴在临床上的神奇作用,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共同努力,人体当中有没有经穴,经穴能否治病这个谜底逐渐的彰显出来,经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断被人们所接受,但经穴之谜还要从远古时代说起。
在不具备医疗条件的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完全依靠天养,因无药可医每当身体不舒服的时侯,只能就地取材用石器在身体上摩擦,或者靠树干撞击,或者在伤痛处揉按,以这些方法以缓解伤痛。
人们为了缓解疼痛触摸身体时,有的人肌肤上显现出一条红线,而且红线上面布满若干个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异功能,然后,在这些点上用工具刺激,身体上的痛感随着刺激就不痛了,感受到刺激红线当中的点,比随意在身体不舒服地方揉按有很大的区别,说明红线上的点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这就是发现经穴的初级阶段。
我们的医学先人通过反复临床探讨,又发现每根红线上分布长短不等,上面分布的点的距离也不等,刺激上面的点身体有不同的感受,进一步得知经和穴可能与脏腑相通,后来把这些红线认定为经脉。根据红线上点的不同功能,又赋予各种各样的名字,最后被称之为穴位,由线和点的结合便产生了十二条经脉,穴位为365个。
这就是人们发现经络、认识经络、在临床当中运用经络的一个漫长过程,民间采用的这些方法止痛,就是早期推拿按摩的雏形。我们的医学先人在收集大量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了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这部巨著运用对话的形式,将中医的医理、病理,养生等方法,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医学资料。
经络并没有停滞不前,经络的发现和发展,可能与气功修炼有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宗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养生教。“道人,有道术之人也”。唐、颜师古注《汉书·京房传》道士,“人行大道,号为道士”。后世谓道人即指有奇方异术之人,也即先秦的神仙家。因为通过炼功充实加强了元气、作为元气的一部分经气在经络内循行,因显得活泼有力而被练功家感知;有些功法更是通过凝神入气穴,结合返观、内视身内机体情况、气功中称内景者、更易被体察到。因此,可以说气功家于针灸按摩中发现和完善了经络学说。明·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也强调:“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近人余纯在《针灸指南》中也主张:学习针炙者、必先自愿练习……静坐动法,则人身内经脉之流行及气化之开阖,始有确实根据,然后循经取穴、心目洞明。”通过练功证实了体内气血的循环。
当今的医护人员也看到经络对人体的治疗作用,青海省卫生厅发文,要求医护人员练习气功,熟练掌握真气运行学的方法技术,打通小周天防病治病,然后,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医生只有自身健康,才能为患者服务,可见经络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经络在临床上运用至今而不衰也,验证经络的神奇作用和它的魅力所在。医学理论往往滞后于临床,中外的科学家几十年来,对中医理论不断的研究,在多领域均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血液流速界定为10公分/秒,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体当中运行的主要物质是血液,血液流速是验证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志,人体各个部位的血液流速,达到了10公分/秒这个数值,或者超过这个数值,证明身体是健康的,这就使我们在临床上有据可依,同时验证了为什么采用经穴可以治病的道理。
采用经络方法就是促进体内气血循环,通过血液循环化除瘀滞,使人体的各个部位达到这个数值。所以,我们常说的有病就是气血瘀滞,调整经络就是化除瘀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其本质都是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什么是活血,什么是化瘀,这是对理论上的认知,那么我们从临床运用上,就更加清楚看到什么是活血化瘀。下面我们从一个突发心脏病患者,治愈的全过程,明白经络在治疗急症,是其它方法不可取代的。
我孩子一位朋友心脏原本就不健康,夏天的一天心脏病复发,急冲冲一个人突然来诊,进门后我眼看她站立不稳,来不得多虑就急忙将她抱到床上,与我说话时只见她语言低微,脸色苍白,面部无神,第一反应是来于心脏,边劝她稳定情绪,边为她诊脉。从脉象上看,左寸的浮沉脉,均出现促、微弱的脉象,时有时无,手背发凉,心跳约40次,病情十分严重,病发在心脏。
已经来到我这怎么办?危机之下也不能拒之门外,不容多虑救人要紧。我根据患病的脉象,首先调整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当刺激到穴位一站一站的传递,气血不断的涌向心脏,逐渐缓解心肌缺血的状态。治疗的瞬间病情缓解了许多,可以正常与我交流了。对我说,心脏感觉有点劲了,心区也不像来时那么凉了,全身开始微微见热了,眼睛也有劲睁大了。我问她为什么早不来看病?病情多危险啊!她说,早晨起来心脏是有点不舒服,但没想到这么严重?我给朋友去电话有的关机,有的在外地,我只有自己过来,开车眼神都不好使,……。
因为心气虚心肌缺血,调整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之后,接着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又调整了肝经,以肝济心,益补心气不足,病情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声说话底气力足了,心情好多了,走路的脚步轻盈有力了,从治疗心脏病来看,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病经过调整经络,使病情迅速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通往心脏的气血循环加快了,提升了10公分/秒这个数值,消除血液中的瘀滞,满足了心脏血液的需求。
通过这个病例验证:只要病因判断的正确,而且采用的方法得当,能量可迅速得到聚集,消除瘀滞,活血化瘀,这么迅速的缓解病情,只有经络才能做得到。
大家都认为经络即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好的疗效,那么,经络分布在哪里呢?实际上经络(经筋)呈纵向分布在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周围,对这些组织,起到保护、协调、调整、补充的作用。
经络的特性是与生自有的,因个体差异以及不同人群,经络受到刺激之后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当触摸左胳膊上的穴位,右胳膊瞬时间发热,触摸左腿的穴位,右腿瞬时间发热;还有的人当触摸到穴位时,感觉到血流象打气管一样,呼呼地向前推进,有的人刺激到穴位,有的穴位其痛无比,有的穴位毫无感;有的从刺激的穴位上面冒风,风力的大小不同,风力的强度不同,甚至喷出一股凉气。
这些反应都是因病情不同,当刺激到穴位局部受到挤压,正邪之气不能同时循环,邪气就会受到挤压穴位的通路上夺路而逃。
经络一直被认为有名无实,那么,选用经络看病的疗效,为什么比用药反而要快呢,对此感到费解?我们将人体的有关组织结构略加展开,这个难题就化解了。
经络与血管、神经、淋巴管是一个有机整体,如同有铁路就有公路一样,密不可分,须臾不能分离。血管、神经、淋巴被经络(经筋)包裹其中,经络在外层,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在里层。经络在人体的外层,既要承担防护作用,同时又要负责调整气血的传输速度。
经络是呈纵向运行的一条线,分布在人体外层筋肉组织之中。经络通过筋肉组织的舒缩,促使血管中血液循行,同时促进神经、淋巴循行,维持脏腑的生理活动,保证内环境的稳定。当外邪入侵,内环境紊乱,血循环运行不畅,经络传导受阻,脏腑营养匮乏,发出指令失控,打破脏腑的正常秩序,人体就要患病了。
得知患病的所在脏腑后,然后, 选择患病脏腑的经络,通过外力刺激经脉上的穴位,穴位上的感受器受到刺激,穴位周围筋肉组织立即收缩发出指令,血管、神经、淋巴管接受指令后,立即改变原有的循环状态,气血直达所属脏腑缓解病情。
经络在临床当中有不同的感受,由于病情不同人体反应也不尽相同,这些年曾遇到几位经络传导敏感的人。
比如,刺激到皮肤的穴位上,有的穴位出现酸、麻、痛的感觉,还有人刺激到胳膊皮肤上的穴位,另一侧胳膊马上发热,刺激到大腿皮肤上的穴位,另一侧大腿马上发热等等。这些反应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有反应的说明接受能力强,无反应的视为接受能力弱。经络是一种治疗方法,容不得半点质疑,应该脚踏实地学习为我所用。
经络运用不能停留在皮肤、肢体病症简单的医治上,应逐渐扩大治疗的空间,这样才能把经络运用到极致,其最主要的是需要掌握诊病的手段。
中医诊病手段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诊脉。通过寸口脉诊方法,探查体内脏腑之间变化。脉诊方法主要应用于内脏疾病;二是查找失衡点。在人体筋肉组织当中,确定阴阳失衡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全身筋肉组织的扭伤、撞伤等筋肉病症。
采用经络治病更直观、快捷,比其他的方法有更大的空间。下面列举我在临床过程中经历的几个病例,以便了解经络的神奇作用。
1、子宫腺肌症。是这种病症是女人的一种难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痛经发生原因主要为子宫肌层内的内膜腺体充血、出血,使得病变内的压力升高的结果,这种痛经多属于一种肌肉痉挛的性征。属于中医“痛经”、“症瘕”、“不孕”的范畴。
患上这种病症不仅疼痛难忍,而且求医无门,采取经络疗法,调整气血可以直接介入到患处,化除瘀滞,缓解疼痛,免除一刀之苦。
我接触多例子宫腺肌症,通过脉诊上观察,她们患病的病因,均在心、肝,证明心肝是导致子宫腺肌症的主因,治疗应从心、肝入手,调整肝、胆经,然后,再根据虚实辨证论治,病情较轻者月经来潮当天立即止痛,即使较重者一两个月也可治愈。
子宫腺肌症发病,应与“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有关。
一、《素问·痿论》中说,“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指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心脏气血的虚实和病变,可影响血脉的运行;血液的盈亏,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中说:“运血者即是气。”《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曰:“气行则血流.”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则血行不怠;若疏泄失调,气机紊乱,或气滞不畅,血淤不行,见刺痛等;若气乱无序,血不循经则可导致各种出血证。
二、“肝主疏泄。”肝的疏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调畅气机,行血,行津,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
2、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3、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与肝气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整经络,通往腹腔的经脉通畅,化除瘀滞,代谢加快,以肝济心,消除痉挛,心态平和,使子宫腺肌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2、头部摔伤。广东一11个月小孩,晚上10点钟,从床上掉在地上,头上磕出一个大包,因疼痛痛哭不止,家长急忙驱车到了儿童医院。医生看到孩子这个样子,随口说出,先做脑XT,然后再打一针镇静剂平抑情绪。家长一听非常生气,就是摔一下用不着这么大动干戈,立即与我联系。来我处后观察孩子的头部,在右偏头有一个2公分大小的包,看后我说,孩子的病情清楚了,你们不用害怕,其一、病在偏头上,属于胆经的部位;其二、摔伤在肝。《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说,“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高空坠下无论何种原因皆应以肝论治;其三、病脉在肝。
病因清析了,按照这个思路,首先调整肝胆经,使之脏腑阴阳平衡,又根据“实则泻之”原则和五行生克属性,调整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治疗一会孩子就不哭了,第二天来诊时,头上的包不见了。
3、尿毒症。很多人听到患上尿毒症,会感到不寒而栗,因为尿毒症是一种危害性相当严重的疾病,而且出现了尿毒症的症状之后,导致肾脏不能正常工作。
当前治疗尿毒症的唯一方法是透析,即使透析对人体的恢复也是有限的,如何治疗有益于身体健康?采用经络疗法消除药毒是正确的选择,我曾接触一位七旬尿毒症的患者,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自觉病症好多了,主要指标也取得了一定的变化。
尿毒症的主要指标是尿素氮和肌酐,依靠药物让这个指标发生变化,已经丧失解毒功能的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通过中医的,以上治下,以火化水,达到水火既济,才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好方法。
古人在健体修身过程中发现,人体之中有水火之象,但人体之水火若不相济,则生病疾。人体之肾纳象为水,水宜上升;而心纳火象,火应下降,此乃水火既济也。
尿毒症的主病在肾,那么这种病症的治疗从何处着手呢?“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故生意存也。”心阳下注肾阳,使肾水不寒,肾阴上济心阴,使心阳不亢,只有通过治心达到治肾,明确心与肾的关系,才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肾阴阳水火的互制互济,二是精血互化,精神互用。
心为阳脏,位居上焦,五行属火,肾为阴脏,位居下焦,五行属水。就阴阳水火升降理论而言,心火在上宜降,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在下者宜升,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肾阴也赖心阴的资助,心阳也赖肾阳的温煦。
心肾水火既济,阴阳互补,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被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精血互化,精、神互用。心血可充养肾精,肾精又能化生心血,心肾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心藏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精化髓充脑,脑为元神之府,积精可以全神。
我统观治疗两个多月的脉象,基本上病脉都在于心,因此,无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医理,还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脉象,均说明尿毒症的病因在心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4、老花眼。人老眼花需不需要治疗呢?这是老年人关心的一个话题。俗话说,花不花四十七八,说的是到一定年龄,眼睛花是正常生理现象,笔者是一个近八十岁的人,佩戴二百度的镜子不算大,但使用电脑看手机还是不方便,也有意思想通过调整经络,看看能不能摘掉老花镜。
为什么有好多人不注意眼睛保养,都七八十岁药瓶上的字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说明通往眼睛通路气血通畅,调焦功能好。从医理上看,老化眼和近视眼,均是眼睛调焦出现问题,如果运用经筋、经络疗法治疗,扩充经络,化除瘀滞,眼睛调焦功能也有恢复的可能性,因此,我把面肌做为治疗的关键部位。
面肌上的经络比较集中,根据“临近取穴”原则,首先在面部确定阴阳失衡点。我坐在电视前眼看着电视,在面肌失衡点上揉按,然后,再通过电视画面清晰度,验证眼睛恢复的程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自治老花眼好了许多,眼睛度数从200度下降到150度,初期白内障也恢复正常了。曾为我验光的医生也感到意外,治疗眼疾的这种方法不可思议。
运用祖国医学自治眼疾,使病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增强了我研究眼疾的自信心。医学无止境,治疗老花眼有没有更为简捷的方法,再降低度数的可能性呢?颧骨弓在眼睛的下边,符合临近取穴的原则,根据经络、经筋医理,把颧骨弓做为老化眼新的治疗点。
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经络和经筋是中医临床的两种方法,颧骨弓上下两端筋肉,属于经筋的范畴,还有胃经的穴位,在颧骨弓筋肉上面检查出失衡点,然后在失衡点上揉按,化除瘀滞,扩充经络,解除眼睛的疲劳程度,很有可能根除老花眼。
我根据这个思路,在失衡点上揉按颧骨弓后,仅几天视力确实发生了变化,不戴花镜比戴花镜视物还要清晰,眼睛的变化证明,这个方法适合老花眼的治疗。于是我每天坚持自治,治疗仅仅一个多月,用电脑、看手机再也不用带老花镜了,真的丢掉了老花镜。之后,按照这个思路又治愈多个,近视、高度近视、眼睛干涩、虹膜炎等不同症状的眼疾。
以上列举的病例,是采用经络、经筋看病的一部分,只要运用的好,内脏、筋肉疾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五脏六腑是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经络是为脏腑提供气血的主要通路,所以,调整经络比其他方法更为灵活,简单而快捷。
贲门失驰缓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或者呕吐反流食物,患者因为饮食受阻消化不良,有的转化成胃神经官能症而恐惧饮食。本来这个病症是比较难治疗的,幸亏我在全国高级针灸进修班进修时,由金伯华教授言传身教的教了这一手,随后在我的大量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探讨,找出了基本规律,为治愈这种患者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贲门失驰缓症主要患病部位在于贲门部位,也就是我们的心口窝部位,按经络部位属于鸠尾穴部位,这个部位一旦患病,不但易患贲门失驰缓症同时还能导致膈肌痉挛症,这两个病症都是临床比较棘手的病症,您说巧不巧?
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这两种病症呢?第一,肝气不舒。第二,寒邪内阻。第三,惊悸恐吓。第四,努力负重。第五,暴饮暴食等等...
别人咱就不说了,我自己就体验过这两种病。
第一次是在八年前,亲戚来我家里看病,住了半个月,把亲戚的病看好了,可是人家回去后说我们慢待它了,结果把我气得咽不下饭,喝不下水,水和饭咽到胸骨柄部位就无论如何咽不下去了,剧烈疼痛约两分钟后,这口饭或者水才缓慢的从食管右侧缓缓下移,每吃一口都如此受罪啊...连续三天,饮食难受,自己根据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的原理,为自己开具汤药【膈下逐淤汤加减】和木香顺气丸,喝了三天药,同时在心口窝部位针刺加打火罐,一场大难才算熬过来了。
第二次是在今年夏天,有一天我吃完中午饭,感到口渴,就随即吃了一根凉黄瓜,吃着很舒服,可是不大一会,就出现膈肌痉挛症状,“咯的,咯的”闹个不停,很不舒服,把我以前所知道的偏方都使用上了,还是一点也不缓解,后来,我夫人说,膈肌不就是在心口窝部位吗,打一火罐试试,随后,我夫人就用2号火罐在我的心口窝部位打了一火罐,不大一会,膈肌痉挛症状就停止了。你别说,还真灵验,从此之后,凡是贲门失驰缓症和膈肌痉挛症,我都是几乎用同一个办法治疗,异病同治,解决了这两个常见的难题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