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这个话题年初发过,这次把这个话题汇总起来重新发布一下。

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能影响针灸取效的因素有很多,同样一个疾病在南半球扎和在北半球扎,给青年人扎和给老年人扎效果都不一样,同样一个疾病夏天治冬天治效果也不一样,同样一个疾病给文化层次高的和文化层次低的人扎效果不一样,同样的一个疾病给“布衣”治疗和给“贵人”治疗效果不一样,针对同一个人,患者身体状态不一样时扎针的效果也不一样。

今天我们不去探讨那些众多的,很难人为控制的,但是也确实存在客观的因素。我们主要从取穴、时机、针刺三个角度来探讨影响针灸取效都有哪些因素。这三个因素主要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是医生能够控制的三个因素。

首先看取穴

取穴就是扎针时所选取的位置。这个话题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来讲,一个是理论上选取什么穴位,一个是实际上选取什么穴。那么这怎么理解呢,为什么会有理论取穴实际取穴的差异呢?

我们先看理论选穴,当我们面对一个疾病的时候,如何判断应该取哪些穴位呢?首先需要医生对这个疾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那么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疾病,或者说要知道患者当下是某个疾病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也就是说对疾病的准确判断是正确取穴的基础。

那么如何正确判断你所面对的疾病呢?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诊断呢?方法其实就是用我们所了解的,四诊啊,八纲啊,所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来判断。这点其实考量的是一个医生的中医基础知识。

很多人说针灸医生是不用把脉的,这个理念其实是不对的。以针灸为主的医生和以开中药为主的医生在治疗之前,或者说在施行治疗手段之前,他们对疾病的判断方式应该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想要学好针灸,你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从中医视角下对人体的认识必须要完全的准确,越精细、越细微,你的诊断就会越准确。所以说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一个针灸医生必须具备的。

就像以开中药为主的医生在开方之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掌握各种药物的药性,诸如升降浮沉,寒热温凉等等,以针灸为主的医生也要对穴位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哪些穴具有升的作用?哪些有降的作用?哪些穴位有补的作用?哪些有补肺的作用?哪些穴位有泻肺的作用?哪些穴位有调经的作用等等。每个穴位理解得越透彻你才能在正确判断疾病的基础上去用好这个穴位。

选穴中有一条选穴应有先后次序,这个话题我们以后说。

我们再看一下穴位的实际选取。

我们对疾病做出了正确的诊断,也根据诊断选择了应该选取的穴位,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我们找不到这个穴位,或者说找的不准确,那么我们之前的工作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所以第一点,对于穴位的基本定位每个针灸医生必须掌握,这是一个基本功的问题,在这里呢,我们不多讲。

那么在实际的针灸临床过程中,我们所取用的穴位,一定是完全按照标准定位去扎针么?有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如果完全按照穴位的标准定位去针刺的话,在临床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很有效,但有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效果。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穴位是“活”的,穴位是会“动”的,穴位可能会因为疾病的不同,针刺的时间不同,针刺的患者不同,其位置会有所移动。根据穴位的标准定位,如果恰好扎到了这个“活动”的穴位,就会有效,如果没有扎到,效果就会差。

那么如何找到这个移动的穴位,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以穴位的基本定位为基础,在穴位的周围寻找穴位敏感点,具体的寻找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经络诊查法”。

经络诊查法是北京的王居易老师根据《内经》的相关理论提出来的方法,是以《灵枢·经水》提出的“审切循扪按”这五个基本动作为基础的诊察方法。

这方法的具体操作,大家可以去寻找相关书籍阅读,这里我不再累述。那么通过这个审切循扪按,通常都能找到哪些异常呢?常见的异常情况有“结块,结节,结络,脆络,局部肌肉紧张度增高,松软下陷,滞涩,水泡样异常”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王老师相关书籍里的内容,我们稍微解释一下。

结节和结块在文字描述上看哪个严重呢?结块是大一点的异常的东西,结节是小一点的异常的东西,结络是异常东西浮在表皮的,脆络也是异常东西浮在表皮,但是相对是脆的、容易碎的,特别容易消失的。王居易老师还强调,我们扎针扎在穴位上,但穴位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个面,他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所以我们摸结节或结块,可以在皮下摸、在中层摸、在深层摸。如何感受深度的不同?是根据手指作用压力的不同来控制,来感受不同的层次,经络诊查他分不同的层次,所以我们扎针也要扎出不同的层次。这里边又涉及到了手指敏感性的训练,我们以后讲。

局部肌肉紧张度增高,局部的紧或松都代表着异常,涩滞与紧相同,指经脉的流通不畅,水泡样异常这都是经络诊查遇到的不同的情况。

自2014开始,我接触到经络诊查法,我觉得这个方法是特别值得针灸初学者去学习和重视的方法,我个人在应用这个方法之后,觉得有很明显的提高。大家可以抽时间应用一下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可能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但是需要学习的人在临床的时候去用,去应用,去使用,去揣摩,然后自然就会发现这个方法的魅力。

再来谈一下关于对针灸取穴次序的思考。

本科《针灸学》教材中所列举的针灸处方,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腧穴的选择,另一个方面是刺灸法的选择。刺灸法的选择包括使用工具,针刺方法以及治疗时机等环节,这里暂不讨论,我们主要来说一下腧穴的选择这部分内容。《针灸学》教材中所列举的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近部取穴,第二个是远部取穴,第三个是辩证选穴,第四个是对症选穴。

上述四个方面,近部选穴其含义基本上就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可以理解为哪痛扎哪,这是对针灸医生的最基本的要求。远部选穴,其含义基本上是“经脉所过,主过所及”,主要体现了循经取穴的思路,通常循经取穴都是循本经取穴的思路。辨证选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进行辨证选取穴位。对症选穴是一种对穴位特殊作用的理解,如果临床中医生掌握了某些穴位的特殊作用,在遇到相对应的症状时就可以使用。

这四个原则,根据教材中列举的次序,通常大多数人在临床针刺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按照局部、远端、辨证和对症的次序进行的。但是在针灸临床中,我建议大家把这个次序反过来,就是先对症,再辨证,再远端,最后近端。

为什么要把教材中的次序给颠倒过来,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的说法。先对症选穴,体现着临床医生对所面对疾病的理解深度,或者说也能体现医生对穴位功能主治掌握的宽度。比如阑尾炎患者,如果在阑尾穴扎一针,可能其他的任何治疗手段都不需要了。辨证选穴的使用,比如一些整体性疾病,比如发烧,这样的情况很难找到“局部”,所以需要医生对疾病对患者有一个整体的辨证,从而找出最合适的穴位针刺。再说为什么要先远端后局部,因为我们针灸临床更多的问题可能是痛症比较多,解决痛症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通则不痛”,所以我们要解决就是“通”的问题,在远端针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远端针刺后,可以让疼痛的局部活动,从而舒缓局部的气血,这是局部针刺做不到的。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哪痛扎哪,这几乎是所有人的认知,最普通的百姓都知道这个观点,所以经常遇到腰痛的患者来针灸,患者马上就会把腰给你露出来,也就是说哪痛扎哪,这是普通人的认知,如果医生如患者所愿针刺了局部,那么在患者的心里就会觉得这个医生的层次跟患者是一样的,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就会打折,不要小看这个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信”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下面我们就以肩周炎为例来说一下这个针灸取穴次序的临床应用。

肩周炎的患者,如果伴随着整体的病症时,一定要先考虑其整体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去治疗肩的问题。2020年8月,有一个患者以不能抬肩为主诉来求治,在脉诊的过程中发现其肺气虚,通过调肺的针刺方法为主治疗两次之后,肩的问题也相应缓解。很多时候身体的病症往往是整体问题的局部显现,局部并不是重点,整体才是重点。如果忽视了针灸对人体整体的调整作用,也就是忽略了辨证的意义,那么针灸医生的水平只能停留在解决局部问题的层次上。

我们再来说一下单纯的肩周炎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病症就真的只是局部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我们来个对症治疗,流传于上世纪的条口透承山,或者中平穴治疗肩周的问题,至今大多数针灸医生都会使用这个方法了。这其实属于对症治疗。对于问题比较轻微的可以针一个条口透承山,问题可能就完全缓解了。

如果效果不佳,我们再尝试远端取穴。教材中的远端取穴,主要就是循经的远端取穴,但是在临床中我们其实可以使用与病变经脉有关系的其他经脉来解决问题。比如说经脉之间有同名关系,还有脏腑别通关系,还有对冲关系,这些关系我们都可以利用。那么为什么要先用他经的远端取穴而不是本经的远端取穴呢?他经的远端取穴,其取穴的经脉都是跟病变经脉是异手足的经,比如肩周炎,其疼痛部位在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宗穴处,那么根据同名的取穴,我们可以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秩边穴扎针,也可以在昆仑穴扎针;如果根据脏腑别通的原则,我们可以在脾经的商丘穴附近扎针;如果根据对冲的原则,我们可以在肝经的相应部位上扎针。那么,从经脉上来看,膀胱经,脾经和肝经,都是足经,而小肠经是手经,根据平衡的原理,杠杆的原则,越是远端越容易用最小的力量找到平衡,所以远端平衡要优先使用他经的平衡。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最好是用缪刺的原则来针灸,这样取对侧的穴位,从距离上看更远,更容易找到平衡。

如果效果还不佳,那么我们再循经远端取穴。如果疼痛部位在天宗穴,那么远端我们用后溪,养老穴位;如果疼痛在肩髎,我们用中渚穴、外关穴;如果疼痛在肩髃,我们用三间,阳溪等。这是远端取穴的思维。其区别就是通常情况下他经远端用对侧穴位,而本经远端用同侧穴位。

如果疗效还不好,就取局部,怎么扎局部呢?内经中提供一个思路,叫报刺针灸,简单的说也是哪疼扎哪,但是这个哪疼扎哪可能会在一次治疗过程中扎很多次。通常患者可能会告诉你最疼的位置,比如肩周炎天宗穴疼,臑俞穴其实也疼。假如天宗痛值为100分,臑俞穴疼痛值为60分,这时患者通常只会告诉你天宗穴疼痛,这个臑俞穴的60分疼痛会被患者屏蔽掉。那么当医生在天宗穴扎针后,100分变成40分,这时臑俞的60分的疼痛就体现出来了,那么就要继续扎臑俞穴,这就是报刺针法。这种局部取穴的报刺针法,其效果要优于单纯的哪疼扎哪。

再来谈一谈影响针灸取效因素的第二个话题,关于针刺。

关于针灸治疗过程中的针刺内容,本科《针灸学》教材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针刺工具的选择,第二针刺手法的选择,第三针刺时机的选择。其中针刺的时机问题,因为除了在针刺过程中要考虑之外,在整个的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所以我把这个关于时机的话题单独列出来,后面再说。这里我先说关于针刺内容的前两个方面,以及教材里没有提到的,但是在临床中可能意义更加重要的,关于针刺练习方面这些看似无形的三方面内容。

首先说一下关于对针具的选择,针具的选择,包括选择不同的针灸器械,比如是是使用毫针还是使用三棱针,是使用艾灸还是拔罐;也包括对毫针长短粗细的选择。

通常我们根据病症的不同,或者病症部位的不同来选择针具。比如手指脚趾麻木,我们选什么针具呢?这个部位的问题通常要用到放血的方法,所以我们选三棱针或者放血笔。比如我们诊查到病人脐下松软,可以诊断与肾气虚弱有关,这种情况我们扎针的效果没有艾灸好,所以我们使用艾灸的方法。如果遇到小朋友特别怕针,我们可以使用揿针。同样的使用毫针,我们可以根据部位不同,选择长短不一样的针具。

总之这个针具的选择,要因人因病而异。教材中关于毫针粗细的问题,通常都是说强壮的用粗针,虚弱的用细针,这种观点是完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针灸操作效果更多的应该去看施术者的水平,也就是医生的水平,如果这个医生指力强,手指敏感,那么就应该使用细针,这样的针更容易去感知患者身体气血的情况,而不是根据患者的强壮程度来决定使用什么样的针。

我们再看针刺手法的选择。关于针刺手法,无非就是补与泻两个方面。所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那么我们在判断清楚虚实之后,就可以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了。谈到补泻手法,古代文献尤其是元代之后的文献中记载了非常多的各种补泻手法,有兴趣的可能参考《金针赋》,这其中可能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烧天火与透天凉。很多人可能被这些看起来很酷炫的动作所吸引,又是阳九又是阴六,但是这些方法内经并没有提到,现代临床中也没有证据表明会那些复杂动作的补泻操作其临床效果就更优秀,所以我个人观点,针灸临床起作用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各种补泻手法,而在于是否得气,得气与否,或者说气至与否才是针灸是否起效的关键。

那么得气或者气至,为什么会有那么重要的意义呢?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得气与气至?

什么叫得气呢?如果把一个人比做是一栋功能齐备的行政大楼,大楼里出了乱子,就相当于一个人生了病。那大楼里为什么会出了乱子?是因为楼里负责处理相关问题的人没有好好工作,或者说没有干好他应该干的活,所以出了乱子。对于人来说,就可能是哪个脏腑出了问题。通常情况下,这个楼里的人应该会自己解决问题,现在可能是因为某种因素无法进行了,就是相当于人体出了问题一样,其实正常情况下人体也有自愈的能力,生病了就是某种因素影响的,不能进行正常的自愈工作了。

这时候楼外的人需要干什么呢?需要进到楼里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或者说对楼里干扰最小的方法是楼外的人跟楼里的人说,这里出了问题你该去解决。这基本上就是针灸思路,让楼里的人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

楼外的人走进楼里,跟楼里的负责人接触上了之后,建立了沟通,这就叫得气。所谓的补泻,在这时,就可以理解为,楼外的人去支配这个楼里的负责人干这干那,而事实上,不需要去支配,楼里的每个都是各负其责各司其司,就相当于人的自愈能力一样,只需要提醒,不需要干涉。

所以说,楼外的人和楼里的人接触上了这就叫得气。气至是什么意思呢?楼里的人看见你来了,就把楼里的问题自己解决了,这就是气至。比如,胃的问题是足三里负责的,我们在足三里扎了一针,针与足三里处的气血建立了联系之后,这就是得气,当针刺足三里后,胃的问题解决了,这就是气至。

这就是我强调的为什么针刺手法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找到激发自愈能力的穴位,也就是准确的选穴,比操作手法重要的多。

既然得气与气至这么重要,那么医生如何感知到针下是否得气,如何促使针下迅速得气,患者的气至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这里面又涉及到了针刺的第三方面的内容,通常也是《针灸学》教材里没有提到的内容,也就是针刺过程中一些“无形的作用”所起的作用。我们先说一下关于得气,我们知道得气是针灸是否起效的关键,也是起效的前提。所以,扎针时我们就一定要去追求这个得气的感觉。

那么如何才能迅速得气,如何才能感知到是否得气?通常我们教材里都是论述如何使用一些提插捻转等一系列手法来催气,这些操作当然有效果,我们在临床针灸过程中可以使用,这些关于手法操作都属于一些“有形”的操作,都是肉眼可以看得到的操作,相关内容大家可能参考各种针灸书籍,包括教材。但是在临床中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操作,或者说在针灸过程中看不见的操作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首先,我们说一下关于对得气状态的感知。一般得气的状态,患者会感觉酸麻胀重,而医生会有针下沉紧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如何界定,或者说如何感知?这一点并不是每个针灸医生都能做到的,所以临床中很多医生的做法就是直接把针扎完了就走人,从来没有考虑过针下得气与否,因为感觉不到所谓的沉紧感。负责一些的医生可能会问一下患者麻不麻胀不胀。所以如何才能感知到针下的沉紧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感知”也是一个无形的内容,是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旁观者无法看到的。如何才能提高医生的感知能力呢?这方面就需要医生加强自身的敏感性练习,尤其是对于手指的敏感性练习。如何练习这个手指的敏感性,对于针灸医生来说,完全可以参考脉诊的练习方法。比如最经典的方法,在桌子上放一根头发,在头发上放一张纸,用手指去定位纸下的头发,随着敏感性的提高,可以增加纸的张数。

另外,当代大医脉神许跃远老师提供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很简单,就是经常握拳,让三个手指抵在掌心,这样用掌心来温润手指,就能保持手指的柔软性以及敏感性。

其次,我们知道如果患者在针灸过程中痛感小,患者就会更容易放松,所以如何让痛感更小应该是针灸医生追求的一个小目标。患者的痛感,可能因人而异,也会因针刺的部位而有差异,我们暂时不说这些差异,我们就探讨一下,针刺相同的部位,如何能让痛感更小?我总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更细的针,痛感就会变小;另一方面就是在进针速度上做文章,一般情况下,进针速度越快痛感就会越小。

如何能控制更细的针,如何提高进针的速度,这都需要针灸医生有长期的“练针”的环节,这个练习的过程,是在针灸过程中体现不出来的,这也是我说的“无形的作用”。如何练针?当然方法有很多种,历代针灸大家在其著作中都会提到练针的环节。总之,不论用什么器具练针,大家都要本着一个基本原则“持针之道,坚者为宝”,就是保证这个针在针刺的过程中保持直的状态就可以。

现在网上有很多针灸包,针灸垫之类的器具,也是很多大学里给学生提供的教具,这样的教具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毫不费力的把针灸针扎进去,所以这类的器具只能用来“考试”,对真实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

近几年我发现一个扎手纸卷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定要是那种中间带有纸壳的手纸卷,练习起来感觉有困难,这样的练习才会有意义。总之,对于一个针灸医生来说,这个练针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关于得气的话题,我们再说一个针灸医生整体功力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就像两个同学同时去追求一个白富美,一个同学是高富帅,一个同学是矮穷矬,很显然,那个高富帅的成功机率会更高些。这就像扎针一样,有的医生扎针总也不得气,而有的医生扎针特别容易得 气,而且气感还特别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是高富帅,你是矮穷矬。

如何让自己在针灸方面也变成高富帅呢?除了手指敏感性的练习,指力的练习之外,针灸医生最好还要进行一些传统武术基本功的练习,这是让医生气场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且非常有意义的方法。有的人觉得,搞推拿的需要练习一些基本功,而实际上搞针灸的更应该进行这些练习,除了能让医生在临床过程中提高得气的效率之外,对针灸医生本身也有一个保护作用,在接触过多的患者之后再进行一些练习,也有助于医生“气”的恢复。

上图是我在网上找的一个图片,应该是在练习大成拳的桩功,但是大家不要学习这个小伙子,站桩时表情要放松。松、静与自然是练习各种传统武术基本功的要领。

我本人一直在站桩,我站的是大成拳的养生桩。具体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如果你接触过其他传统武术,诸如太极拳、八极拳之类,只要有基本功的练习的,都可以做,甚至瑜伽也可以。任何一种传统功法基本功的练习都会提高你的正气,坚持一段时间你的针灸疗效就会不在经意间有所提高。

以上三点,手指敏感性练习,指力练习,传统武术基本功练习,就是我所说的提高针灸疗效的“无形”之力。

下面我们再来简单的说一下气至的话题。

气至如上文所说,是气至病所的意思,不要理解为气至“针所”,要注意“病所”与“针所”的区别。气至就是针灸后产生了疗效,那么这个疗效应该如何判定呢?这其实是针灸医生比较头痛的问题,通常我们治疗一个痛症的患者,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描述,比如针前很痛,针后不痛了,这样就是有效了;比如治疗面瘫,针前脸是歪的,针后正了,这也是有效了。所以当代针灸临床中,大多数基层医生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痛症为主,然后就是面瘫和中风后遗症。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与不会判定疗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病症,不是痛症,不是面瘫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判定是不是有效了呢?

其实最可靠的判定针后是不是有效的方法,应该是通过脉诊来判定疗效,但是大多数针灸医生又不掌握脉诊的技术,所以今天我们就大概说一下脉诊之外的判定方法。脉诊针灸,以后单独再讲。

内经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临床中哪些现象可以认定是明乎若见苍天呢?

由痛变不痛。这是大家都会的判断,也是大多数医生所使用的判断方法。在针灸之后如果出现如下的现象,也可以判断为针灸有效,或者说是气至的表现。

1、针后患者唾液增多。

2、针后一段时间患者特别想睡觉,或者针后当时患者就睡着。

3、针后患者感觉心胸开阔,呼吸顺畅。

4、针后患者头脑清晰,眼睛明亮。

5、针后患者舌象出现改变,比如颜色由暗变浅。

6、针后患者面色改变,针前灰暗,针后红润。

7、针后患者心情变好,不像针前那么忧郁。

8、针后患者出现局部冷或者局部热的现象。这种冷热的现象要跟发烧区别开来,冷多半是体内寒气排出的现象;热多半是不通的经络通畅的现象。

总之,气至的现象可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并不只是局部酸麻胀重,或者说局部也就是“针所“的感觉并没有“病所“的感受更有意义。

最后引用一位业内大咖关于针感与气至的论述来结束这个话题。

“针感和得气不是酸麻胀痛,也不是触电感,而是融雪一样的能量流动,还有所过区域的温度变化,皮肤潮湿滑润温热等。也不是针感越强疗效越好,应该是有如汤泼雪一样漫开,流通了……,有人讲,像个罩子笼住一样,有人说,好像要飘起来,有的人是身子不由自主的转动……有的只是一下子就睡了过去,醒来症状消失。这都是针下的场效应,局部膨胀,潺动,抖动,靶点为眼睛的可以看到光闪……“

今天我们再来谈一下影响针灸取效因素的最后一个话题,关于时机的探讨。

时机的含义,包括“时”,也就是含有时间的因素;也包括了“机”,这个“机”,在针灸学中的含义其实挺深刻的。《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粗守关,上守机”“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这都是在说“机”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个字,其实并不只是表示时间,也代表了空间,也代表了“机会”,特定时空下的“机会”,抓住了,治疗就会有效,抓不住就错过了这个“机会”。

所以呢,关于这个针刺的时机,我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第一个是针刺时间的问题,第二个针刺空间的问题,第三个是调神,调神其实也就是抓住针刺的“机会”。

针刺时间这个话题说起来也很庞杂,大家应该都了解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针法,这些针法都是以时间为取穴基础的,配合五输穴,八脉交会穴就可以临床使用。很多隐秘的道家传承中可能会有更复杂的与时间有关系的针法,比如先天灵穴针法,后天灵穴针法,内经中《素问·脏气法时论》等篇章也提到了与时间对应非常明确的针法,还有体系很完整的以五运六气为基础的针法等等,这些内容都与时间关系密切,大多数计算起来比较繁杂,有的甚至同一种针法,在不同的门派中会有不同的算法等相悖的理念。

所以我们今天探讨的针刺时间,并不包括上述各种含有复杂算法的针灸理念,我们只去单纯的探讨某些病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女同学痛经,治疗痛经的时候,在什么时候给这样的同学扎针效果更好呢?是在痛经即将发作或者已经发作的时候效果是最好的。再比如说有的人有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往往是阵发性的,在临床中我们很多医生会有体会,如果患者来找你诊治的时候,恰好是三叉神经痛发作的时候,那么这时给他扎针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偏头痛什么时候扎效果最好呢?在他偏头痛正在发作的时间去扎针效果是最好的。所以说从针刺时间角度来说,在疾病即将发作或正在发作的时候进行针刺,这时扎针效果是最好的。因为通常,疾病发作最强烈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人体邪正交争最剧烈的时候,这时候是人体内正气最充足的时候,这时候外力去帮助一把,效果最明显。这种理念尤其是对于那些发作起来特别具有时间规律性的疾病,效果更佳。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针刺时机中的“空间”是什么意思。我们直接举例来说明,比如有些人以腰痛为主诉来找你,患者直着腰走进来不觉得自己腰疼,患者只有在弯腰的时候才腰疼,他只有在做某一个特定动作的时候腰才会疼,这就涉及到了针刺时机中与空间相关的一个话题。

当你有了这个理念之后,如何利用这个理念来提高针灸疗效呢?有两个方法大家可能参考。首先,比如面对一个腰痛的患者,医生要让患者做出最让他腰疼的动作,在这个动作之下,或者说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之下,去扎针,这样就在针灸前人为的制造出一个针刺的“机”,一个特定的“机”,在这种状态之下,针刺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在治疗腰痛患者时,如果我们没有在患者最痛的体位下针刺,那么在留针的过程中一定要让患者去做那些让患者觉得痛的动作,这样患者在活动的过程,就会触碰到那个最佳的“机”。这也是为什么在说到取穴次序时,我建议大家先取远端用穴,最后用局部取穴的重要因素。

有人说这种理念是不是只能针对颈肩腰腿等一些可以自如活动的部位?事实上在针灸临床中,这个理念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部位的治疗中。比如偏头痛,针灸后无法做出最痛的动作那怎么办?不能主动活动,我们就被动活动,可以医生去搓患者头皮,或者让患者自己去搓。比如胸闷气短的问题,针灸后如何调整这个“机”,我们可以让患者去做深呼吸,通过呼吸来调整,从而达到寻找“机”的目的。

为什么有的人扎针效果好,有的人扎针效果不好呢?除了上述我们说的其他的因素之外,如果你理解了针刺的这个与空间有关的“时机”,你就能有很大的提升。有的门派把这个理念当作是针灸取效的不传之秘,可见这个理念意义非凡。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调神。调神这个概念,本科《针灸学》教材中叫做治神。通常这个概念是对医生提出的要求,比如《标幽赋》里说得“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这都是让医生在扎针的时候要平心静气,心无旁骛,这一点,受过针灸基本功训练的都应该知道。如果一个医生在临床中很认真的给患者扎针和很散漫的给患者扎针,这个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比如患者胃疼,医生给扎针足三里,如果医生认真的想要治好患者并且仔细地去寻找针感,和匆匆忙忙的随便扎,扎完就走。这二者的针刺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再说一下关于调神这个概念中很多医生可能会忽略的问题,就是在针刺过程对患者的要求。有的患者在扎针过程如果手没被扎针,那么手就不会闲着,就会拿着手机,很多患者都是这样的。或者躺着和别人唠嗑,或者看电视,这都是患者心神散乱的一种操作,对于患者来说就没有达到调神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扎针过程中让患者不能说话,不能看电视,让患者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上,让患者安静,让患者平心静气,如果很难做到的话,那么让患者闭上眼睛深呼吸,这也是调神。很多患者在自己做深呼吸的过程就会自然地睡着。

关于调神,我们还有一个话题需要说一下。刚才说让患者摆出疼痛那个位置去扎针,或者说让患者在扎针的过程去摆出会疼痛的动作。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如果感觉到针下有得气的感觉了,就可以去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是否有改变。有的医生可能会担心如果患者回答没有效果的话会不会很打脸,当然这种打脸的情况可能会经常发生,但是我还是建议你坚持去问,只要你判断针下得气,理论上患者就应该有改变。为什么一定要问一下患者的感受呢?当我们询问患者,患者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病所”,通常患者的注意力在“针所”的概率更大,我们通过询问,让患者把注意力调整到患处,这也就是一种调神的方法,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0)

相关推荐

  • 魏稼教授的飞针手法与临床应用

    专家简介 魏稼(1933.8.15-2020.4.29) 1933年生,2020年4月29日逝世,江西都昌人.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著名针灸学家,有着"神针魏"之美誉.是第一批全国 ...

  • 影响针灸取效因素2

    今天我们再来谈一下关于对针灸取穴次序的思考. 本科<针灸学>教材中所列举的针灸处方,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腧穴的选择,另一个方面是刺灸法的选择.刺灸法的选择包括使用工具,针刺方法以及治 ...

  • 影响针灸取效因素4

    既然得气与气至这么重要,那么医生如何感知到针下是否得气,如何促使针下迅速得气,患者的气至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这里面又涉及到了针刺的第三方面的内容,通常也是<针灸学>教材里没有提到的内容,也 ...

  • 荐读!针灸名家郭廷英:得气是针灸治病的灵魂

    ·郭廷英扎针从不用电针,完全靠手的功夫.这种看似简单的轻针慢捻手法,其实捻转刺激量很大,后劲很足,得气和疗效持续的时间很长. ·郭廷英非常喜欢用照海穴,基本上80%患者都用到此穴. ·在郭廷英眼里,针 ...

  •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4)

    既然得气与气至这么重要,那么医生如何感知到针下是否得气,如何促使针下迅速得气,患者的气至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这里面又涉及到了针刺的第三方面的内容,通常也是<针灸学>教材里没有提到的内容,也 ...

  •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2)

    今天我们再来谈一下关于对针灸取穴次序的思考. 本科<针灸学>教材中所列举的针灸处方,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腧穴的选择,另一个方面是刺灸法的选择.刺灸法的选择包括使用工具,针刺方法以及治 ...

  • 于书庄:​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于书庄 于书庄:我国著名针灸专家,1924年生于河北安次县,其自幼立志学医,尤其热爱针灸,先后师从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赵钖武老师,御医冯济卿老师,针灸名医张文祥老师研习十年.196 ...

  •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中医药为我国几千年来人民的疾病救治.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有不少人对中药存在严重的偏见,认为"中医亡于中药",把使用中医药治疗未达到效果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中药质量本身,其 ...

  • 影响针灸取效因素1

    今天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影响针灸取效的因素.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能影响针灸取效的因素有很多,同样一个疾病在南半球扎和在北半球扎,给青年人扎和给老年人扎效果都不一样,同样一个疾病夏天治冬天治效 ...

  • 影响针灸取效因素3

    我们再来谈一谈影响针灸取效因素的第二个话题,关于针刺. 关于针灸治疗过程中的针刺内容,本科<针灸学>教材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针刺工具的选择,第二针刺手法的选择,第三针刺时机的选择.其 ...

  • 影响针灸取效因素5

    今天我们再来谈一下影响针灸取效因素的最后一个话题,关于时机的探讨.时机的含义,包括"时",也就是含有时间的因素:也包括了"机",这个"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