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节,一起来认识传统节日,欣赏八首古诗,感受元夜氛围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团圆,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祝朋友们元宵节快乐,元宵节安康。
记忆中小时候过年,从大年初一热闹到正月十五,老人们总会说,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这个年呀,也就算彻底过去了。元宵节很受小孩子们喜爱,因为这一天的庆祝习俗里面,有好多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比如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看烟花等等,感觉元宵节的喜庆祥和气氛,不亚于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也许大家也是在以一个圆满欢快的姿态向这个“年”告别。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几乎是每个家庭在这一天必做的事,“元宵”在中国由来已久。传说在宋代,当时的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食,元宵有团团圆圆之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元宵可能也有些许差异,比如说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南方有的地区汤圆会在传统甜馅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创新,比如加入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总之是风格各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很多,其中一个说法是:汉武帝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太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每逢正月十五,汉武帝在甘泉宫祭祀主宰世间一切的“太一”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丰,自此正月十五被后人视为祭天祭神的节日流传下来。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增添节日气氛。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元宵节有的地区还会舞狮子,“舞狮子”又称“狮子舞”,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021年2月25日消息,又到元宵赏月时。天文科普专家提醒,日落一小时后和子夜前后皆是赏月好时机。天文预报显示,今年元宵节的元宵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望)出现在27日16时17分。
今日元宵佳节,一起欣赏八首与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词,在这些诗词中,感受古人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感怀和思绪吧。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宋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唐代〕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唐代〕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观灯乐行
李商隐 〔唐代〕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京都元夕
元好问 〔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上元竹枝词
符曾 〔清代〕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元夕二首(其一)
王守仁 〔明代〕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