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去瑞士,西藏就有同款美景,雪山湖泊草原村庄,美到让人窒息!
在海拔3,700米青藏高原上,有一座被称为“藏地小瑞士”的鲁朗小镇,不仅享有“318最美小镇”的美名,民间还流传着“到了工布鲁朗,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的赞誉。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从林芝市区向东出发,沿318国道,翻越色季拉山,鲁朗便在眼前。 这里有 花海、林海、扎西岗村、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 等绝美景点。
到了鲁朗小镇后,你会有一种误入江南的错觉,又感觉像是到了瑞士。田园、雪山、湖泊、森林……临湖而建的多彩建筑,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这里四季景色各有不同。尤其到了夏天,溪流蜿蜒,青草茂盛,牛羊成群,各种野花漫山遍野,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村寨星落棋布,宛若人间仙境。
到鲁朗一定不能错过鲁朗石锅鸡,它用林芝特产的手掌参,当归,藏贝母,枸杞等药材,以及当地山林里生长的野生松茸、羊肚菌等菌类一起在特制石锅中慢炖而成,散发药材清香,鲜嫩不油腻。
探访藏地古村落
林芝的米拉山至色季拉山之间被泛称为工布地区,在方言上与拉萨地区略有区别,在服装样式上却差异很大,即使在藏地也是独特的存在。
扎唐鲁措湖水通透,可见湖底,水面倒映着交相辉映的雪山、雪林和祈福塔,衬出天空梦境一般的蓝,恍若琉璃世界让人心驰神往。
扎西岗村,川藏线上如诗如画的村寨,也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享有“鲁朗第一村”的美誉。
扎西岗村被藏民称为古朴苍凉的“吉祥坡”,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路过这里时,惊叹它是个吉祥宝地,便将之取名为“吉祥坡”,藏语即为扎西岗。
位于波密子母六沟的 桃花沟 因为绚烂的花季而闻名,318国道波密段沿途难得一见的传统藏族村庄、田野全部聚集于此,组成一首安逸恬淡的田园诗。
阿丙村 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地处滇藏两地交界处,天气好时在这里可以看到梅里雪山西坡,景色极为漂亮。村里仅有53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世外桃源,宁静而祥和。
索松村依山傍水,正对南迦巴瓦峰,是拍摄这尊“冰山之父”的最佳位置。脚下便是呈 S 形转弯呼啸而去的雅鲁藏布江和成片的桃林。壮阔的峡谷山景在桃林的映衬下竟显出几分温婉。
亲历藏纸工艺
本次行程中,我们还将带你全面了解波密的藏纸制作传统工艺和流程,并亲手用纸帘制作藏纸、印隆达,收获专属的旅行纪念。
相传藏纸的发展缘起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将内陆的造纸术传授给当地人,而藏族手艺人就地取材,选择 狼毒草 作为最普遍的藏纸原材料,因此极具地域特色。
藏纸具有防腐、防蛀、防潮、柔韧性强、墨汁不易渗透等特点。千年来,它默默地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
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处收藏的各类经典所用纸张大都是藏纸,直到上世纪50年代,藏纸还在西藏广泛使用。
邂逅峡谷与冰川
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全长307.5千米,它被誉为藏东南文化走廊,工布人民的母亲河。从拉萨出发林芝,沿着林拉高速前行,尼洋河一路跟随。
尼洋河在林芝县则布附近与雅鲁藏布江汇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罕见,我国少有的特殊林区,植物群落多样,从热带植物到寒温带植物应有尽有,甚至延伸到一亿五千年冰川时期的植物都有遗留。
你将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森林中徒步探索,著名的南迦巴瓦峰就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南侧。南迦巴瓦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第一名,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形容南迦巴瓦峰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的盛名太过响亮,以至于帕隆藏布大峡谷显得异常低调。作为世界第三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形态十分完整,不仅江峡陡峭,而且许多地段岩石直立近乎90度道路,峡谷内江水湍急,险滩比接,迭水和瀑布随处可见,两原始森林密布,景观十分迷人,仿若穿越在现实和虚幻之间。
穿行在遮天蔽日的岗云杉林中,走过映衬在雪山和草甸间的草湖,高大密集的杉树林满足你关于魔幻森林的想象。这里的树木树龄普遍超过300年,有些云杉树干直径可以达到2.5米。在林中静坐,可以感受自然的声音和气息。
漫步日光之城
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不到拉萨就不算到过西藏。午数信徒跨越万水千山,磕千万个长头到达这里,只为了心中的信仰。而这座老城历经风雨,如同一位默默转动手摇转经筒的老人,依凭着佛法,静默容纳着世间人事变换。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始建于公元7世纪,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红白相间的城墙上,巍峨的金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这里本身就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博物馆,总面积3,500多平方米的壁画遍布大小各殿,寝宫、廊道门庭,无限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与藏传佛教的奥义。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公元7世纪起,围绕着大昭寺和小昭寺周围先后建立起大量的民居和旅店,形成了以大小昭寺为中心的原视城区雏形,后来松赞干布才在红山上修筑了布达拉宫。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据传说是为了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而建,这座佛像据传是尼泊尔尺尊公主远嫁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而带来的嫁妆。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