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痛点与路径研究
一、引言
智慧农业作为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及消除贫困,实现我国后发优势、 经济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模式,智慧农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农业内涵应包含侠义和广义 两方面:狭义的智慧农业指智慧农业应用,是传统农业高级发展的阶段。传统农业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环境中,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加工及运输等环节的可视化、自动化、远程化管理的新 农业生产模式;广义的智慧农业指智慧农业体系,是传统农业系统化发展成果。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业智慧化发展 以外,智慧农业还将促进农业与更多产业融合并不断创造新 型业态模式。如在农业配送端与农村物流结合,创造智慧物流模式。在销售端与农业电子商务结合,拓展农业销售渠道并提升农业服务质量。同时,智慧农业在利用区块链技术、 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功能并通过产业集合方式形成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模式等。
发展智慧农业还可以解决传统农业功能单一、附加值不高等缺陷,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农业的生产功能,还可以外延 其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等其它功能,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服务水平。另外,智 慧农业可解决农业高污染问题,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智慧农业作为一种集生态保护和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 模式,其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可以根据土地的承载力和农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对农业实现精细化、科学化使用,以此来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境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智慧农业运营模式不断丰富,服务价值链突显
智慧农业属于复合型新兴产业,除了对资金具有较大需求量之外,还需要新型互联网技术及移动通讯技术为其作为 支撑。因此,传统农业在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农业企业或者互联网技术企业实现,需要通过整合与发挥社会 资源共同实现智慧农业发展。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及运营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独资、官办民营或者联合建设等方式, 具体每种模式的优缺点见表 1。此外,随着我国智慧农业不断深入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不再仅关注农业生产环节,同时 不断重视智慧农业价值链末端的盈利能力,拓展了智慧农业的服务价值链,增加了农业附加值,提升了农民收入。例如, 智慧农业的服务提供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智慧农业的运营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线下体验、智慧农业的系统服务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制定化服务等。
(二)智慧农业商业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越来越 多的新兴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智慧农业领域,例如通过区块 链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及保障农产品安全、利用大数据技术 实现精准生产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使用物联网建设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拓展农业产业链,创造了 C2B、C2F、O2O及F2C等电商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并提升了其发展质量。 在此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商业模式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已 经基本实现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及水产养殖业的智慧农业发展。例如,在大田种植方面。我国建设了北斗精准时空服务 基础设施,实现了高精度农业自动化作业、精准导航与农业 信息实时采集功能。同时,基于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和陆地信息传感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种植生产一体化模式发展 并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保证农业种植生产安全;在 畜禽养殖方面,实现了畜禽圈自动化通风、控温及空气过滤 等功能,实现饲养自动化调节。同时,自动化喂养和精准偷食协同解放了人力资源,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养殖效率和质量。
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难点及痛点
(一)智慧农业发展必要设备及软件服务费用较高,应用推广存在多方面困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 14600 元,较去年提升了 1000 元,收入增速保持在 7% 与 2017 年基本持平。虽然,我国农民收入呈现上升趋势, 农村居民总收入及可支配收入在逐渐提高,但是与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备相比,农民收入可谓是望尘莫及。同 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居民之所以收入有所提高,大部分是因为外出务工,因此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言,其收入会进一步减少。以标准载荷10 公斤的植保无人机为例, 每小时作业面积为 40-60 亩的无人机售价为 52999 元,其价格远超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致使大部分农民无法接受,进而将限制我国智慧农业的设备和技术入场,难以形成规模化 和机械化以及信息化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此外,该类机械设备在后期维护也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农民对于智慧农业发展转型兴趣不足,同样将影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普及。
(二)智慧农业业态复杂多变,需要与其它产业进行协同发展
智慧农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及消除贫困,实现我国后发优势、经济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智慧农业作为一个系统概念,除了传统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以外,还包括农产 品的销售以及运输等环节。因此,智慧物流发展质量的优劣 与其它产业息息相关,尤其是与物流产业的发展最为密切, 如何解决农产品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决定我国智慧农业商业模式能否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由于生鲜农产 品的特殊性,因此农产品物流运输往往需要冷链运输给予配合,以保证流向消费者农产品质量。然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十分缓慢,具体表现为市场集中度低,迷你型冷链运输企业较多。
(三)智慧农业资源发展不均,区域化发展趋势不断突显
生产、农产品的流通需要与农业相关的土地、气象、土壤及 水文等数据,同样连接上下游农业生产的供应链链条同样需要农业信息及农业市场信息数据的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同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人口分布较为分散, 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智慧农业发展将存在成本收益极不均衡 问题。除了国家政策性投资外,很难获得市场资金支持,因 此导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区域性失衡问题。
四、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由于智慧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发展智慧农业、 拓展其应用范围和领域必然离不开一系列的条件支持。对此, 综合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本文提出智慧农业体系发展的三步建设策略,如图 1 所示:
(一)智慧农业基础建设
首先,加强智慧农业顶层规划设计,统一规划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智慧农业包含众多子系统,不同子系统 之间的运作方式和连接方式需要借助智能感知设备、遥感设备以及指令控制设备等,因此前期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 需要政府统一规划,通过政策方式整合社会闲散资金,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此建议各地政府统筹规范,根据各地农业发展水平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址状况, 推出智慧农业宏观发展统一指导意见,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拓展智慧农业融资渠道并建立适合当地的智慧农业 发展模式。
(二)提升智慧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智慧农业新农人
首先,建设智慧农业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为智慧农业发展及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鉴于智慧农业发展需要不仅农业理论基础扎实且农业生产动手实践能力也要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建议在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建议由各地政府牵头,重点加强高等院校及农业职业院校开展相关课程, 培育相关理论人才。同时,为保证智慧农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构建农业企业和高校协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智慧农业人才。
(三)提升智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智慧农业模式服务质量
首先,树立科技兴农及科技强农的思想理念,加强农业 技术投入力度,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 设备,提升技术在智慧农业发展和应用中的贡献度。建议各地政府对生产智慧农业基础设备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例如 税收减免政策或提供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其继续创新。或者建立智慧农业技术产业园,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将更多的资源进行整合,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第一手信息数据资料,加强对智慧农业运作环节的改善与升级,提升智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