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杨逸明|答某某诗友
答某某诗友
某某诗友:
我一直瞎忙,加上眼睛患病,视力差,没能及时回信,实在抱歉!
你不太了解我。我是个爱诗的平民,写诗的草根。你对我的夸奖,我真的很感激,但是也真的很难受。
我觉得你的诗写得总体不弱,既然出书,由自己的作品说话就可以了,不必请很多人来说三道四,七吹八捧。
我没有学生,也没有徒弟,只有诗友,包括与上海的许多年轻诗词爱好者常常聚会品茶谈诗,我也一直向他们表示大家都是诗友。我对于那些广收诗词徒弟还到处隆重举行拜师仪式的当代诗词名家们,实在不敢恭维,也不敢多加议论,但是我自己是下定决心不这么做。所以我真的没有学生。
对于当代诗词作品,我有时会点评几首,但我读了不点评的并非就不是好诗。有话就多说,无话就少说或不说,好诗并不是一定有很多话可说的。有些好诗还“妙不可言”哩!如果本来没有什么话可说,非要无话耷拉话,这是对人对己都不负责的表现。你要求我点评几首大作,说“点评不一定非得说好,说点我的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亦好。”可是如果你把这些点评的话印到书里又有什么意思呢?
记得好多年前有位老同志给我看他的诗集,序是一位有名的前辈写的。那位老同志要我也写篇序,我谢绝了。他要我说说原来的那篇序好不好。我迟疑再三,被他催得紧了,终于对他说:“这篇序里说你诗词具有的优点你基本上没有,说你没有的缺点其实都有。”当然我还举出了具体的例子。真话对于说的人和听的人都很残酷。
当然我们来交流一下诗词创作的心得也未尝不可。
你喜欢写七律,七律很难写,因为除了合律押韵,还有两联对仗,还有起承转合,所以往往会写得很做作,很呆板,很平庸。要写到灵动,写到自然,写到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还要有腔调,有气势,有格调,真的非常不容易。我曾经把陆游全部七律的对仗句子整理出来,删除大约三分之一,其余打印后作为“临摹”的“法帖”。后来又整理和打印了杜甫、白居易、元好问、黄仲则的部分对句学习。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当代学书法要临帖,学诗词创作却很少“临帖”。所以我们必须补上这一课。
严羽《沧浪诗话》:“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目前诗词作者印成的诗集铺天盖地,似乎大多是处于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的“信手拈来”与第一阶段的“肆笔而成”极为相像,但是如果不经过“羞愧”、“畏缩”、“透彻”,绝对上升不到“头头是道”。我“不识好恶,连篇累牍”三十多年,至今“既识羞愧。始生畏缩”十多年。想“七纵八横”,谈何容易啊!
诗集印出来,是好事,但不要太在意。有读者读,就感恩。谁也不欠谁的,凭什么要浪费他们的时间读我们的诗呢?屈原把命也赔上了,李白吃过官司被流放,杜甫几乎一辈子颠沛流离,苏东坡、黄庭坚被贬谪到蛮荒之地,黄仲则更是穷病而死……唐人选唐诗似乎还不大肯选杜甫的诗,杜甫生前没有出过诗集,死后多年才出第一本诗集。我们很幸运,饱食终日,游山玩水,品茗谈诗。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出诗集,不需要溢美之词,不必要到处请人捧场。这些其实都没有用。这样的态度,也许是我们的诚惶诚恐,也许正是我们的自信哩!
祝贺你的诗集出版!还是老老实实等候读者的批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