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雄吴福泽

抗日英雄吴福泽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国民党军从上海向四处溃逃,江南地区到处是散兵游勇,流氓土匪,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金坛县社头镇罗村乡村民吴福泽(当地人都叫他小个子湖北佬),为保境安民,组织了300多人的自卫团抗击日军。他自任抗日自卫团团长。

吴福泽出身穷苦家庭,1907年出生,读过几年私塾,还是叔叔吴甲林支助的。长大后娶了位曹姓媳妇,两人结婚五年了,也未生出一个小孩,这可急坏了他娘;吴福泽有个好朋友姓丁,家有五男五女,有十个儿女,于是他开口向丁姓朋友提出抱养一个小孩,朋友也没多想就同意了,于是把只有五岁的女儿丁小虎给了他,按当地人的说法叫“押子女”。又过了两年,曹氏肚子还是未见鼓起,吴家父母在绝望中得病与世长辞。

1937年底,日军占领金坛,在乡亲们的要求下,金坛社头各乡成立了许多的农民自卫队,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张村的陈练升和罗村的吴福泽两人,1938年6月,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开赴茅山。陈毅派许瑞生、万海浩、史镜等人到金坛西南区(社头、指前、西岗、唐王、罗村等地)开展工作,8月份组建成立金坛西南区抗敌自卫委员会(简称金坛西南区抗委会),钱震宇任主任,李钊为副主任,许瑞生、万海浩为指导员。爱国青年吴福泽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先后在茅山、溧阳、溧水、丹阳等地召集成立了100多人的游击队。游击队专门打富济贫,响应者众多,很快发展到300多人。同时,金坛西南区抗敌自卫委员会在新四军1支队第二团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卫武装---金坛西南区游击大队,编为3个分队。后来,西南区游击大队一分为三:大部分调第1支队整训,编为司令部直属特务连;一部分与金坛西北抗日游击支队合并,组成金坛抗日纵队,一部分留在地方,组成金坛西南区青年服务团,由陈练升任团长,孙爱之任副团长。1939年4月,新四军第1支队为加强对金坛西南区青年服务团的领导,派张岩到该团任指导员。把吴福泽抗日自卫团300多人集合起来,新四军派张玉辉到该团任指导员,同时带来了6个红军班帮助训练和指导。1939年5月,新四军2支队以小丹阳地区游击武装吴福泽部为基础,新建第一营。吴福泽被任命为新四军2支队四团一营营长,张玉辉任营指导员。至此,以陈练升为团长的青年服务团和以吴福泽为团长的抗日自卫团上升成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

1940年底,新四军2支队四团一营调到宣城双桥鸽子巷驻防,新四军2支队四团第一营的武器装备有机枪两挺、步枪二百二十余支,子弹三万余发。2支队四团一营在燕子窝驻扎没有多日,之后发生了皖南事变,吴福泽接到突围命令,在突围时中枪负伤,战士们将他安顿在一农民家养伤。张玉辉指导员继续带领战士分散突围,最终张玉辉带出600名战士突出重围。这就是后来老虎团205团及23集团军的前身。伤残后的吴福泽赶回金坛社头罗村,想侧面打听新四军的下落,被闻讯的地方土豪劣绅暗杀。他的丁姓朋友得知消息后,买了棺材把他下葬在罗村山上。当时,他的朋友并不知,这位被杀的朋友吴福泽竟然是一位新四军的营长。解放后,这位丁姓朋友才知道吴福泽是位新四军营长。这位丁姓朋友的三儿子丁斌曾经担任过吴福泽的家乡罗村中心小学校长。

解放后,吴福泽的家属曹氏带着3岁的外孙女根子(丁小虎的女儿。此时,丁小虎已经去世)在双桥鸽子巷生活,1961年又搬到燕子窝附近的养老院生活。曹氏于1964年病逝,双桥政府派人将她埋葬在燕子窝山上。外孙女根子按照曹氏生前嘱托,送给丁店碑西村朋友家做养女。1969年,吴福泽的外孙女根子嫁给了一位王姓村民组长,育有两男一女。现在,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