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故事,困扰了中国人两千多年,至今任然无解
说到曾子此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无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根据史料记载此人师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推动我国儒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是发生在此人身上的两则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故事叫做“曾子杀猪”,说到这个故事,想必没有几个人会不知道吧!相传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街上赶集。一听说妈妈要去街上买东西,他的小儿子也哭闹着想要一起去。可显然曾夫人并不想带着孩子一起上街,于是她就对儿子说“好孩子,你乖乖在家里念书,等晚上妈妈回来,把咱家的大肥猪杀了,给你做猪肉吃。”众所周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上一顿肉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可想而知,这样的承诺对一个孩子来说诱惑力到底有多大?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孩子不但不吵着要和妈妈一起上街,还回到屋里认真背起了文章。看到哭闹的孩子被自己安抚好了,曾夫人满身轻松地上街去了。看到这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幼时家长总会给我们开各种各样的空头支票,至于最终能否兑现看他们的心情了。故事中的曾夫人,显然与我们幼时遇到的家长并没有什么不同。她并没有将自己随口说出来哄孩子的话放在心上。
孩子的妈妈并不将自己的诺言当作一回事,但显然作为父亲的曾子却并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许下的诺言就一定要兑现,即使对方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因此曾夫人赶集回来之后,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公正在对着家里还未长成的猪磨刀霍霍的场景。看到条案上被绑得严严实实的猪,她惊呆了。她连忙问道:“好好的你为什么要杀猪呢?”结果丈夫却淡定地回答道“你不是答应儿子回来之后给他杀猪吃吗,我正帮你磨刀呢!”妻子听完后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哄孩子的话你也相信呢!”听完妻子的回答后,他严肃地说道,小孩子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通常父母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你今天这样骗他,是希望他以后也有样学样去欺骗别人吗?而且你这样做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的,听完曾子的一席话后,妻子十分惭愧,最终她亲手做了杀猪饭,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应当信守诺言。
至于另一则故事,了解其始末的人恐怕就没有那么多了。这则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曾参的人身上,听到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曾子。而接下来我要讲的这则故事,也确实因为主人公的名字而与曾子扯上了不小的关系。相传在曾子的故乡有一个人与他同名同姓,此人同样姓曾名参。据说此人某天因为与乡邻发生口角而失手将人杀死,杀完人之后,他因为害怕而逃跑了。恰在此时曾子的邻居路过此处,听说杀人者名叫曾参,便误认为是自己的邻居曾子杀了人。听说这件事后,他立刻将这件事告知了曾子的母亲。曾母听完之后却不以为然,她淡定地回答道,我的儿子绝对不可能杀人。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来告知曾母她的儿子杀人了,这时曾母开始犹豫了,她连忙问道,你没听错吧?结果那人的回答非常肯定,此时的曾母对这件事已经是半信半疑了,结果没过一会儿又有人来通知她曾子杀人了。此时她开始相信自己的儿子真的犯下了杀人的大罪,于是慌忙逃跑了。正所谓三人成虎,某些谎言如果说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变得可信。千百年来这两则故事就像两面镜一样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应该学会守信、重诺,也更应该学会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