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周易》里讲的“君子四德”是什么?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yMTcvMjE2NjkwMDk0XzFfMjAyMTAzMDIwNTAyMTUzNDk=.jpg)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嘉会,足以合礼;
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日乾元亨利贞。
[译文]
元是仁善之首,
亨是完美的荟萃,
利是得宜的和谐,
贞是事物的骨干。
君子体仁善而行,足以为人之长;
完美荟萃就足以合礼;
利益万物就足以谐合遒义;
坚贞强固就足以干成事业。
君子要推行乾阳这四种品德,所以说“乾,元亨利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辨证】以上是文言的第一段。
乾文言可分为七段。
第一段说明乾卦卦辞运用于社会方面的意义,尤其是在道德修养方面给人的启示。文言也属易传,只在乾坤两卦里有。
有人认为可能原来其他六十二卦里也有,后来人们在抄写时嫌其繁多,删掉了,只留下乾坤两卦作个样板。
这种说法还没有线索可以证明。
至于为什么要称作“文言”,传统说法是“文谓文饰”。
孔颖达不同意,认为:
“夫子但赞明易道,申说易理,非是文饰华彩。当谓释二卦之经文,故称文言”。
意思是文指经文,言是说,文言是经文的意思是说如何如何。
这样解释比较通达。
以上这段话《左传.襄公九年》有记载。
襄公的祖母穆姜与侨如私通,还要妄自废立,去掉该立的成公,立她的情人。阴谋没有得逞被赶到东宫去住。
她想看看吉凶,请太史占了一卦,得的是艮之随,就是艮卦只有第二爻未变,其他五爻都是变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太史说:“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千事。然固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今我妇人而与子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 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当年穆姜就死在了东宫。
穆姜的讲法,只有“体之长”与“善之长”,“体仁”前没有“君子"两字,与文言不同,其他说法完全相同。
穆姜死于鲁襄公九年,即公元前564 年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如果文言是孔子所作,比孔子出生还早死了十三年的穆姜怎么会见得到?
这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孔子作文言时袭用了前人的成训,十翼中的话有很多是积古相传的说法。
穆姜对乾的四德也没有作正面解释,但她从反面讲到什么不能称作四德,可供我们理解上的参考。
她说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这就无异于从反面解释了元亨利贞。
可见这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养。
“元者,善之长也" ,元是创始,这是元在天道方面的含义。
《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可以始生万物,人从中效法什么?
效法天地生育万物的大生,发扬仁德,显扬天地的善性,这就效法了“元”。对人的品德来讲,元就是善的首,就是要以善为首。
“亨者,嘉之会”,享是亨通,这是亨在天道方面的意义。
人从中效法什么?要把天道的通达无阻运用到社会中去,让人类顺利而欣欣向荣地发展,这就效法了“亨”。
对人的品德来讲,亨就是嘉美的会合。人都顺利,社会就美好。
“利者,义之和”,利是有利。
人可以像天那样造福于人,只是要效法天那种普利众生没有偏私的品德。
“义”是宜的意思,得宜才称义。
古人认为行公利为义,行私利为利。
效法天道的利,要行公利,使万物各得其宜,彼此和谐。能使民众各得其宜处在和谐之中,才算效法了天道的利。
“贞固,足以干事”,是说君子效法天道的“贞”,要像天体运行那样永无偏斜,坚贞强固,以此为德去办事。
效法天道的贞,就足以干成事业。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日乾元亨利贞”,是说,君子要效法天道,像以上那样把天的四德化用到社会中去,所以乾卦才讲元亨利贞。
也就是说,人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才算学到了元享利贞。这段话,文言把元亨利贞推演到人的品德方面。
后人也有再推演到春夏秋冬上去的,或金木水火上去的,或仁义礼智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