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齐聚成都:不确定的未来,孩子们必备的技能和能力是什么?

春藤 第986篇原创好文

全文:3750字丨10分钟阅读

本文营养值:★★★★★

启发度:★★★★★

适读对象:0-18岁孩子的家长

春藤说

6月21日,由春藤四川省分院联合成都天立学校发起的“创业思维&家庭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

未来春藤CEO老喻与几位国内外教育专家,从创业思维和家庭教育等角度探讨“未来孩子们必备的技能和能力”,碰撞出了一场高浓度的智慧盛会。

老喻:教育的“双重”创业思维
未来春藤CEO老喻认为,与其说创业思维在讲创业,不如说它代表了一种敢于开创、敢于探索的精神,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老喻首先谈到了教育的“双重”创业思维,即孩子的成长和学校的运营都需要创业思维。
创业是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去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树人是在未知的世界,面对一个未知的孩子,教会他如何去应对未知的未来。
跟创业一样,教育最大的难点来自于长期规划和短期随机性之间的矛盾。
老喻认为,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非难以调和,解决方案就是“精益创业”模型。
“创业是充满随机性的,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的,这个时候……”老喻将“精益创业”的六点详细铺开,“首先要找到目标客户,小范围内做实验,快速形成小的闭环以获得反馈,然后进行产品迭代,目的是获得核心认知、发现某个秘密,最后进行大规划的复制。”
老喻认为,创业者能否掌握创业思维,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成败。
创业思维和教育,到底有什么关系?老喻说:“发现孩子的天赋就像创业公司去发现行业秘密,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和挑战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发现孩子的天赋会更难。”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发现孩子天赋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去尝试,去探索。”老喻借用了一位校长的心得。
他提到的将好奇心转变为抱负的过程,跟精益创业过程是高度重合的。所以老喻把创业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理解为“一个孩子应该在童年结束前学会飞行”
但是,大多数的教育帮不到孩子这一点。那么教育应该去哪儿?老喻参考的是以色列家庭教育场景中,甚至会延伸到成人世界的一些词汇。
这些词汇的背后有哪些深意呢?老喻一个个介绍说,“巴拉干”意思是科学上怀疑的精神,以及从行为上不受约束、大胆创新的精神;“虎刺怕”指的是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孩子会经常质疑父母……
显而易见的是,在一个以标准答案、做对题得高分为主要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里面,是无法获得这些能力的,反而是要被扣分的。
但是老喻认为,孩子到了十八岁或者大学毕业后,这些能力才会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适应力和创造力,甚至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中国教育要学习犹太人,但是这些经验更像是根之于犹太人民族精神的传统,老喻提出,“像耕耘一片土壤一样,学习其他民族的传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努力。
老喻的想法也正好贴合了十四五规划倡导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共育”理念。唯有这样做,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在未来有竞争力的孩子。
杨昭涛:刷新教育三观,抵抗内卷焦虑
杨昭涛校长是成都市的特级校长、成都天立学校创校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将近30年。同时,她也是一个24岁女孩的妈妈。
多年来,杨校长一直在追问何为好的教育,也从未停下寻找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的脚步。
据官方统计,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比例已经高达25%,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就有1个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面对无限可能的孩子,如何解决当下孩子的痛苦、家长的焦虑?如何抵抗当下教育的内卷?杨校长给出的答案是“刷新教育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校观。
每个人都应该站在人生的意义、一生的价值的角度去思考何为好的教育?家长更应该思考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教育。
杨校长是这样思考,也是这样实践的。
回顾女儿的升学路径,杨校长曾跟大多数父母一样产生了错觉,过往十二年,教育的目标就是升学;孩子考入了名校,未来就无忧了。
然而后面的挑战不得不让杨校长重新思考,一直推崇的“名校论”适合是否自己的女儿?
原来,如愿进入成都七中的女儿,一入学就出现了问题,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将走向哪里……于是学习状态和亲子关系都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几经周折后女儿还是退学了,但是她为自己规划好了未来:“人生目标是艺术方向的升学,专业规划是想学服装设计,目标院校是美国服装设计排名第一的帕森斯设计学院。”
曾经的杨校长,明明知道女儿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可能始终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但还是反对热爱艺术的女儿改变规划,毕竟艺术赛道和传统升学的标准是存在天地之别的。
但这一次女儿想要转学服装设计的时候,恰好开始研究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和升学路径的杨校长,同意了女儿的决定。
最后,女儿所申请的TOP1到TOP8院校全部发来了offer。要知道,女儿从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而且成绩不算好,但雅思她考到了7.0分。
女儿的成长,完全颠覆和转变了杨校长的教育观,曾经她多么想把女儿教育成为自己心中优秀学生的样子,经过一系列冲突和改变之后,她终于醒悟,决心让女儿成长为她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一切教育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不断的追问、思考、反思中,杨校长也发现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了解每一个孩子,懂得每一个孩子,去认识天赋、发现天赋,并集所有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去发展孩子的天赋,最后实现孩子的天赋。”
这也是成都天立学校的基本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质量是指考试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升学的质量,成都天立学校的教育价值观从考试、分数和升学走向人的价值。
至于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成都天立学校吸纳了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借鉴了国际发达国家核心素养,以及参考全球500强公司对人才素养模型,构建成了成都天立学校的价值观:
重点培养的是中国孩子所缺乏的学习力、创新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生命活力。
杨校长说,要感谢女儿,让我明白成功的路径不止一个,帮我成长为更优秀的妈妈。
也要感谢这些不断探索、不断寻找教育真理的教育者们,将更多前沿、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国内,让更多中国孩子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商雪梅:家庭教育的支持系统
商雪梅老师是成都负有盛名的心理咨询师,多年的家庭治疗工作中,她每天面对的是困惑的父母、受伤的家庭,以及痛苦、不堪、绝望,甚至走向悲剧的孩子。
演讲中,商老师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表达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和感悟。
孩子与父母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商老师的答案简单明了,那就是“彼此成就”一个幸福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智慧的妈妈,一个成功的妈妈背后一定有一个上进的孩子。

她认为,孩子不是父母教出来的,孩子本身会自然会成长,父母的作用就是带领和榜样。
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是父母高高在上去引领孩子、教导孩子、训斥孩子吗?不!在商老师看来,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的滋养和陪伴,共同进步。
孩子出现了问题,仅仅是孩子的错吗?尚老师以往的真实案例里,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那些对抗父母的孩子,那些厌学自残自杀的孩子,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少于陪伴、多于掌控、缺乏沟通、极度焦虑、对孩子高期待,还有打骂孩子。
想要改变孩子,商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追根溯源,先处理亲子关系,同时家长一定要给到孩子支持。所谓“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会有不堪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如果不能够修复亲子关系,谈教育那就是枉然。

商老师的声音温柔且坚定,列举的案例真实且扎心,演讲内容直戳家庭痛点,振聋发聩,引人思考:教育孩子,父母是第一责任人,请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体责任,主动学习,提升认知,做好榜样,培养具备幸福能力的孩子!
摩根:丹麦社会的学习价值观
高效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向教育强国学习。摩根校长来告诉我们,丹麦的教育,好在哪儿?
摩根·戈德鲍尔是丹麦终身学习计划理事长,他曾多次前往中国,在北京、成都、上海和深圳开展有关幼儿早期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演讲。
摩根校长首先谈到了丹麦社会的学习价值观。
在丹麦,深度学习和启蒙主要遵5大原则:启发和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生动鲜活的互动,生活故事和经验,爱与学习,尘埃和精神。

在丹麦,学习的开始不一定在书本,不一定在课程,不一定是老师,学习和教育是随时随地在发生的,学习课程跟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摩根校长谈到,“只有调动起孩子的所有感官,激发起孩子内心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热情,他才能真正去学习。”
接下来,摩根校长谈到了丹麦式育儿的7个关键点,包括让你的孩子玩耍、对孩子诚实,促进团聚,重塑消极负面情境,不下最后通牒,练习同理心,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和AI竞争的时代,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摩根校长认为,想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孩子们必须做到7件事。
分别是参与到周围的世界中去;积极探索新知识,阅读问题;坚持迎接复杂的挑战;通过以新的方式转换和应用信息,来生成解决方案;成为有创造力的、灵活的思考者;开放思维的终身学习;创造改变世界。
最后,摩根校长引出了“游戏”,他认为,任何一种国情,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家庭,游戏都能够激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希望所有家长不要低估游戏或玩耍的重要性。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老喻和嘉宾们一起回答了现场听众的疑问,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