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彤」|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吴彤,1963 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首届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学部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院办公室主任, 中国水墨画院青年画院院长,丹青部落——苗再新艺术工作室画家、办公室主任。中国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院聘画家,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品鉴赏】
新的现实主义绘画观
《凝》
当代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文明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在欧美当代艺术的冲击下,年轻一代画家不管是在笔墨语言还是思维方式上,都更加有自己的独立性。社会环境给予了艺术家们更加开放的空间,在他们的不断努力探索下,“新的现实主义”可以说初步具备了它的表现形式与表现语言。显示出了它独特的影响力。现实主义在任何时期都是我们现实中生活的人所要关注与表现的一个命题,艺术家应该关注什么,表现什么,需要我们努力运用自我的敏锐观察去捕捉,去表现,去升华。新水墨”应彰显对当代社会的关注,应提倡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应注重对笔墨元素的提练,应重视对哲学思维的探索。单纯的追求绘画的当代性,不注重对传统笔墨的理解与研究,那中国绘画中的所谓当代性,只是无源之水、无根之苗。
《尚》
中国传统绘画一直是与中国的哲学体系紧密相关的,中国绘画讲究中庸、对立、虚实、画面的完整,而西方绘画的发展一直沿续着写实这条路。我们看中世纪的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直是走在一种写实主义的道路上,不管是达芬奇、仑勃朗还是鲁本斯,或者表现在西方雕塑上,不管是古希腊雕塑还是米开朗基罗。直到凡高、莫奈等印象派发展起来以后,西方才开始真正认识到笔触,我们才可以看到油画笔触的这种存在,其实中国传统绘画一直就在强调这些。一直在玩笔墨,这给中国写实绘画创作与现实主义中国画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中国现实主义的绘画模式发展到现在也就百年的历史,这在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实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说这种现实主义的绘画手法,她还有很多的发展的空间,很多的窗口,需要我们去打开他。
《苗女》
因为家庭的渊源,我从懂事起,便迷恋上了绘画,爷爷是最早的一批中国美协会员,父母为国家话剧院的演员。从小生活在这种艺术的氛围之中,得到了良好的艺术基础教育。在我三十年的绘画道路上,岭南画派、尤其是前辈杨之光先生给予了我很深的影响,他在写意没骨人物画上的造谐,可说是中国水墨人物的一个高峰。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对绘画的热爱,使我不停的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用中国的笔墨,画出西画的质感。2006年,当我看到俄罗斯油画家费钦的作品,他用油彩笔触大胆奔放,色彩的块面堆积,不同于西方古典主义的细腻绘画风格,绘画表现张力上更接近国画的表现形式。使我更增强了对国画表现力上的信心。这个时期我画出了《托尔斯泰》等作品,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肯定,使我对没骨人物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没骨人物的形象表现在作品中是必然因素,而笔墨运用表现上的变化,我们追求的又是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偶然性。油画中的光影节奏,即可转变为国画中的色彩变化,那么是否将油画绘画表现中的加法转换成国画笔墨的减法?这正是我近十年来所探求的目标,也就是中国画笔墨在色彩上的律动。
《暮色》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在近年来被很多人提及,被当做一个问题议论,正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开放,人们的认识与观点更多元,这种东西方文化的踫撞、传统与当代的对立与交融,才使得艺术有了更良好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固执地认为传统文化的流失,只是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浅薄。
《山之垠》
沉默、读书、思考、画画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怎样在笔墨形式与色彩表现上去探求一些新的语言,中国写意人物画怎样解决色彩表现力度上的缺陷,如何完成笔墨原素与色彩表现之间的完善与结合,我将继续努力与思考。
吴彤2020.7.于云溪山房
《京韵风华之一》
《京韵风华之二》
《京韵风华之三》
《肖像小品》
《新彊老人》
《新疆汉子》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
《我的太阳——帕瓦罗蒂》
《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晨妆》
《罗马的黑男孩》
《小平同志在联合国》
《正午》
《花样年华》
《印象萨金特》
《苗王滚拉旺》
《大梦敦煌》
《苗家吹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