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的意义
得知将要下暴雨时,我正准备出门,收拾好,顺手刷了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上海发布的雷电大风预警发文,时间是下午3点,我探头望向窗外,天是一团阴暗,乌云密集。我出门,下楼,整个身体触碰到屋外那一刻,被一股沉闷的热流裹住,我就知道,暴雨快要来了。
我连忙往家旁边的地下街市走,风开始渐强,树叶摆动的频率越来越快,振幅越来越大,我去觅食吃,中午饭还没有解决,等我吃完饭出来,雨开始下了一滴两滴,干燥的地面上三三俩俩的雨迹清晰可见,先是一点一点,而后晕开、相连、变成一滩水渍,前哨的小雨是某种战前信号,提醒人们千军万马就要到了,不想被误伤就赶紧回避,于是看到行人加快步伐,小跑起来,心急的已经撑好了伞,各自寻找避雨的去处,或是回家。我等着剪头发,没太理会,就站在地下街市的入口处抽烟,身旁走过送餐的外卖小哥,毫无异样的走进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雨之中,天已经变得更乌黑了,偶有几道闪电。
等我理完发再次走出街市,暴雨已经到来,雨水倾斜而下,砸到地面,与其说是地面,不如说是水面更形象。暴雨前的闷热气流几近消散,雨水带来的凉意恰到好处,心情莫名其妙变得更好一些,看到不远处有一对父女,父亲抱着小女孩,尽可能靠近屋檐边,小女孩伸出小胖手,试图与雨水来一次亲密接触,父亲逗弄着她,脚步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后退,小女孩就在与雨水的反复接触来回试探中,一阵阵笑出声来。
我穿着短裤、拖鞋,身上的装备似乎正匹配这场雨,便不管雨势,径直走了进去,倒也不像多年前读书时候的场景,刻意在大雨里狂奔,或是徐徐前行,但也并不担心被淋湿,我跑一会,便在建筑物下方停一会,而后继续融进雨里,平常只需十来分钟回家的路程,我最后花了近一小时。路上的每一处建筑物下方总有三两人,没有言语,或是一脸平静的表情,愣愣的看着暴雨;或是和我一样拿出手机,对着暴雨拍一阵。
一场暴雨就像是一颗暂停键,将人们急急忙忙的赶路状态切割开来,变成缓慢的体察者状态,似乎像是从上天那儿偷了半日闲,无需做什么,就得到一片宁静,一份愉悦。我本来计划想要去看一场电影的,想来电影易得,暴雨难寻,不如浪费一点时间,欣赏这一副天地,来得更自在。
回到家刷社交网络,看到许多人分享着这场暴雨的动态,有的是暴雨前一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壮观景象,有的是狂风乱作树木鼓动的意识流摄影,有的是大雨滂沱淅淅沥沥的镜头特写,也有纯文字的简短感想,人们好像都从日常状态里抽离了出来,参与了一场以暴雨为题的自发性集体创作。想到,一年中,我们至少有四到五场这样非热点事件的集体创作,像是默契一样,某个傍晚绝美的夕阳,某场雨后炫目的彩虹,冬日里飘飞的初雪,还有这夏天里突如其来的暴雨,在那些时刻,人们似乎都忘了生活的烦恼,变成一个纯粹的天真的个体,不再俗事缠身,只与自然相连,观察、记录、体悟着眼前难得一见的景象,其他一切都自然而然烟消云散。
大概,那些值得被记录的特别天气,都像是上天赠予人类的礼物,相反那些带来灾难的极端天气,则是上天赋予人类的考验,他们的存在或许一样,为的是让人们能够想起,人不仅仅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更是自然意义上的人,闷热夏天里的这一场暴雨,下得真好啊。
题图:《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你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