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
這個有著拗口名字的十卷本大書,是迄今最全面的流散海外金文(青銅器銘文)匯編整理成果,收錄商周金文1800余件。
不僅詳列所選青銅器的存藏情況、流轉信息、著錄情況,還提供了每件青銅器的清晰器物照片、銘文局部照片、與銘文原字等大的清晰拓片照片。
其中,此前從未被收錄過達700余器之多,有為前人著錄而著錄之書已絕版難覓者達400余器,其余材料則分別來自於著名學術機構及私人收藏家所助,尤為珍貴。

《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
編者:(澳)巴納(Noel Barnard)
張光裕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年11月
頁數:1392
定價:980.00元
裝幀:16開,裸脊鎖綫膠訂,帶函套
ISBN:9787514617252
內容簡介
該書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是迄今最全的流散海外金文彙編整理成果。全書共十冊,第一冊包括中、英文序、收藏地點總目以及引用書目等;第二冊至第九冊,是這部書的主體,彙編了商周金文拓本和摹本1813件;第十冊是器名索引、收藏地點索引以及《彙編》與《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簡稱《集錄》)的對照表等。
本書除詳列所選青銅器的存藏情况、流轉信息、著錄情况之外,還提供了每件青銅器的清晰器物照片、銘文局部照片、與銘文原字等大的清晰拓片照片。其可貴之處在于,書中巴納本人遍訪西歐、北美、澳洲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總計數十處公私藏家,親手墨拓所得達1300餘件。全書收錄的1800余件商周金文拓本和摹本種,其中“未爲前人著錄,而爲本書特有者,達700余器,有爲前人著錄而著錄之書已絕版難覓者,達400余器”,其餘材料則分別來自于著名學術機構及私人收藏家所助,尤爲珍貴。此次再版,主編張光裕特地對初版存在的個別缺失有所交代,并加以修訂,使本書更加完善。

作者簡介
巴納(Noel Barnard)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的泰斗級宗師,是中國上古史與古文字領域的世界級學術權威,主要代表作品是《楚帛書研究》(已公布2卷,另3卷待刊)、《中國古代金屬遺物》、《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等。《與天無極》即是巴納領導的楚帛書研究工作中子項目成果之一。
張光裕教授是著名古文字學、銅器學、簡牘學及禮學專家,現任職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先生的學術成就享譽海內外,代表著作有:《僞作先秦彝器銘文疏要》、《雪齋學術論文集、二集》、《包山楚簡文字編》、《東周鳥篆文字編》、《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郭店楚簡研究(文字編)》、《望山楚簡文字校錄(附文字編)》等,張先生近年積極從事“傳世古史與商周金文所見古史新證”的研究。經張先生目驗鑒定并協助購回的三批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岳麓簡和清華簡,現在已經成爲學界的研究熱點。


《金文匯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的泰鬥級宗師、中國上古史與古文字領域的世界級學術權威巴納的代表作。
書中,巴納本人遍訪西歐、北美、澳洲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總計數十處公私藏家,親手摩挲、墨拓所得即達1350余事,占其收錄總數的70%以上。
上世紀30年代初期,日本學者梅原末治編撰的《歐美搜儲支那古銅菁華》收錄商周金文不過69件;40年代中期,中國學者陳夢家赴美考察,歷時三年精心收集資料,編撰《美國所藏中國銅器集錄》,收錄商周金文521件。
陳侯簠(現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兮中鐘(現藏美國笛洋博物館)等很多流散於國外博物館的藏品,在此之前從未被收錄過,都是本書所特有的。
加上雖為前人著錄而著錄之書已絕版難覓的,這樣的珍稀品就占了全書六成多。
由此可見,《金文匯編》在收錄流散海外的數據方面,無論器銘數量,還是可靠程度,都遠遠地超過前人。

陈侯簠
本書另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是,本著“真者固多見而知其美,偽者亦多見而知其惡”的理念,收錄了若幹公認的偽銘及其照片作為“標本”,有助於讀者增長識別偽銘的能力。
例如書中第1號晉侯盤,有銘文500字,是迄今所見最長篇偽銘,現藏於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一般著錄難得一見其器形,原大拓本亦極為罕見,本書則銘、器並錄。
再如毛公鼎等器的偽銘,由於嚴肅的著錄書多未收錄,因而一般學者未能見及。本書中則有拓本三份,除第一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原器外,第二、第三份皆是鮮為人知的偽銘,極具參考價值。

晋侯盘
《金文匯編》是金文研究發展史上起過階段性作用的重要著作,填補了學術空白。
此次再版,本書的主編之一的張光裕教授特地對初版存在的缺失有所交代,並加以修訂——“主要是列舉書中偽銘和可疑器共54號,對個別器銘所屬器類和著錄也有訂補”(王世民語),使本書更加完善。
這將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及其銘文(統稱金文)的研究起重要的推進作用,並且有裨於一系列有關學科包括考古學、古文字學及古史研究等的發展。
說到這套重磅學術大書的再版,不得不提到中國畫報出版社社長於九濤,當其還是在留學的“窮學生”時,就喜歡把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各種舊書店裏,尤其對各種文化、歷史、古籍類圖書產生了興趣。
博士畢業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出版“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文化、古籍類圖書”的念頭從來沒有停止過。

《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实拍图
目錄
第一冊
中英文序,收藏地點,引用書目
第二冊(卷一)
1.晋侯盤 (器形照片) 9-10
2.毛公鼎(三) (器形拓本) 21-22
3.曶鼎 (吳侃叔手書釋文六紙) 27-29
4.散氏盤 (釋文二種) 30-32
5.惠中鐘 (全形拓本) 41-42
6.彔公鐘 (器形照片) 43
7.頌𣪘(一) (器形照片) 49
8.頌𣪘蓋(三) (銘文照片) 55
9.兮甲盤(二) (器形紋照片) 69
10.宗周鐘 (全形拓本) 73
第三冊(卷二)
1.虢季子白盤 (器形縮摹) 88
2.

攸从鼎 (器形照片) 100
3.者

編鐘 (全銘摹本) 107
4.虢叔旅鐘 (全形拓本) 123
5.郘

鐘 (全形拓本) 135
6.陳逆簠(六) (全形拓本) 142
7.陳逆簠(七) (全形拓本) 143
8.陳逆簠(八) (全形拓本) 144
9.雁侯編鐘(甲) (器形照片) 148
10.雁侯編鐘(乙) (器形照片) 149
11.尹姞鼎(一) (器形照片) 162
12.尹姞鼎(一) (銘文照片) 163
13.

羌鐘 (全銘摹本) 180
14.追𣪘(四) (器形摹本) 186
15.追𣪘(五) (器形摹本) 187
16.庚季鼎(一) (全形拓本) 200
17.庚季鼎(二) (全形拓本) 201
第四冊(卷三)
1.子璋鐘(一) (全形拓本) 232-233
2.楚公逆鐘 (全形拓本) 268-269
3.衛鼎 (全形拓本) 284
4.尹𣪘(全形拓本) 299
5.

兒編鐘 (全形拓本) 302-303
第五冊(卷四)
1.季念鼎 (全形拓本) 326
2.

公鐘 (全形拓本) 336b-337
3.陳□裔孫鼎 (全形拓本) 347
4.通祿鐘 (全形拓本) 353
5.邵宮盉 (全形拓本) 371
6.楚王

鐘 (全形拓本) 376-377
7.楚公鐘(四) (器形照片) 417
8.交君子

肇壺 (全形拓本) 418
9.鄭

叔盤 (全形拓本) 439
第六冊(卷五)
1.上鄀戈 (全形拓本) 445
2.三年戈 (全形拓本) 450
3.乍寶鼎 (全形拓本) 452
4.□大師虎鼎 (全形拓本) 453
5.廿九年高都戈 (全形拓本) 477
6.萬仲鼎 (器形翻本) 478
7.秦護軍劍 (全形拓本) 491
8.蘇衛妃鼎 (全形拓本) 494
9.同

𣪘(全形拓本) 495
10.舟姜鼎 (全形拓本) 515
11.□或東甗 (全形拓本) 517
12.向𣪘(全形拓本) 520
13.中明父鼎 (全形拓本) 541
14.畢𣪘(全形拓本) 547
第七冊(卷六)
1.陰平左軍劍 (全形拓本) 594
2.衛司馬劍 (全形拓本) 596
3.羊子戈 (全形拓本) 620
4.父癸𣪘(全形拓本) 666
第八冊(卷七)
1.

盤 (全形拓本) 697
2.亞子荷貝壺 (全形拓本) 705
3.

父乙尊 (全形拓本) 737
4.

文父丁觥 (器形照片) 739
5.

父丁盉 (器形照片) 740
6.

父戊爵 (全形拓本) 741
7.尹

鉞 (全形拓本) 800
第九冊(卷八)
1.

且

爵 (全形拓本) 850
2.睢戈 (全形拓本) 891
3.


父戊爵 (全形拓本) 923
4.戈

甗 (全形拓本) 937
第十冊
器銘索引
收藏地點索引
《彙編》與《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對照表
精彩書影




內頁插圖




再版弁言一
提筆伊始,謹向于九濤社長對本書之青睞及愛護,致以萬二分敬意。當社長提出爲本書再版時,余內心之感動委實難以言喻。再版之意義,無疑乃出于對嚴一萍先生及巴納先生兩位學術界前輩之敬重與賞識,更是對古文字學界無言之支持。嚴先生畢生醉心甲骨之學,昔日與董作賓先生論學,嘗以師友相稱;早年在我國臺灣艱苦奮鬥,創辦藝文印書館,憑藉其努力,將出版事業成功推上高峰,基于對古文字之熱愛,往往又不惜工本,編印甲、金文書籍,爲莘莘學子提供難能可貴之學習平臺。而本書兩函十冊,則爲巴納先生窮半生精力搜錄策劃,每件帶銘青銅器,皆經目驗、施拓或親手臨摹,加上部分罕見原拓之收錄,乃名符其實之“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值得一提者,冊一“引用書目簡介”(頁33-45),對了解相關金文圖錄內容,至爲稱便。又每器下之著錄欄目,首創以編年方式錄列,且經一一查對,對該器著錄及流傳之緒,可以一目了然。至于“新輯編年式簡目”(頁46-49),最宜從事金文研究者參考利用。第十冊索引總目之“彙編、集錄拓本號對照表”(頁169),乃本書輯錄美國藏器與陳夢家《美帝國主義劫掠我國青銅器集錄》內容之對照,讀者按圖索驥,可以比見當日美國藏器存佚之訊息。《彙編》完稿後,經嚴一萍先生精心編印,綫裝兩函十冊之裝訂,乃同類形金石出版物中絕唱之力作。1978 年出版未幾,旋即獲頒中國臺灣出版界最高榮譽之金鼎獎。
《彙編》出版後,余隨即投入《續編》工作,惜乎踵事增華,復因個人才智所限,徒然積稿盈几,始終未能蕆事。而五十年間,中日歐美各大博物館,以及私家青銅器收藏數目,隨歲月而激增,學者間亦相繼以科學方法加以輯錄,所得雖倍增于舊時,然并未掩蓋《彙編》劃時代之價值。惟當日《彙編》在編纂過程中,仍見疏漏,“本編既廣采博搜,故亦收有若干偽器”(見頁22序言),惜皆未及加以標示,如第一卷首列之“晉侯盤”,盤銘550字,即爲迄今所見最長篇偽銘,現藏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一般著錄難得一見其器形,原大拓本亦極爲罕見,本編則銘、器并錄。又次列之“毛公鼎”,則有拓本三份,除第一份爲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原器外,二、三兩份皆是鮮爲人知之偽銘,極具參考價值,余嘗有專文詳加討論。今復就昔日筆記所錄,將其他偽及可疑器號檢附如下,藉補昔日之缺失。
10、11、26、29、49、84、85、92、119、130、142、154 、162、163、199、219、220、226、236、245、257、263、269、280、282蓋、292、305、313、329、345、357、358、422、440、442、462、474、496、538、539、541、629、639、650、652、735、737、773、1091、1147、1166、1337、1746、1808。
又有誤植器名者,如:
156 囗盤,應作“鮮簋”,現藏英國不列顛博物館。
1109 原名爲彝,而實爲“觚”之誤。
1365 原名爲鼎,而實爲“

”之誤。
1420 原名爲簋,而實爲“鼎”之誤。
1567 器名多“父丁”二字,此蓋沿小校2.11.2而誤。
再者,“著錄目”亦有可予補訂者,如:
752 原稱“未見著錄”,宜補“小校(1935)3.89.4,三代(1936)5.5.6”
1419 原稱“未見著錄”,實已見“三代(1936)13.6.1”著錄。
1676 著錄可補“續殷(1935)下坿5.7”。
1810 著錄可補“周存(1921/25)2.66.7,三代(1936)2.5.2”。
1813 原稱“未見著錄”,宜補“三代(1936)5.1.4,寶蘊(1929)38,故宮(1958)下下9”。
倘兩位先生有知因緣補闕,會當寬慰無已。
《彙編》再版前夕,謹綴數言,藉以紀念嚴一萍先生與巴納先生畢生爲學術付出之心力與貢獻,而兩位前輩之過人毅力及刻苦奮進之治學精神,亦必將永續鼓勵後學,挺出鄧林。本書蒙于社長慨允印行,藝文印書館嚴一萍夫人鼎力支持,謹此一并敬致謝意。
戊戌立冬前三日光裕謹志
時客帝琴灣澹烟疏雨樓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来源: 书艺公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