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蹊径,“楷中《兰亭》——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1
褚遂良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曾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因反对高宗封武则天为皇后,被贬官外地不久就死去。
褚遂良的书迹传世不少,真正可靠确为褚遂良所书的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等碑刻。
对褚遂良的书法,历来评价极高,他上继欧、虞,下开颜、柳,是唐代书法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褚遂良的书法艺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众多中晚唐乃至唐代以后的书法家。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可以用“遒逸”来概括之,遒为遒劲,逸为飘逸。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墨迹本有《大字阴符经》。《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在道教史和中国古代哲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历代有多人对其进行研究、考证和注疏。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2
《大字阴符经》真伪历来有争议。叶恭绰、沉尹默和潘伯鹰视为真迹,启功、徐无闻等则认定为伪作。帖中“建业文房之印”、“河东南路转运使印”、“邵业文房之印”等皆伪。册前有李愚、罗绍威题记,册末有邵周、王鎔、苏耆、扬无咎等多人题跋或题识。八十年代,台湾学者李郁周曾撰文指出,以上古人题跋题识皆伪。
▲《大字阴符经》部分题跋
▲《大字阴符经》部分题跋
此帖争议的另一部分在于书写的时代。有人认为此帖应在宋代,甚至是明代。今观纸张及纸张的纹理,应为唐本无疑。且阴符经完备的楷书用笔技法和变化多姿的细节表现,非宋代、明代的书家所能。《大字阴符经》中也杂揉了颜真卿、柳公权的笔法,整体风格和书写节奏又近于写经体(阴符经为道家早期重要经典文本),应是出于晚唐写经生中高手所为。
此件作品清末为曾任陕西学政的嘉兴沉卫(1862-1945)所得。后转售于番禺叶公绰(1881-1968),叶氏请沉尹默长跋于册后,沉对此帖评价极高。1949年叶氏又转给其侄叶公超携至台湾。后由叶公超后人寄存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舘,现转至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舘收藏。
《大字阴符经》 近30多年来国内《大字阴符经》有数十种印本。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褚遂良其他的刻本。近年,《大字阴符经》原色精印本由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舘授权,对原件重新拍摄,并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原色全本精印出版。
3
《大字阴符经》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其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使得此帖已非典型意义上的唐楷,而是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此帖结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不落蹊径,堪称“楷中《兰亭》”。《阴符经》是否为褚真迹已不重要,因为它所呈现出的艺术水平同样为书林珍视。
后世诸多评论家对此帖都曾给予过极大赞美。初学者临习此帖当深入体察,不能片面追求俊美的外形而忽略了高雅的神韵,须从运笔入手,参以结构两者结合,才能形神兼得,而不致纤弱疲软,流于肤浅。
下图为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原色版,请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