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感悟摄影人的孤独
有人说摄影人是孤独的,
以前我没能理解这句话,
摄影不就是和摄友一道去采风,
一道去创作吗?
然而随着自己摄影的时间长了,
我渐渐对这孤独有了些感悟。
看似孤独,
但我从不觉得寂寞,
因为我心中有景。
孤独感不会因为外在环境而改变。
而寂寞就是生活无聊的一个缩影,
正所谓,
寂寞于形,
孤独于心。
我一直以为摄影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和追求佛法一样宜静。
只有自己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去拍去参悟,
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修为。
当然这也因人而异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喜欢静,
有很多人偏喜欢成群结队去创作。
不过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
可以现场学习交流,
对摄影技术的提高也有帮助。
其实以前我也参加过一些摄影团队,
和摄友们一起出去创作采风。
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拍摄兴趣点不一样,
我每次都会落队。
因为我比较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多拍几张,
经常一拍就把时间给忘了。
所以后来我就慢慢的一个人出去摄影。
我还是比较喜欢独自一人出去,
无拘无束,
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想回过头去再补拍一下就补拍一下,
再也不用担心跟不上队伍。
我曾经为了拍摄一组细雨中的蜻蜓照片,
独自一人在雨中的草地上拍了几个小时。
一个人创作的那份孤独与满足,
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又比如我去花鸟市场拍摄,
有些个画面就是等出来的,
如果你是赶时间地去扫街,
很难拍到你想要的图片。
我经常还会一个人在家里面拍一些花草植物。
有的时候为了拍出理想的效果,
会盯着一种花草,
一拍就是个把小时。
还是那句话,
一个人习惯就好。
虽然自己口口声声说喜欢一个人出去拍摄。
但有的时候在野外真的会感到孤独,
甚至害怕。
拍摄风光的朋友都知道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
特别在野外的时候,
一个人在天没亮或天已黑的时候,
内心除了孤独还会有恐惧。
在那个时候,
谁也不喜欢一个人去拍的,
多希望身边能有一个伴才好。
对于摄影创作来说,
某种程度上是摄影人的独来独往,
创作是孤独的。
因为摄影作品是拍摄者个性思想的展现,
求异而非趋同,
最忌讳的是作品趋同,
而目前我们看到的作品大多是趋同和模仿。
摄影人经常是寻找常态的“个性”,
这样才能出片。
当下有不少各类摄影人的集体拍摄活动,
以沙龙摄影、文化搭台活动居多。
这种活动,
其实延用了文人墨客酬唱的传统习惯,
出几个题目,
以诗词相互赠答,
墨客挥笔行吟。
摄影“酬唱”也是热闹的,
“长枪短炮”、“八般武器”齐上阵,
尽兴而归。
这种集体摄影活动,
聚友造势大于创作的意义,
其作品大凡趋同或应付。
古人陈子昂作《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竟能感受到如此深沉的寂寞,
竟能独步如此苍劲的孤独,
遂得无与伦比的高古雄浑之境界,
遂成纵横天地的空前绝后大格局,
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摄影师都是孤独的,
有时只有相机和我,
我正在享受这个感觉,
有时候的确很棒,
有时候也感到迷茫,
似乎感觉没有人会理解我的作品。
但无论是否理解,
有时候我也会孤芳自赏。
摄影
明明那么孤独,
却总说一个人很好。
对摄影的创作过程来说,
这种孤独是与众不同的,
是创作者深思沉想必经的历程,
摄影人启动照相机的快门,
摄取思想的镜像。
真正的作品须用独特自我的话语创作,
透射着个性的情感,
独特的创作必然属于个性的作品。
摄影师如能“清高”,
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怕的是耐不住“清高”之寂寞之孤独。
“清高”在中国文人精神中属于气节,
靠这气节滋润思想,
才能获得穿越时空的创作,
流传于后世的作品。
因摄影而喜欢孤独,
享受着孤独,
孤独唤起了我的灵感。
可能作品很多人不会看懂,
几乎没有日出日落,
几乎没有美丽的面孔,
几乎没有刻意的修饰,
也不追求别人的认同,
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情感。
只要透过镜头看世界,
只有孤独伴随。
有时我傻傻的站着或坐着,
但思想已经飘走,
孤独的身体只是一个躯壳。
简单的画面,
不需要语言表述,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神秘的微笑,
都足以让心灵为之颤抖。
怀念孤独,
因为孤独是创作的一种心态。
这时你的人是孤独的,
心也是孤独的,
但你的内心却是独自拥有一处清幽的天地,
任你的思绪远远近近慢慢漾开,
细细品味心中的欢乐与烦恼,
一个人享受着心灵的孤独,
独自痛并喜悦着,
其实那时你的心灵是富有的。
玩摄影这么些年,
我已习惯了一个人的摄影。
看似孤独,
但我从不觉得寂寞,
因为我心中有景。
(以上图文出自“牛粪拍手” 章国英,图片摄于花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