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陈华忠:预设教案时应做好“六个自问”
陈华忠,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省级数学科骨干教师,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省优秀农村教师,集美大学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兼任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撰写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800篇,出版四本个人教育教学专著。
在预设教案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要过多地想“我怎样教”,而应思考学生该怎样学?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才会有效,才会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去获取新知,学会学习。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六个自问”:
一问:教材内容教些啥?
教师应明确教材要教给学生什么,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地解读教材、领会教材,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弄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相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思考这堂课的教学将给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带来哪些发展,从而制订出三维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本节课应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渗透哪些思想方法,注重哪些品德教育等。这样,才能为备课指明方向,也为预设教案提供依据。
二问:内容安排科学吗?
教材的内容安排合适吗?这就是要求教师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教学时既基于教材内容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需要,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空白”之处,要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科学地“加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切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会新知。但活用教材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漫无目的地“改造”,使教材内容复杂化、拓展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每节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进行加工,使之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问:情境创设有效吗?
在数学教学时,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良好的资源。而情境创设应围绕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内容与问题情境紧密联系起来,让问题情境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们也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的倾向,若情境过繁,使学生纠缠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既浪费课堂时间,也影响教学效率。对于情境设计要进行精心考虑、必要剪裁、适当提炼。这样,情境创设才能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四问:活动组织合理吗?
数学教学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教学时,应组织学生开展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一课时,预设如下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首先让学生练习,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计算几道分数化成小数的题目。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与讨论这几个分数: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这是为什么?并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里面是有秘密的。这个秘密是在分数什么地方?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告诉学生这个秘密是在分数的分母。那么,分母有什么秘密呢?请大家把分母分解质因数进行探讨。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讨、发现、总结出一个分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数分数就能化成小数;如果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让学生利用这个特征来判断几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从中发现5/3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35却能。最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这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问:练习设计合适吗?
练习设计是否合适学生,是否形式多样?是否分层分类具有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设计时,不要搞题海战术,注重习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让练习能落在实处。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而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易混知识要对比练,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多样性。可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对比题以及游戏题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强化所学知识。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有一定坡度、有拓展提高训练,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只重视拓展提高训练而忽视基本巩固训练。反之,也不要只进行巩固练习,不进行拓展与提高,这样不能满足优等生需求。
六问:学生学后获些啥?
在预设教案时,我们要对预设教学方案实施前进行思考:预设教学方案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活动的组织效果会如何,课堂教学的质量会怎样,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乐于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互动交流,是否能理解新知,掌握方法与技能等。在课末,教师通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是通过课堂训练的情况反馈学习效果,这些均可以作为评价有效教学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