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的系统架构到底有多厉害?
源 /cnblog 文 / jack jiang
背 景
容易出 Bug
通过沟通保证不了质量
需求变更迭代周期长
数据上报不全面
缺少业务及设计知识沉淀
协议管理松散
缺少统一的自动化测试
C
的跨平台框架,并对核心支付流程进行了重构。线上效果指标
跨平台实现:iOS 安卓 共计 3 人日,在封板时间前完成
原生实现:iOS, 安卓封板时间后一周才基本完成
跨平台实现:iOS 安卓共计 5 人日,在封板时间前完成
原生实现:iOS, 安卓封板时间后一周才基本完成
微信支付的软件架构
MVC
,MVVM
等。从零到一构建支付跨平台软件架构
C
来编写业务代码,并没有成熟的架构。即使使用 C 编写业务逻辑,但都不涉及 UI,不涉及界面的跳转流程。现在业界通用的有 MVC , MVP, MVVM 。这些大家都熟悉的软件架构。但是这些软件架构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处理好业务流程, 界面转场。
MVC
这种架构的话,很快代码会变得难以维护。UseCase
。同时, 把界面抽象为 UIPage
。一个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代码能够聚合到 UseCase 中,而不是分散到原来 iOS, 安卓的各个 ViewController,Activity 中。
业务流程和界面得到了复用。
契合微信支付多流程,界面跳转复杂的业务特点。
2、加入路由机制
流程之间,页面之间的流传。
本文中的名词 CGI
可以理解为一个网络请求,类似HTTP请求。
特殊流程的处理
那么怎么建立这个支付领域模型的呢?
统一了流程,页面的流转。清晰,易维护。
统一了特殊流程的处理,减少重复工作。
在加入路由机制的时候,结合微信支付和网络密切相关的特点进行了支付领域建模。支付后台协议重构 2.0 的核心思想也是围绕着这个路由机制展开。
3、管理网络请求
CGI 一对多通讯问题。
进入钱包页面后,发起了一个 Cgi
然后进入收付款页面也发起同一个 Cgi.
如果收付款发起的回包先到
然后钱包首页的回包再到。
CGI 生命周期问题。
将 Cgi 抽象为独立对象
划分职责,明确生命周期
杜绝了一对多通信造成的 Bug
生命周期和业务逻辑绑定,不会出现业务结束,Cgi 回来后再触发动作。
高内聚,低耦合。将 Cgi 相关的数据,能力集中处理,业务侧无需感知。
提供统一的缓存,加密能力。
4、 规范数据传递
进入支付首页时,后台返回了数据,然后被写入到一个公共的 Model.
然后进入钱包页,再进入零钱页。这个公共 model 一路被传递过去。
然后零钱页读取了公共 Model 的数据,但是代码无法处理,导致出现了这个让用户恐慌的问题。
存在公共读写的数据类型。
无序的数据流动。
去掉公共读写的数据类型
传递值类型(Value Type)的数据, 后面流程修改数据时,不影响前面的流程。
单向传递数据,只依赖注入必要数据。
如果数据修改需要通知前序流程,使用代理模式通讯。
从架构上根本解决了困扰微信支付已久的数据污染的问题。
数据的流动变为单向,数据流动变得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