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外科】消风散治莫名皮疹痒案

2018-08-24案:

杨某某,女,42岁,身高163cm,体重60kg。

患者2017年产后抑郁,经常去笔者单位与笔者聊天,所以说是熟识之人。这一次也是看牙之后顺道过来看看我,聊天时问我能不能治治疙瘩。

刻诊:上臂、两肩、后背、腰部有散在小红凸起,色不深,温度较周围稍热;痒轻,但自腰部第一次长到现在,已持续一个月;凸起区域略湿润,凸起处有汗,周围干燥;恶热,口不渴;大便成型,小便可,纳可,眠可;白带黄。(皮疹部分附图:图一,治疗前)

舌淡,苔白,有口腔溃疡

右脉弦,左脉弦关弱。

辨为:湿热浸淫皮肤,兼有湿热下注

拟: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3剂

荆芥15 防风15 蝉蜕15 苦参9

苍术15 知母9 生石膏 牛蒡子12

通草12 当归12 生地20 赤芍20

生山药30 黄柏10 甘草10 干姜10

一日两次,早晚饭后内服。第三煎,外用。

复诊:2018-08-28

药后如图所示,色不红、不痒、开始脱皮。汗出通畅,无大便不成形。

继续予原方3剂,每日一次,两日服一剂。

随访:2018-09-05

患者牙科复诊,过来看我,自述中间偶有汗出不畅时会略痒,之前长过皮疹的地方继续脱皮,又予三剂以善后。

之后上班遇到,问起来早已痊愈。

思考:

此案例看似简简单单,实际上这则案例涉及到很多外科内治的内容。

外科病的局部辩证:就这则案例来说,凸起于皮肤这属于“疹”;温度较周围高,说明有热,或者是说有血热的可能;色红,颜色越深,越有可能是血热,尤其是伴随皮温高;凸起湿润,有湿邪的可能,有表郁不畅的可能;另外要格外注意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区域的不同这处。仅在此处提醒大家多关注病变(皮损)区域的颜色、温度、湿润度、痒、凸起形状等。

辨证论治:在此例中,皮损的湿润、周围正常皮肤的干燥都说明就皮损而言有湿邪、有表郁不畅,那么解表是必须的,所以选择荆芥、防风、蝉蜕等药既能以风胜湿,又能走表透邪;恶热但口不渴,说明有里热,但无津伤,或者是说不是单纯的气分热,结合皮损区的色红,有血热的可能,选犀角地黄汤去犀角;另患者有黄带,有一定程度的湿热下注,苦参、苍术、黄柏苦寒燥湿;因为患者前有大便不成形,所以原方(消风散)去火麻仁,减知母,加生山药、干姜。

所以综上所述,选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Ps:话未说尽,故意如此。我希望读者能更多的琢磨一下我写的按语,吃别人嚼过的馍不甜,所以话说一半,自己挖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