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潍县的山

潍县自古不乏河流,城东有虞河、涨沔河、白浪河,城西有小圩河、大圩河等,潍县似乎少山。元代张起岩写的潍县八景,提及塔山,即今天坊子境内的灵山,西山却在今昌乐潍城交界群山,连大名鼎鼎的潍县知县郑板桥当年也是抱怨潍县少山。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二百多年前的一天,正在潍县做官的郑板桥不吝笔墨如此深情地描述他治理下的潍县城。诗句透露出他对潍县那份深沉的热爱,然而郑板桥刚从鲁西南范县调任潍县县令时,对潍县的第一印象并不算太好。他在《恼潍县》里是这样写的,“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

其诗句意思大约有二:一是抱怨潍县没有山,这对游山好水的他来说,注定不是一件好事;二是说潍县没有山,其附近却有山。郑板桥当时这份抱怨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翻开潍县地图,潍县县城和几个关厢确实是没有山的。但是出了县城和关厢,山又是不少的。潍县附近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山丘分布各处,而且多有人文遗迹。

潍县附近的山主要在西部和西南部。潍县真正缺少的不是山,而是崇山峻岭。潍县周边似乎没有那种崇山峻岭的山连山,即使有也是几座孤零零的山,比如离城南不远的那座擂鼓山,比如城西那座乐埠山,比如一去西南二十里的浮烟山,再比如与它相邻不远的明宗山,等等。

现在潍坊人,或许大多还记得擂鼓山馒头好吃,香喷喷的,至于擂鼓山当年的具体位置,或者能说出来的,并不是很多。上个世纪初,胶济线从青岛到济南开通,经过潍县,1902年,始建潍县火车站,当火车从潍县缓缓驶过,在火车站西北方向不远,有一座山,好似一道天然屏障,这就是擂鼓山。

查阅有关史料,位于县治西约二十五里处有一座山叫孝迹山,又名青石山,。大概此山早年曾出过节妇或烈女,故《隋书》称孝迹山为“女节山”,可惜缺少注述。山东北约四里为南乐埠村,山西麓为昌乐县境。《寰宇记》中所说的“女节山在北海县西北三十五里”,方向及距离均不确。火山位于县治西约二十六里,南乐埠村南三里。山石为水成岩,石纹形如槟榔,故人称“槟榔石”。火山西北麓产青石,石质与其西侧的草路山、孝迹山同。凤台山又名“东山”,位于县治西二十四里,北乐埠村东南。传早年有人闻山上有凤鸣,故此山又被称作“凤凰山”。山多石灰石,故凤台山一带烧制石灰者甚多。清乾隆《潍县志》对此有载。

乐埠山

涝埠山址在北乐埠村北,“涝”、“乐”谐音。胶济铁路自此通过。山势虽高,但表层为土质,每每雨后,泥泞不堪,因名“涝埠”。山北有泉曰“龙池”,人称“海眼”,池水深约八九尺,味甘,池水东出为小溪,汇入大于河。这些山高低不同,相邻成峰,连成一片,蔚然可观。乐埠山以前叫涝埠山,后来改成乐埠山。位于宝通街以北、潍昌路以南的地方,在拥军路(杏乐路)西侧,紧邻宝通街,交通还算便利。在山上新建仙师庙,内设潍县民间信仰中的那位老师傅塑像,山林茂密,草木葱郁。与乐埠山名字有关的村是北乐埠村和南乐埠村,都在潍昌路附近。

乐埠山以南有乐埠山生态农业园,农业园面向追求“绿色自然”、“健康生态”、“休闲品质”生活的城市消费群体,致力打造集“高端农业”、“主题观光”、“果蔬采摘”、“农旅休闲”、“山水田园”为一体的主题生态农业园区。乐埠山以北,有泉为龙池。龙池在民国《潍县志稿》有记载,龙池在县治西二十五里,远里庄东、潘尔庄南二里许土阜(埠)上,池周丈余,外绕石栏。现在新建一座龙池庙,庙内立有一块保存完整的乾隆年间的喜雨碑,甚为珍贵。每年都有附近村民来此赶龙池庙会,这也是环76路公交车终点站。

浮烟山

在潍城区西南潍蒋路十公里处,有一座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浮烟山。其名字的起因于云气雾升,烟雾缭绕悬浮于山之上、山之中、山之坡。故因此得名浮烟山。我们都知道,浮烟山曾经是潍坊风筝放飞场,其实在山上曾经有几处古老建筑,一处是始建于元代的朝阳观,还有一处是建于明代的麓台书院,由于历史原因,都销毁一空,原址荡然无存。

当然,还有一处比它们更古老的地方:东麓的麓台村有一处高大的平台,传说汉代公孙弘读书学习的地方,旁边立有元代状元张起岩的麓台秋月石碑诗,附近还有其墓地,有潍县文革所立的石碑为证。麓台村的村名由此而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曾经拆毁的朝阳观不断修复,在其北侧又建了一座高大的浮烟山宝塔和一座观音像。登上宝塔,可以鸟瞰整个山的概貌以及山下东麓的麓台村甚至望留镇,还有西侧的水库,南边的明宗山潍蒋路,如果天气好的话,都看得非常清楚。

在宝塔北侧,山之东麓,有麓台村。近些年在村北逐渐修复麓台学院。说到麓台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有汉代丞相公孙弘、南燕慕容太子、明代名臣刘应节,清代大儒阎循观韩梦周等人。而麓台书院就是刘应节始建的,后来在阎循观韩梦周等人的带动发展下,麓台书院一度成为当时齐鲁大地上最好的书院之一,吸引了大批文化名儒和优秀学子前来治学、就读。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继承麓台文化,浮烟山还成立了麓台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在望留镇北侧孙家村附近新建一所潍州麓台学校,加上这些年修复的麓台书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位热爱麓台文化的有志之士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麓台文化,会绽放出它非凡的魅力。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

(0)

相关推荐

  • 带起梦里新潍坊

    带起梦里新潍坊 霜入万木举目黄, 潍县中路生红象. 旧装脱尽隨风去, 高楼绿地精嵌镶. 一线南北串四高@, 带起梦里新潍坊. 摄於潍县中路东盛 四高,即二条高铁二条高速线.

  • 麓台月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月是故乡明,而那一段段潍坊往事又有谁还记得? 这是一篇旧文.近几年里,我大约写了十几篇这样的文字,陆续在当地的报纸刊发,也有些公众号推送过,如像风一样自由,如万物草堂.最近 ...

  • 漫话潍县的河

    当年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 写过一首<恼潍县>的诗: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宰官枉负诗酒性,不得林峦指顾间.他以诗抱怨潍县少山. 潍县少山,自古却是多水,不缺乏河流,自城东有虞河. ...

  • 丑学迅 | 漫话将军山

    漫话将军山 文/丑学迅 将军山就在我的家乡丑家村的身后,属于绵延这一带古时称为富平八景之一"锦屏列翠"众多山峰的主峰,也是横亘富平的北山中海拔最高的山峰,介于富平与昔时名为耀县如今 ...

  • 漫话老潍县东关七门

    老潍县东关七门大致位置(网络图)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潍县城的四个城门已难寻其踪,而位于白浪河东岸的东关七门,基本也消失了.上世纪80年代,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整修了奎文门和通济门,形成现在的样子 ...

  • 清末胶东半岛十七个州县只有三个要缺,福山、胶州和潍县

    冲繁疲难,是清代中期之后在地方区划中采用的一种"等级评定"制度.即根据州县的实际情况,从"冲.繁.疲.难"四个字当中选取相应的评定,有的四字均沾,有的一字也无, ...

  • 漫话红楼 | 山中高士,世外仙姝,作者对钗黛的定位有何深意?

    红楼众钗的命运如何?谁才是作者曹先生心中的女一号?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写在了第五回里,只是曹先生布了一个疑阵,写得不够明确,只有愿意用心品读的人,才能找到答案. 比如宝钗和黛玉到底谁为冠首,脂批所说 ...

  • 老潍县城三山不见山

    友情提示:本文1123字,阅读约需5分钟 老潍县城三山不见山 在潍县做官七载春秋的郑板桥,从范县一路向东来到一马平川的潍县,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他挥毫写下一首诗<恼潍县>:&quo ...

  • 【大美黄梅】胡越:漫话蔡山

    由于地理的毗邻和历史行政区域的变更,一江之隔的江西省九江市与湖北省黄梅县文化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北的蔡山便是一例. 蔡山,人称"小庐山",与庐山是一对孪生子.传说秦始皇在为自己 ...

  • 【文史漫话】妙峰山传奇之二:启发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 | 崔学法

    下邳经历建武平叛.永平亲耕后,成为东汉东部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重地.明帝以来,朝廷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起来,思想文化也活跃起来,一时形成汉室中兴的局面.社会宗教文化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

  • 【文史漫话】妙峰山传奇之一:汉明帝亲耕下邳 | 崔学法

    下邳古城东北,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十多华里处,有一座亭亭玉立的妙峰山.这座万顷绿海中的明珠,更是古代一座天然祭坛. 一.刘秀下邳妙峰山祭奠阵亡汉军将士 更始二年(公元24年)董宪起兵东海(今山东郯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