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散 曲 小令

元曲第七讲  散 曲  小令

主讲:绝谷画蝶

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一、介绍几种曲谱表示法:

1、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2、语言符号表示

二、衬字

1、什么是衬字?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2、衬字的特点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3、衬字的作用

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

4、衬字的应用

散曲可以加衬字,不讲平仄,不拘字数。既可以补充语义,也可以增加语言的通俗流畅,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加衬字有三种情况:

(1)句首加衬字:句首的衬字可虚可实。

(2)句中加衬字: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能用虚词。也有用实字做衬字的。

(3)句末加衬字:一种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句末的衬字称为语法上的衬字,没有词汇意义。

以邓玉宾的《叨叨令》句末加的衬字除了上例中的“也么哥”。

三、曲加衬字多少

散曲中衬一字到衬十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衬字比原字多。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

四、学习小令曲牌〔中吕·山坡羊〕

1.〔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属于中吕宫,南曲属于商调,是同名曲牌。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北曲〔中吕·山坡羊〕,又名〔苏武持节〕。此调共十一句,第七句可为×平去平平厶上(平)。

谱:

×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

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本曲格律较严,第一、二、三、六句必须押去声韵,第八、十两个一字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但不能一押一不押。一二及四五句对仗,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复习课就到这里,下面开始今晚新课的学习!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第一讲中,知道了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也就是说:元曲是元杂剧与元散曲的合称。今天我们就进入了散曲的学习。

一、散曲

1、什么是散曲?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至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学家的一系列论著问世以后,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了下来。

那什么是散曲呢?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2、散曲的产生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曲的产生与词产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产生于中国民间的俗谣俚曲。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他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金元时期,起源于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小令以一支曲子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其特性有三点:

一是它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了“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加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衬字,明显的具有口语化,俚语化,起到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这个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将交流到)

3、散曲的分类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是属于广义的中国诗歌,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1)小令:小令即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中吕·山坡羊〕。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2)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数,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

 

4、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 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

下面我们学习小令!

二、小令

1、什么是小令?

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但近世学者多舍弃以字数的分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引《类编草堂诗余提要》说:“词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未免稍拘,故为万树《词律》所讥。”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但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如黄钟节节高、贺圣朝等。

2、小令的形式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摘调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五种形式。

1)寻常小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如黄钟节节高、贺圣朝。

2)摘调小令:指从套曲中摘出之曲调,有如词中之摘遍,所摘之调必是套中精粹者。如《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雁儿落带得胜令”,题下注一“摘”字即是。

3)重头小令:

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张可久有四首〔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分咏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录鬼簿》记载乔吉有咏西湖的〔梧叶儿〕百首,是重头小令之最长者。 
  4)带过曲: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组成这些曲谱的宫调必须相同,音律必须衔接、谐调。带过曲一般不超过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带过曲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如〔十二月带尧民歌〕、〔山坡羊·过青哥儿〕、〔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等。如: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元代: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过)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5)集曲:又名犯调,见于南曲。集曲是摘取各调的零句而合成的一个新调,另外起一新名。即集合数调之美声而腔板可以衔接者次为一新曲,此南曲为盛。如仙吕九回肠乃集解三酲首至七、三学士首至合、急三枪四至末而成。另一种集曲乃以一曲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调,此亦南曲为盛,如仙吕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四季花四至合、皂罗袍五至八、桂枝香九至末而成。
   例如:〔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合句而成。
这些以后我们将一一交流

3、曲牌小令与词小令的联系和区别
   曲是一种艺术形式、词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共同点:短小。
不同点:

词的小令,是指体制短小的词;而曲的小令,往往指的是与相对成套曲的区别而言的。

曲的小令,还有个与词的许多小令不同的是,每首曲的小令是一韵到底而不换韵。
    可以说,散曲小令是对词类小令的改进,曲小令除了我们在前面的讲述中已经提过曲的韵脚较密,几乎每一句都可用韵,但平、上在某些位置上(一般在去声字的前后)可以互换,不像诗词那样严格。但曲谱中标去声的地方是不允许变动,这是与诗词不同的地方。此外,曲在句式定格外可加衬字,用语更加口语化外,还有这样几点不同的。
寻常小令:
1、什么是寻常小令?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为曲中至简者,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如黄钟节节高、贺圣朝。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2、寻常小令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一韵到底中途是不能换韵。至于少数不是句句押韵,是另外一个概念。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3)哪些曲牌可以用为小令:
    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有581个,南曲则有1513个,这里面并非每一个曲牌都可用作小令。如滚绣球、倘秀才之类是限用于杂剧和套数的。普通常见的元人小令只有下列这些曲子:

正宫: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小梁州、六么遍、鹦鹉曲。其中最常见的是:醉太平、叨叨令

仙吕: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游四门、后庭花、青哥儿、四季花、锦橙梅、三番玉楼人、太常引。其中最常见的有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

中吕: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上小楼、满庭芳、乔提蛇、鹊打兔、醉春风、尧民歌、快活三、摊破喜春来、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其中最常见的是: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

南吕: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玉娇枝。其中最常见的是: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双调: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百字折桂令、新水令、秋江送、十棒鼓、袄神急、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殿前喜、华严赞、山丹花、鱼游春水、大德歌、大德乐、碧玉簫、驻马听、骤雨打新荷、步步娇、太平令、梅花酒、小将军、阿纳忽、捣练子、春闺怨、快活年,皀旗儿、枳郎儿、庆宣和、风入松。

其中最常见的是: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

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黄蔷薇带庆元贞、唐多令、小络丝娘。其中最常见的是: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

商调:梧叶儿(知秋令)、百字知秋令、望远行、玉抱肚、秦楼月(忆秦娥)、满堂红、商调水仙子、芭蕉延寿、蝶恋花。其中最常见:梧叶儿(知秋令)

黄钟:人月圆、刮地风、昼夜乐

四、摘调小令

摘调,也称,摘调小令。联套之曲牌,或以声律优美,或是曲辞清丽,而为曲家采撷,从套曲中最精粹之一、二调,摘出来单独传唱的,叫做摘调小令。因系从套曲内摘出,故有摘调之称。然若精粹部分在尾声,便不可摘。此种体制,有如词中的摘遍。宋人在大曲的各遍中,也常摘取其声音美听、起结无碍之一遍单独传唱,如泛清波摘遍、熙州摘遍等是。因之,词中摘大曲之遍而为慢曲,犹如曲中摘散套而为小令;情势相当,意趣相类。

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之后,附有雁儿落带得胜令咏指甲一首,云:「宜将鬬(dòu)草寻,宜把花枝浸。宜将绣线匀,宜把金针纴。宜操七弦琴,宜结两同心。宜托腮边玉,宜圈鞋上金。难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个针。」按:此词题下注有一「摘」字,这就是摘调的一种。近人任讷作词十法疏证云:「此词或即从套数中摘出者,故赘(zhuì )一摘字于题下,以示别也。」这便是摘调的来源。

此种摘调,我们往往在小令中,如发现有用调奇特,并非一般小令所惯用,而在普通套曲中反极常见者即是。惟摘调小令,既经从联套曲牌中摘出来传唱,这首摘遍,便与小令无异了。大家做过了解就可以了。

、学习小令曲牌:

今天我们学习新曲牌〔双调·清江引〕和〔仙吕·后庭花〕。

1. 学习曲牌〔双调·清江引〕

〔清江引〕又称《江儿水》,总共5句,四仄韵,句式为七五五五七,一二四五押韵,同时大家看看这首曲子中,“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是不是有一合璧对。

谱:

平平仄平平去上(韵),仄仄平平去(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去(韵)。

[平][平]仄平平去上(韵)。

看例曲1: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释

清江引:曲牌名。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花地:菊花满地。

“芭蕉”句:刘光祖《昭君怨》:“疏雨听芭蕉,梦魂遥。”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赏析:

〔双调·清江引〕秋怀,为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内容抒写游子思乡之情。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例曲2:

〔双调·清江引〕相思

作者: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②。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注释:

①少债的:欠债的。  

②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每日里债主紧紧来催逼。日日挑着一担愁,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这首曲子用一个新颖别致的比喻,将相思比作债务,新奇但却恰如其分。相思如同债务,不仅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纠缠,时时萦绕,而且利息日益积累,隐喻出相思之苦的与日俱增。末句“这本钱见面时才算得”,巧妙地写出相思这笔债务的特殊之处——两人相见,债务才能了结。前人对这首小令的表现手法很赞赏。自古以来,表现相思之情的词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债喻相思的却不多。尽管以欠债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创,但他用得自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任半塘在《曲谐》中评价这首词:“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我们再看一首

乔吉的〔双调·清江引〕有感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大家看看这一首除了一二四五用仄韵外,第三句仍用韵了,所以说清江引这个曲牌还可以句句押韵。

2. 学习新曲牌〔仙吕·后庭花〕。

〔仙吕·后庭花〕 曲牌名。七句,句式为五五五五三四五,押五平韵。一二句对仗。

谱:×平×仄平(韵),×平×厶平(韵)。

×仄平平厶(可韵),×平×厶平(韵)。

仄平平(韵),×平×厶,×平×厶平(韵)。

例1〔仙吕·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元代: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注释:
芙蓉:荷花。
鸥:水鸟。
休:语气助词。

译文:

清澈的溪水之中飘荡着一叶小舟,在靠近两岸的秋水里开满了荷花,一群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唱着渔家歌谣,歌声飞入荷花丛中,惊起了一群栖息的水鸟,突然风雨欲来,采莲少女却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地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归家。

这首曲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水乡一个偶然小景,清雅疏淡,别有神韵,犹如一幅随意点染的水墨画。

例2

〔仙吕·后庭花〕

元代:吕止庵

功名览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途艰,一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曲:全然写景,无一句写情,然而读后却使人满心意绪,有出尘之感。

例3

〔仙吕·后庭花〕晚眺临武堂

元代:王恽(yùn)

绿树连远洲,青山压树头。落日高城望,烟霏翠满楼。木兰舟,彼汾一曲,春风佳可游。

3. 曲牌简介:

1)〔双调·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用于杂剧、散套、小令兼用,可代尾声用。共五句。即七五五五七。第一句可为××仄平平平厶△。第三句可为×仄×平×。定格为:

××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例:张可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功课,篱外玉梅三四朵。

此曲的对偶部分:3、4句为对偶句。

〔清江引〕的声情: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作品。

2)〔仙吕·后庭花〕用于杂剧、散套、小令兼用,小令必须按谱用平韵。亦作煞,与商调出入。有“正格”与“增句格”两种。正格共七句,为“五五五五三四五”,其正格为:

谱:×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厶平△。

例:吕止庵

湖山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蜂。

对偶部分:大家看看前两句相对,一二句相对,三四句相对是不是一个合璧对啊。

〔后庭花〕的声情: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作品。

第7讲提纲:

一、散曲

二、小令

三、寻常小令

四、摘调小令

五、学习小令曲牌〔双调·清江引〕和〔仙吕·后庭花〕。

元曲第7讲作业

试作〔双调·清江引〕和〔仙吕·后庭花〕小令各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请认真按照格式书写,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自拟、韵部自选.参照曲谱: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吕止庵的〔仙吕·后庭花〕。

〔双调·清江引〕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课,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谱:××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要求:3、4句为对偶句,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作品。

〔仙吕·后庭花〕冷泉亭

元代:吕止庵

湖山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蜂。

谱:×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厶平△。

要求:1/2句相对,3/4句相对。〔后庭花〕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作品。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