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打赏“金瓜子”,为何妃嫔欣喜异常?赏赐背后是难得的宠幸!

喜欢看宫廷剧的朋友可能注意到,皇帝高兴时,除了会赏赐妃子和下人们绫罗绸缎、金银首饰外,有时还会随手抓一把“金瓜子”打赏她们。而接到这种赏赐时,这些人比收到其他赏赐要开心和激动许多。

小小的“金瓜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魔力呢?

所谓的“金瓜子”,可并不是什么西瓜子、南瓜子之类的零嘴,看名字就知道,它是用金子制作的瓜子大小的小金块,纯99K黄金的哦!

金瓜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工商业发达,但是在四川等地却经常出现铜荒,为了方便交易,商人们开始制作这种面额较大,又方便携带的金瓜子,来进行大宗商品交易。

当时的金瓜子,由于没有标准要求,大小形状并不统一,外形也是千奇百怪。虽然叫做金瓜子,有的样子却是小号的金饼。更有甚者,有时候就连一些金块和银锭,也被叫做金瓜子。

虽然样式混乱,大小不定,但由于分量适中、方便携带,这种用贵金属制作的瓜子,还是颇受商人和贵族们的欢迎。

到了明代,朱老板为了推行他的大明宝钞,搞出了不少骚操作。为了迫使百姓们使用这种贬值严重的纸钞,他从洪武八年开始就禁止民间使用贵金属进行交易。

自此之后,金瓜子也就成了皇家所独有的东西,平头老百姓们想要用金瓜子?不存在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明朝开始,金瓜子的形状和大小有了更加统一的标准,最起码模具都一样了不是?

现在在博物馆展出的那些金瓜子,大多数都出自明代和清代。它们的重量大多在20到30克左右。如今的金价大概在1克400元人民币上下,也就是说,一颗金瓜子在今天光是贵金属本身的价值就高达上万。

在清代,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大概在1比15左右,也就是说一克黄金能换15克白银。这样算下来,一颗金瓜子就能换上六两白银。

可别小瞧这六两银子,要知道在清代,一个七品县令的月奉也不过就是40两银子。光是这一颗金瓜子,就能在当时买上将近一千斤的上好白米了。这样折算一下,金瓜子有多珍贵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也是因为金瓜子本身价值不菲,所以即使是皇帝本人,在赏赐下人和妃嫔时,也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动不动一把一把给过去。

比如《甄嬛传》里,沈眉庄打赏苏培盛时一把金瓜子的情况,虽然看起来壕气十足,但说实话其实是有点太过夸张了。

相比之下,倒是作家二月河的王朝三部曲里的情节比较靠谱,在小说里康熙、乾隆只有在特别高兴时,才会吩咐手下“拿一把金瓜子赏他”,大多数时候,他们和大臣、皇子一样,赏赐底下人时也都是几颗几颗的赏。

当然了,事情还得分两面说,虽然说金瓜子价值颇高,可皇帝身边的妃嫔们也不是小家小户的出身,有自己身后娘家人作为后盾,几两银子的赏赐可真的不算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东西。

而即使是娘家实力较弱的妃嫔们,也有宫中的月例银子来作为底气。比如贵妃,即是不算种种补贴,一年也可以直接在内务府领六百两纹银,她们在乎的,其实是金瓜子的另一重含义。

对于这些妃嫔来说,这种皇帝赏赐之物本身的象征意义,可能要远远大过于实际的价值。俗话说得好,“雷霆雨露具是君恩”,这些皇宫中的女子,想要在皇宫中安稳生存,除了要打点上下以外,是否能得宠才是真正的关键。

小小一颗金瓜子,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什么钱财,它更是皇帝对此人的恩宠程度,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皇帝本人在赏赐金瓜子的时候一般也比较“抠唆”,也正因如此,在宫廷之中,如果有妃嫔得了这样的赏赐,也就足以让她在周围人面前扬眉吐气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黄金在民间并不能直接流通,这些皇上赐下的这些金瓜子,很多时候其实并不能直接使用。

而且,金瓜子还有一层政治寓意在里头,就和其他御赐之物一样,这些金瓜子即使不在家里供着,也要妥善保管。你要是真想拿这个去买东西,那可就要闯祸了。

比如雍正时期的名臣张廷玉,因为深得雍正信任,在告老还乡时攒下了一整盒的金瓜子,结果后来遭到乾隆清算,抄家时这些金瓜子一个没剩都被搜了回去。

从这点来看,金瓜子不能用不能吃不能卖,只是象征一种荣誉。

这其实和当时的御膳有点类似,皇帝有时候会特准恩赐那些自己看得顺眼的大臣们,和自己一同享用御膳。对这些大臣们而言,这种机会无疑是了不得的殊荣。

但说实话,头里坐着执掌自己生杀大权的顶头上司,心脏再强大的人,吃起饭来恐怕也都没什么胃口和食欲了,这也许就是这些皇帝身边人最幸福的烦恼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