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棚岭:长邯古道上的沧桑记忆

茶棚,顾名思义,喝茶的棚子。

一个棚子和一座山发生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境遇呢?

《潞城市志》记载:茶棚岭位于县城东北16公里,在斜底村西和王家庄村东,呈南北走向,南与神头岭相连,主峰海拔943米。

民国版《潞城县志》载:茶棚岭由神头岭蜿蜒而来,为黎潞两县往来要道,西北与续村岭、东与柏坡、砚盘同脉。

辛安泉镇的镇长陪我走了一趟茶棚岭,从涧口村起,一直到斜底村西,长长的一段。

岭上有茶棚村,是因为有了茶棚岭才有茶棚村?还是有了茶棚村才有茶棚岭?我问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在路上拦住一位卖红薯的村民,问了才知,村子原是和古城为一个村,因有茶棚岭,所以后来和古城分开后,叫茶棚村。至于茶棚岭,应该是以前人们从长治到邯郸路过这里,这里的多株大树下有人售卖茶水,路过的人们会停下来喝茶,就把这座山岭称为茶棚岭。

按村民所讲,结合旧志记载,这座山岭也算作长邯古道了。

要说说长邯古道的。

这条道古称潞安邯郸道,西起潞安府,经潞城、黎城、出东阳关,抵冀省涉县、武安到邯郸。

这条古道上发生过太多故事。东周晋景公时期,荀林父灭潞子国于此路的石梁段(这段历史将于风洞山时谈到),那时,已有此路。公元前491年,齐国从壶口伐晋,经邯郸、涉县、壶口(东阳关)、潞氏等地,这场战争时,这条路开始通车马。到了战国后期,赵国建都邯郸,上党地区物产丰富,经过此路的商业活动日趋频繁,由于此路东通齐鲁、西通魏韩,军事地位显著,这条路也就在这样的战争和商业往来中得到改善。秦始皇修筑驰道,要通往各郡治,此路属于被修之路,道路得到进一步拓宽,秦始皇曾于此道经过东巡齐鲁。三国时期,曹操都邺,控制上党地区后,此路成为上党到邺城的运输线。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加上天灾频繁,上党的贫民经此路流徒到冀豫等地,此地一时凄惨无比。北魏时期,后燕军18万、战车千余辆,经此道攻入上党长子。唐代开元年间,发动河北山西六郡劳工万余众,将此道再次拓宽。宋代,经此道运输铁货、丝绸、盐、等货物,也算现在流行的茶马古道之一。元代时此路再次拓宽。明代,闯王李自成由此路出东阳关直逼北京。民国后,此路被公路取代。

每条古道都是如此,战争时,你争我夺,刀光剑影,和平时,便成为商路要道。

涧口村保存有一座真武阁。

《潞水汲古》记载:真武阁位于涧口村北,坐北朝南,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5.2米,占地面积342平方米,阁门楣上有四个大字“婴城伟镇”,此阁由两部分组成,一层为青石券过洞,洞高2米,通长8米,二层真武庙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灰瓦饰顶,柱头科五踩双下昂,梁架为六檩前廊式构架,原有东西配殿,三面建廊,今隔扇装修不存。存明碑2通、清碑1通。

存碑中,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碑文为重修潞河镇路记。写到,婴城郡邑去城东四十里有奇名曰潞河镇,这里居民很多,每年天雨连绵,山水暴发,冲往漳河,路被冲毁,万历三十二年,故城、西流有人出钱,修好路,居民安,商旅赞。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碑文为新建阁券记。这通碑为一个叫王进登的人立的。说是离婴城四十里有镇为曰蒋口,这里的道路为南北贯通的商贾大路,累年被水冲坏,王进登的父亲王尚宾出面组织大家捐款,计划石砌基券,上建阁三间,请设真武祖师等神。无奈还没建成,就去世了,留下遗言,令长子王进登继承遗志,完成此工程。王进登怕伤先人遗愿,请能工巧匠,和伯父王松一起,金妆塑玄天大帝、十帅诸神。不是沽名钓誉,实是承先人之志。自真武大帝坐镇,灵感有应,进香者云集。此人文笔还不错,写到这里,又说,此镇众山拱翠、漳水拖澜,阁券巍然高耸,登临眺望,犹有崇山峻岭之雄,诚藏风聚气之奇境,神栖之,不是当地的人才庇佑,来祭祀者,虽在四方,也受其佑。故立碑,以垂万世云云。

这里所说的崇山峻岭便指的是,涧口村本身就在茶棚岭上,而村子的东面便是砚盘山(即北石岭)。

这里所说的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九天荡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据传真武大帝是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天龙有八部,中华之祖龙。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这就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涧口真武阁的来历。因该阁券位于涧口村北面,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请来了真武大帝。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碑为重修潞河镇北阁记。开头描写胜景,文字非常美:漳傍名胜之区,潞河为最,刈陵之伟观也,此地天高地远,两京通衢,九省要路。南倚松岭,北望殿台,东连柏山,西临婴墓,一川云树,四围烟村,层叠朱崖,弯曲石径,平峦开图画,高峰列翼屏,池莲与堤莲齐荣,涧水共漳水交合,四时之阴晴各异,八节之昼晦不同,是三竺军霞不能胜也,即六桥花柳何多让焉?之后谈到阁券修筑来历,又说,往来之贤人逸士,不得借以为游观之所,登高凭眺,披襟选胜,不能遽下翰墨之迹,尝溢于碑石。时移事迁,物远易敝,七十年前虽重修一次,只是补缀缺隙,然而,石台之上将生榛棘,殿宇之中常栖鼪鼯,蛛网法像,尘封宝旙,爼豆之仪难陈,椒糈之献莫展。倘若不修,神将何依?又朝廷有令,祭享为重。镇中有一个贡生刘老先生,一直想重新修缮,然而病了十年,病中也将此事告知其子刘振羽,一定继承其志,刘振羽找到邑痒生郭崇翰,二人商议后,请镇中耆德郭崇德出面,共同募捐,自乾隆庚午起工,五六年间终于竣工。只见重修后的真武阁,宝兽参云,珍瓶映日,盘螭舞而飞檐相接,尺环击而垂栋互连,拓开一片奇观,撑出四面佳境,嗣后逢诞日佳节登阁,明虔肃茅,不等于虚无,精爽岂趋于涓歇?石台巍巍,定有龟蛇昼鸣,金殿森森,自见剑旗夜烂,由是人悦而神欣,神欣而瑞应,而有不人杰地灵,地灵人杰也哉?

碑文写的很好,我们今日见到的阁券应为清朝重修所留,绿色的垂脊琉璃螭吻依然高傲地蹲坐在屋脊之角,向天仰望,吞吐风华。当年的真武阁一定比现在好看的多(只是可惜的是,现在的人随意在阁上动手脚,婴城伟镇四个字被瞎描一遍,真是气愤之极),虽是如此,能留存这么一座阁券也算幸事了。

从留存的几通碑中,也可以看到涧口的变迁,原为潞河镇之地,中间改称蒋口,后因村中的河为涧水,改为涧口村,一直延续到现在。清碑中所说的,南倚松岭,即为茶棚岭,东面确实为柏坡山,西面确实为潞子婴儿墓,至于说到的北望殿台的殿台为什么地方,因属黎城之地,没有考究。想来,搁在古代,登临此阁,眼前是漳河滔滔,东西皆有形胜,确实会生发浩然之叹。

之所以浪费笔墨来说这座真武阁,是因为它是长邯古道的最佳记录。从前,人们从长治过来,走微子镇,过比干岭,过神头,过茶棚,到达涧口,出了涧口,便是西流或石梁渡口,然后过漳河,到达黎城,出东阳关到邯郸。

民国时,开始修筑公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起207国道,这条古道才被时光遗忘,慢慢地凋零了。

现在茶棚村中还有旧庙一座,为观音庙,原址很大。

《潞水汲古》这样记载:观音庙位于茶棚村东,坐西朝东,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3.8米,占地面积200.1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正殿为窑洞,位于高1.5米石砌台基上,为3孔,面宽3米,进深8米,为砖砌面,土坯墙,部分窑洞坍塌。

现在庙外有重修碑记,言明观音庙始建于唐朝开元盛世,左侧为黑虎庙,当年因处于长邯要道上,香火旺盛,1942年日军入侵时,被烧毁,2011年,村民郭知沛到五台山旅游,从高僧处得知本村的黑虎庙很有名,之后由他引导村民拥护,重修了新庙,2012年竣工。重修原因说的清楚,至于为什么建有黑虎庙,并未说,始建年代因没有旧碑,也不知真假。

从新庙来看,再看原庙地基,新旧都不可同日而语。既然,原庙很大,定然是因为当年这里是繁华之地。不过,此时虽不比往日,但至少此庙依然是长邯古道的一个见证。

不由得畅想,过去的过去,我也是行经此路的旅人,路过茶棚,在村人自设的茶棚下,端起一盅清茶,山岭之上,微风轻拂,过往的商旅铃声叮当,来不及商谈,又一拨人要喝茶,我只好挪身而走,一步一步,行往涧口,在真武阁上,远眺,漳河象不绝的行者,已走了千万年,依然如青春的处子,奔腾不息,也许,我还会诗兴大发,题壁于真武阁,也听一听潞子婴儿和伯姬的爱情,以及他守护不住的潞子国。

往前走,就要越过漳河了。

想扭头和茶棚说一声再见,眼里却映出的是目前的小道,很窄,两辆车相对而行,将不能错车,这个宽度是不是我们古道曾有的宽度呢?我无法确证。但得知这里将成为新兴的自行车赛道,又觉得这也是幸事,毕竟,冷落了几十年的长邯古道,又将迎来自行车的铃声,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和古人打一声招呼,还得相信轮回之说,对不对?

(0)

相关推荐

  • 北寨

    北寨村的来历 我的出生地北寨村-原名潞河寨,先说北寨村,村名的来历吧,北寨村名的来历有二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知地点不知有这样的事(北寨村-长治市) 第二种说法是:知故事,不知发生的地点(河神娶妇- ...

  • 福安甘棠倪下村,古道小桥今犹存……

    福建台公共频道<八闽新风采> 福安倪氏宗祠 福安甘棠倪下村,古道小桥今犹存 作者:刘世昌 初冬,我们热衷于徒步古道的驴友一行来到福安甘棠倪下村. <甘棠镇志>记载:倪下村位于镇 ...

  • 【史海钩沉】山水苍茫 河南晋阳 --------寻踪潞安古道河南晋阳道之四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驿路故道忆繁华 河南晋阳道连接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东达豫冀,西连陕甘,形成了古潞州在晋东南无可替代的东西交通枢纽与最为便捷的通道线路.尤其是东下太行山后连通河南安阳.新乡 ...

  • 北京海淀:大觉寺古道寨尔峪段茶棚遗迹

    京西海淀区大觉寺.鹫峰.阳台山等地有很多走进西山,前往妙峰山的进香古道.大觉寺旁进山就是一条古道,蜿蜒前行一直到山坡深处防火道交汇处,那里有牌楼"妙峰古道",古道继续蜿蜒向前. 过 ...

  • 川、黔古道的路线分布与历史作用及遗产构成

    川.黔古道的路线分布与历史作用及遗产构成 -基于2014-2015年的实地考察               程龙刚,邓军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自贡643000) ------- ...

  • 【推荐一本书】《故道——陈仓古道调查报告之二》

    前些天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只觉相见恨晚. 故道,即陈仓道.这本书是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调查陈仓道文物遗迹的报告,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书中文图并茂地对陈仓道文物遗迹进行了一次盘点.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 ...

  • 【行走徽州】茶坦:箬岭古道上的小村庄,怡然自得宛若桃源

    [行走徽州]茶坦:箬岭古道上的小村庄,怡然自得宛若桃源 司马狂/文 茶坦地处深山之中,箬岭古道穿村而过.近年兴起的户外徒步游,使得这个原本隐逸在丛山深处的徽州古老村落,日渐兴旺起来.春暖花开的时节,往 ...

  • [徽州古道30]吊石岭古道(上):婺源北上古商道

    吊石岭古道 2018/6/22.大雨/晴 吊石岭古道不仅是婺源北上行商的货运要道,这一带还是婺源詹墨制作中心.在那里还有古法制墨作坊,甚至有人珍藏了早已失传的"中华三大奇药"之首- ...

  • 【徽州古道39】绩溪竹岭古道(上):徽杭之间现存最完好的古道

    题记 我已几个月没走古道,没写古道,没在公号里发古道游记了.那些曾经奔着徽州古道而来的井喷式增长的"粉丝"如今正纷纷离去,公号浏览界面门口罗雀.三年前,首次走进徽州古道,不知是唤起 ...

  • 【徽州古道40】绩溪逍遥岭古道(上):皖浙天路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的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作为我走过的第四十条徽州古道,此刻,我从未有过如此复杂的心情--如何称呼这条被评为"中国十大古道"之一.自称"徽杭古道 ...

  • 【徽州古道46】绩溪翚岭古道(上):相传“徽”字源于此地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的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古徽州出境官道素有"九龙出海"之称,徽州府城至泾县的官道为"九龙"之一,是古人前往长江沿线 ...

  • “文坛鬼才”走徽杭古道 上老竹岭

    作者 洪小尘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夏日的天,晴空如洗,是适合拍照的天,尤其是走徽杭古驿道上老竹岭,但火热的太阳总让我望而却步. 我们一行6人前往,志峰带着小 ...

  • 【一村故事】古道上的后岭财神殿

    辛岭小札 -聪丛 聪丛的辛岭小札 旧时甬台古道,自仇家,过相见岭,到辛岭的干溪路廊暂休片刻,自此分道. 上城者过赵郎场,穿暗岩,自西门入城. 常听老人说,去台州温州方向者,需跨干溪小桥,至后岭,过洋溪 ...

  • 枫岭关,仙霞古道上最古老的关隘,日本空海法师渡海入闽经此北上

    从廿八都去浮盖山的途中必然经过枫岭关,沿着盘山公路蜿蜒上行约五分钟,您便可看到始于五代时期的古关--枫岭关.游完浮盖山返回时,司机特意停车让我们去看了看.此关地控闽浙赣三省,在205国道开通之前,千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