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语气副词(二)
副词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范围、时间、否定、语气、程度、情态等,在句中通常作状语,这种词叫副词。和其他虚词相比,副词数量最多。而且,一个副词常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有的既表示程度、又表示语气,有的既表示语气、又表示时间,有的在同一个句子里兼有几种不同的作用。所以同一个副词,有人说是语气副词,有人说是程度或别的什么副词。下边我们把文言的副词分为几组加以讨论。讨论的重点是:古代常用、而现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四)语气副词
“其、岂、宁、庸、曾、一、一何、得无、无乃、或、庶、殆”等,这些副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反问、祈使、强调、推测等语气,一般称之为“语气副词”。
3.曾
“曾”常用在“不、无”前边,用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现在说“简直、竟、连……也(都)”。如:
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我的脚有毛病,简直不能快跑。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寡妇、小孩子也不如。
“曾”也用来表示时间,和“尝”同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曾经”。如:
3.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普普通通的街巷,人们传说那是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4.一、一何
“一”原本是数词,表示基数。用作副词有两种作用:
(1)表示强调语气。表示强调语气,“一何”二字常常连用。“一”是“竟、实在”的意思,“一何”可译为“多么”。如:
1.范叔一寒如此哉!(《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范睢竟贫寒到这种地步啊!
2.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这种人的论调,实在像透过管筒看老虎一样啊!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差役喊得多么凶,老妇哭得多么惨呵!
(2)表示范围,和“皆、悉”同义。不过在这种时候,“一”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
4.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三国志·华佗传》)
——中间隔三天就发病了,完全像华佗说的那样。
5.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马中锡:《中山狼传》)
——从头到脚都磨破,考虑完全有利于天下。
5.得无、无乃、或、庶、殆(dai)
这几个副词表示猜度、不肯定的语气。“得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莫不是、该不会”,“无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未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许、也许”。如:
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成名自己反复思念,这莫不是指示给我捉促织的地方吧?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
——军队精疲力竭,远方的国家又在防备我们,我们偷袭恐怕不行吧?
3.刃之与利,或如来说。(范缜:《神灭论》)
——刀刃和锋利的关系,或许像你所说的那样。
“庶”也作“庶几”,表示希望或可能,略等于现代汉语的“或许、大约”。如: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诸葛亮:《前出师表》)
——或许能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复兴汉朝天下。
5.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文天祥:《指南后序》)
——复兴国家的机会,大约就在这里了。
“殆”表示不肯定的语气,有时是“大概、恐怕”的意思,有时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如:
6.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苏轼:《石钟山记》)
——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和我一样。
7.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殆百万。(方勺:《方腊起义》)
——不几天,起义军就拥有十万人,于是一连攻下几十个州县,起义队伍几乎上百万。
未完待续……
这里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