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俊昌:分合之间的人生

  □本报记者 徐 楠

  1978年,严俊昌当上小岗生产队队长时,已是六个孩子的父亲。

  “饿!”在那个年代的回忆中,一切印象都被置于这个字之后。

  也正是这个字,后来逼出了小岗的生死契约——严俊昌等18户农民暗室密谋,分田单干。

  这一幕催生了后来的农村大变革,孕育了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而命运总是这样富于戏剧性,2006年,小岗村却突然宣布,将把土地集中到村里,“重走集体路”。

  分田

  为了渡过困难时期,1961年,凤阳实行过“责任田”,基本办法是“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政策颁行不久,风向突变,省委下发“关于改正'责任田’办法的决议通知”。

  那一年,已经近在眼前的麦子,最终没能收获,但大包干的效果因此而印象深刻。多年后严俊昌还脱口而出:“那(分田到户)是受刘少奇的启发。”

  责任田风波,还引来了工作组驻点,1962 -1963年,严俊昌是生产队的副队长。“年年来工作组,一点不敢搞自留地。”

  “这种情形持续到1977年万里到安徽就任省委书记,据后来披露的数据,当时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能维持温饱,67%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

  正是在此背景下,1978年11月24日晚,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幕,在小岗村的茅屋中上演。

  那天晚饭后,严俊昌溜达去严立华家,后来人越聚越多,18个人,最后以按手印的方式,把全队五头黄牛、一个破耙全都分了。这个历史的瞬间,后来成为“改革开放”的启蒙故事之一。

  小岗的做法,得到了万里的支持——1979年6月,万里来到小岗,离开时车开得很慢,他探头车外,叮咛严俊昌一定把地种好。

  车走了一段,万里再次探头车外,叮嘱严俊昌要向党讲真话。

  车至村头,万里第三次招呼严俊昌过去:“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说我同意的,让你干5年。”

  1979年秋收,小岗生产队正式记载的粮食产量是13.3万斤,比以前翻了4倍。

  “那年景,家家过门墩都有粮食,直堆到屋坝子。”

  至1984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及推行。

  而真正让粮食产量暴增的,还是“化肥”和杂交稻。小麦的平均亩产,从100多斤上升到800多斤,水稻的平均亩产更蹿到了1000多斤。

  万里当年曾说:“老百姓要能吃陈粮、烧陈柴,住上柴瓦房,那才称我的心呢。”这个“黄金增长期”,无疑远远超越了这样的理想。

  三十年来,无数人造访小岗村,回味这段历史。“一来人就让我们再按手印、给照相。”严俊昌已经“不知道按了多少回” 。

  单干“山穷水尽”?

  分田单干的潜力,历经1990年代的“黄金增长”,到1996年,小岗村民发现,粮食卖不掉了,“掉价掉得厉害”,人均4亩地的小岗村,以粮食收益扣去化肥、农药、水电等日益增长的成本,每亩最终收益不过300余元。

  “种粮只管饭。”小岗此后也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但市场这东西,就跟老天似的,你知道它什么时候阴、什么时候晴?”

  小岗村民此后屡屡被市场所“玩弄”。2006年初春,农户们又被黑豆“黑了一把”。村民陈新标说:“去年的价钱——七八块/斤大家都赶着种,谁想今年,一斤5块钱都卖不出去!”

  单干的农户,在市场面前开始痛感个体的弱小,并引为切肤之痛。

  重走集体路

  严俊昌1993年从村支书位置退下来,此后,小岗村的书记一直由省里派来,至今已历5任。

  现任村支书沈浩,此前供职于省财政厅,上任不久,他组织了一场“红色考察”,集中参观了4个走集体经济道路致富的明星村(大寨、耿庄、红旗渠、南街村)。

  “这也是一次'洗脑之旅’,”沈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在学习经验,反思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参观南街时,他留下了这样的感言:“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

  此后,小岗与上海大江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尝试合作,成立了“风味养猪场”,村民以一年500元/亩的价格,出租土地,开始了小步尝试。

  2006年1月25日下午,沈浩召集了村民大会。“小岗怎么发展?就这样一家一户小富即安,种点小麦、豆子、水稻?继续这样下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了三五年,别的村子就走在小岗的前列了,我们就落后了……”量地租地,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只要能创效益,把地再次归拢起来也值啊,”严俊昌对新作法表示鲜明的支持,“人家要能带来新技术,为啥不干哩?”

  在沈浩的设计中,1800亩耕地这次签下“1000亩是没啥问题”。但他无疑也在小心翼翼的操作,并一再强调“不违反现行的土地经营制度”。

  而在滁州市的规划中,小岗村下一步分别还要大兴旅游经济,招商引资办厂。

  没有让村子富起来,看来也是严俊昌的一块心病,尽管他和老伴每月有719元工资,“在村里算收入很高”,但回首大半辈子,严俊昌说:“一、我没想到能活到今天。二、小岗今天这样子,我心里有愧。大包干只能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解决不了致富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我们都是"小岗人"的典范

    最近看到网上的自媒体平台出现很多有关评价小岗村和回顾小岗人的文章,读后感概万千,浮想联翩- 大家都在评说,那么,我也来揍一个热闹浅谈一番. 先说旧社会以前:那时土地是绝对的私有化,可以卖买,一家一户小 ...

  • 『赶水』苗族团寨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与道德文化|苗族团寨文化记忆|杨焕礼

    苗族团寨文化记忆系列 赶水 杨焕礼 赶水在团寨中既是一种古老农耕文化,更是团寨中一种传统道德文化. 从记事时起,我对赶水这个词的认知仅是水稻生产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种水稻时,团寨里的人根据水稻生长期 ...

  • 当年,“大包干”让小岗人不再外出讨饭!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的西头,低矮残破的茅屋是严立华的家,在茅屋里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副队长严宏昌用钢笔写下一份非常特殊的"生死状",因为写的人.按手印 ...

  • 花善祥 | 牛爸爸

    牛爸爸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杨树庄风情录>< ...

  • 《汉语百词》解百味人生——恩怨 分合

    恩 怨 人与人相处就会有恩怨,人与人共事就会有恩怨,人与人摩擦就会有恩怨,人与人碰撞就会有恩怨.恩怨是心里的疙瘩,恩怨是心里的疮疤,恩怨是心里的伤痕,恩怨是心里的病痛.恩怨拒绝理解,恩怨拒绝宽容,恩怨 ...

  • “无食(积)不感冒”,严子俊用桂枝汤合平胃散治食积感冒医案研读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严子俊,民国时期名医,因民国时期激进维新,反对国术,中医也叫国医,很受社会大环境打压,所以很多民国中医都未留文献著作,生平不祥. [医 ...

  • 看二次回路的基本方法及断路器分合闸控制回路介绍,建议收藏

    看二次回路的基本方法及断路器分合闸控制回路介绍,建议收藏

  • 【摘要】张爱云: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类型及其官话化

    壹    引言 宣州吴语的声调系统很复杂.从调类数来看,最多的方言点有7个调,最少的方言点只有3个调.调类分合关系更复杂.本文在前辈时贤的语料基础上,对宣州吴语38个方言点(语料来源见原文)古上声进行 ...

  • 破除阴谋,理性生存(26)分合

    博锐管理在线 -- 作者:赵丹阳 弄权者的阴暗心理揭露: 能够匡扶世道人心.辅佐国家大政的决策者,务必要首先明白盛衰的道理,精通成败的奥秘,研究造成大治或大乱的体制根源,通晓各级领导的任用和罢免的规矩 ...

  • 赵世瑜:从晋祠看中国文化中礼与俗的分合

    赵世瑜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课程与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制订组核心成员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 ...

  • 铁木真与王汗、札木合之间发生了什么?对手就在身边

    假如,你的人生拿到的是一手烂牌该怎么办? 或许大部分人会选择自暴自弃,毕竟想把烂牌打好是十分困难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起初拿到的就是一手烂牌...... 童年时期父亲被害,随后全家被部落遗弃,母亲诃额仑 ...

  • 三分/七分,这是人生的掂量!

    2021年04月22日 来源:刚柔互用摘 图片来源:摄影:张延庆 三分/七分,这是人生的掂量! 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 处事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 对朋友要三分认真,七分宽容. 对家庭要三分爱,七分 ...

  • 一生,总在得失之间【人生感悟】

    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贫穷时渴望财富,孤寂时渴望爱情,年老时渴望青春年少,死亡前又留恋生命.痛苦伴随欢乐,健康与疾病并行.如同有朝阳的升起,就有夕阳的落下:有天上的月圆,人间就注定有月半.聚散离合,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