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瓷 | 苏清河 馆藏级珍品《披坐(倚麂)观音》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苏清河 披坐(倚麂)观音
创作年代:2009年
瓷质:莹玉红
规格:高约24公分
钤印:“苏清河”葫芦章、“莹玉”方章、“德化”葫芦章
底款:手刻签名“苏清河作”
附件:作者签名收藏证书
苏清河(1941-2012)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瓷塑名家苏勤明与雕刻师许光益。在长达52年的陶瓷艺术积累中,独创白里透红的特级中国白瓷—莹玉红象牙瓷,并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再现中国传统名瓷孩儿红,恢复失传陶瓷瑰宝,极至珍贵。”莹玉红系列艺术瓷成为莹玉研究所独特的当家瓷种。
苏清河从事陶艺创作五十几载,制作经验特别丰富,瓷艺技能尤其全面,从陶瓷原料配方、造型设计(塑像、器皿等)、烧成技术、到新材料开发等全套制瓷技术皆有极深的研究,是德化陶瓷届一位全能型的瓷艺大师。
该披坐观音的瓷质温润、蕴带红韵、似脂如玉,是苏清河自己开发研制的“莹玉红”技术。该瓷种在1994年荣获泉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莹玉红”技术的系列新产品曾获得全国专利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
苏清河亲自上山采集瓷土矿,打磨瓷土,经过多次试验而成的“莹玉红”瓷种,得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肯定,被誉为“再现中国传统名瓷孩儿红,恢复失传陶瓷瑰宝,极至珍贵” 。
“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是器物在高温烧成时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的不同,偶尔创造的一种特殊气氛下产生的窑变。明代的孩儿红瓷备受藏家们珍视。自清代后,孩儿红瓷几乎难觅了。
1956年,16岁的苏清河成为德化瓷厂的一名学徒,师从雕塑组的大师傅苏勤明和许光益,从艺50几年来,塑像和器皿皆有涉猎,创作的题材也极为广泛,尤其擅长佛像。年轻时,他在永安、建阳、古田等地雕塑泥菩萨,使他有机会揣摩当地名刹里的泥塑木雕风格技法,这为以后的创作增添了不少出彩之处;为了能够更深入地塑造人物神韵,他博览群书,内容涉及绘画美学、哲学、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各类名人传记,汲取着一切与陶瓷雕塑有关的知识。他还跑遍周边各地区的名刹古寺,研究古今泥塑木雕风格各种技法。步入晚年,苏清河亦开始介入德化明清古瓷的收藏研究,揣摩历代名家的雕塑内核,并从中汲取精华,提升艺术高度;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经验,让其晚年的佛像创作臻于化境,可谓是“人瓷俱老”!
这件披坐观音创作于2009年,正是他晚年的巅峰之作。观音开脸慈祥、圆润饱满而富有弹性,线条精炼,气息安静而内敛;师古而不泥古,古味十足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堪称德化当代观音开脸的典范。
欣赏完脸之后,我们来看看观音的第二张“脸”,手。
这只手延续了苏清河圆润饱满的风格,手指柔润而富有弹性,线条流畅凝练,佛家的意蕴尽在其中。手指能捏到这般境界,那得是多少年功力的累积啊。
这件观音造型借鉴自明代何朝宗及林希宗的披坐观音,形神兼备、精雕细刻、优美传神,既回溯传统又反映当代,具有明显的何朝宗流派的艺术风格。
观音发髻的排列组合平衡对称,头发丝勾线,条缕分明,一丝不苟;
观音左手依托的兽面几,麂首雕刻生动传神,几只的边缘粘珠排列整齐,给人予舒适感。
苏老的匠心就体现在对这些不为人关注的细节的极致追求。收藏苏老作品的朋友,应该知道苏老作品的包装盒和木质底座印有一句话“传世之宝”,我想很多人以为这是广告语,但是从苏老对作品的严谨精神,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我以为他是认真的。他就是以这个最高标准来对待每一件作品的。事实上,我认为他也做到了。苏老的作品现在已沉淀在各藏家手中,大家皆视为珍宝,不忍释出。苏老的艺术精神实践,在给藏家带来了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丰富的价值回报。谁有谁知道!
综观此件披坐观音,人物造型端庄祥和,线条简洁明快流畅;衣纹具有传统的宗教艺术风格,凝练概括,古朴大方;在莹玉红瓷质的映衬下,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使观音菩萨在人们眼中,温和亲近慈祥,高出人间而又接近人间。
苏清河先生一生所获头衔和荣誉很多,被公认为中国白瓷代言人。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双料获得者,第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白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第一位“德艺双馨”陶瓷艺术大师,也是泉州市第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 向苏清河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