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写作的5条建议:字字走心,实用且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兴趣爱好的不同,每个人的写作场景都不一样。
比如,以自我对话为目的的每日日记,关注社会热点并为特定群体发声的社会评论,在社交媒体上记录日常的微型博客。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比如公文写作、商业报告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对于写作体裁而言,写作要求往往差别很大。
但是,这些写作场景背后,我认为有一些共同的写作经验是可以共享的。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短文。
在垂直领域的写作场景中,我想以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经验作为引子,分享一些关于提高写作水平的实用建议,希望对于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有所帮助。
第一:写比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这句话看似是老生常谈,却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通过实践才得到的写作教训。
对于很多刚开始入门写作的人,一开始总有一种迫切想获取写作技巧的内在冲动,希望通过写作技巧快速入门甚至走捷径。
当我在一年级想准备课程论文时,也曾天真的想老师请教过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想让老师推荐一些关于写作方法的专业书籍。
然而,老师看了我一会,告诉我:少看一些写作方法的书和论文!先尝试去写一点,慢慢体会,逐渐就触类旁通了。
当时,年轻的我在想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回答呢,感觉很奇怪,并没有体会到老师的深意。
下课后,我还是一头扎进图书馆去寻找我们专业关于写作方法的相关书籍。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
然而,我看了一本之后,又看了一本,一个月后,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还是半个字都没写出来。
后来,临近课程论文截止日期的前两周我才开始动笔,在压力之下才硬着头皮完成论文。
虽然那篇稿子内容质量不堪入目,但是至少论文语言表达、格式等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已经了解。
因此,对于写作新手而言,学习写作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去写点东西出来,以实践促进学习。这比任何写作技巧都重要!
对于写作而言,当然可以简单看看相关的写作技巧,但是不要一开始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学习上花费太多功夫。
如果你想学习某种类型的写作,看再多的写作理论和写作大全也无法帮助你写出一篇属于你的作品。
如果你想学习写小说,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模仿着他人写一篇短篇小说出来吧。
只有你自己先写一篇出来,反过来再看写作方法的指导内容,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内涵。
如此反复,边写边参悟,定能不断提升你的写作水平。
第二:绝大部分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
我承认有极少数的一些人拥有天赋以及适当的知识储备,从开始创作就得到了众人瞩目。
对于多数创作者而言,一开始就写出伟大的作品概率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新手阶段的写作内容,绝大多数是从模仿开始。
比如,一名研究生刚开始从事学术论文写作,往往需要参阅大量的优秀论文,模仿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聚焦自己的问题意识,如何凸显自己的研究意义,如何缜密地推演或者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等等。
尽管学术论文内容各异,但是背后写作逻辑是共通的。
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去模仿优秀作者的论文写作技巧,是一种高效率的写作学习方式。
当你入门后,随着你写作能力的提升,你可能会发现原先的“优秀论文”也存在诸多不足。
随着你品鉴能力的提高,你会接触一些更好地优质论文,也会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或者使用一些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
第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要设置过高目标
这条建议与第二点建议息息相关。
通过我对身边刚开始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学生观察,作为一名新手,大多数人的困惑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写,从何处开始写。
这个时候,身边的指导老师提出,建议学生先去模仿优秀论文。
然而,这些新手并不愿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新手可能会回答,感觉我写出来的东西太烂,没法示人。或者他们会说,写着写着就写不动了,感觉抓不住头绪。
这些现象,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作为新手,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自己一开始便设置了过高目标。
须知,著名作者刚开始都是新手。
老师们刚开始也是写作小白,也是从学生时代的新手成长为如今的大咖的。
对于老师而言,没有期待你在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就惊艳四座。甚至可以说,很多老师已经从事科研多年,发表论文几十篇,其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也是中规中矩。
这在其他领域也一样,某位作家出书或者发文甚多,并不代表他的写作水平就比较高。或许只是出版市场在某个阶段喜欢该作者的那些选题或者主题,或许只是这位作者的写作内容暂时迎合了市场需求。
此外,一些新手一开始便试图书写一些宏大叙事。
比如,一名研究生刚入门便视图从哲学角度解剖某位著名理论家的理论贡献,一位刚开始学习小说的作者尝试通过一篇小说描绘和解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巨变。
对此,建议写作新手不要沉迷于宏大题目,而是应该从小题目、从微观视角入手开始写作。
创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高度。这才是可取之道。
第四:以兴趣爱好为基准,以发表指导写作
对于不感兴趣的主题,或者令自己痛苦的主题,很难坚持写作下去。
写作要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为准。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创作者更有动力通过文字去深度挖掘某个写作主题,也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写作成就。
与此同时,要以发表指导自己的写作。
除了日记等极少数体裁外,绝大部分写作内容都是为了与外部某个群体或者个人进行共享。
比如,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发表,与学界进行交流。小说创作的目的是期待能够获得读者喜欢,甚至是成功出版。
因此,对于多数写作,必然是要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的。
所以,尽管作品本身可以注入创作者的很多思想甚至是情感偏好,但是依然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则的。
学术论文投稿要符合学术发表规范。如果一篇论文格式错误或者漏洞百出,即使其思想深邃,内容充满洞见,也非常有可能会在初审的时候被编辑退稿。
而有些时候,一篇文章本身内容质量较高,格式也没有问题,但是屡投屡败。这又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可能不是论文稿件自身的问题,而是该稿子并不符合期刊的用稿偏好。
在写小说的时候,也是同样道理。至少行文要连贯流畅、逻辑没有硬伤。为了获取更多的读者关注,最好在刚开始动笔的时候,便要想清楚这本小说的预期阅读对象或者读者群体。
需要强调的是,创作者应当处理好兴趣爱好和发表之间的平衡关系。
纯粹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作品可能读者寥寥,而纯粹以发表为导向则可能使得创作者被市场、出版机构、读者群体所左右,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忽略了真正需要去写作的内容和主题。
从现实来看,写作要从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出发,但是我不太赞成某些学者所建言的“不要为出版而写作”。
写作不是唱独角戏,也不是进行独舞。绝大多数人的写作需要被发表,也需要读者群体的认可,这些都是坚持写作的重要动力。为出版而写作是创作者必经的一个阶段。当然,与此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趋利,去书写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
第五:以项目任务驱动写作
提高写作产出效率的好办法便是以项目任务进行驱动。
首先,立马行动,不要等到万事俱备再开始写作
放弃完美主义的幻想吧,好的作品是逐渐成型的。
创作者就像是一个园丁,作品是则是最后的收获。
你需要将自己的灵感、思想、素材、知识、经验等作为“种子”,逐渐种植到花园之中。只有经过不断地施肥、除草、修剪(对应写作过程),最后的收获便是比较符合作者要求的作品。如果反过来,一直不停的搜集资料、整理灵感,那么真正的作品永远不会到来。
其次,项目任务规划要明确清晰
不要以时间为单位,而是要以任务为轴心进行规划。
好的任务规划应该是具体化、可操作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比如,“今天我要努力写作4个小时”,就远远不如“我要写出1份写作大纲,并收集每个部分所需要的参考资料”。
最后,以参与行业活动驱动写作项目的建立和完成
多数人在进行自由写作的时候,都是有惰性的,而领导和上司所交代的写作任务却能高效完成。
为此,创作者可以适当参加一些行业活动,以此驱动自己进行写作输出。研究生群体,可以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通过参加会议征文的方式,强迫自己从事论文写作。小说作家则可以参与网络平台组织的写作计划,倒逼自己提高写作效率。
第六:写作是一个过程
这个观点值得反复强调三遍。
在常见的写作场景中,只有网文等少数文学体裁或者文学类型过于追求产出,追求码字字数和产出效率。
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作品能否被认可、传播,主要取决于作品质量。
而好的作品的产生,是一个基于天赋、灵感、素材、投入、写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
这意味着,好的作品写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因此,基于写作是一个过程的基本认识,有几个具体的建议送给创作者:
1. 多写才能写出好文章,养成每天定时写作的习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写作本身有技法,但是写出真正高质量的作品是没有捷径,勤写勤练才是正途。在日常生活中,最好随时随地收集灵感、素材,将其整理至便签或者电子笔记本之中。另外,每天专门开辟一段时间进行写作。具体时间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强迫自己坐在办公桌前多少写一些东西。
2.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
对于学者新手而言,不可能一开始便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对于刚入门的文学创作者而言,不可能一开始便拥有语出惊人的文字。不要怕出错,不好怕被人嘲笑。
在不间断的写作中,创作者才能逐渐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习惯、写作风格、写作体裁、写作主题。
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才是高效的写作之法。
3. 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即便是天赋异禀的文学大师,很多传世之作也是修改10年甚至几十年。
当然,多数写作任务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不能指望一晚上写出一篇优秀论文或者一个月写出一本优秀小说。
对于新手而言,刚开始写出来的文字内容可能自己感觉都无颜示人。然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很多发表到顶级期刊的论文,在投稿前作者都已经修改了十几稿,并且在各地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和讨论了五六次,随后在投稿后,还会被编辑部外审专家无情鞭策修改几次,最后才最终出刊。
因此,对于作者而言,如果你想要一击便中,不是要写出好的作品,而是要修改出好的作品,在反复修改过程提升自己的作品质量。
因此,你可以看到,有经验的作者,在完成初稿之后,不是急于发表,而是将自己的作品锁在书桌里,或者放在文件夹中。让作品静静地“躺”几天或者几个月,而作者本人则出去散心去了。
等过一段时间后,通过外出游历,或者在拥有了新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后,作者有有了新的灵感、素材、思路,原来感觉难以处理的部分写作内容也会更容易处理。
4. 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
虽然好的文章是需要修改的,但是即使是放置了一段时间后,作者本人依然无法突破自己的写作障碍怎么办?
个体的才智是有限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
每个人的知识、经验、阅历、价值观构成皆不相同。以他者的眼光,或许会获取更好的写作建议,使作者获益匪浅。
因此,以下现象的存在逻辑就很合理了:
在学术圈经常会有学术会议,参会者既可以获取最新最前沿的学术观点,也会获得权威专家对于论文的建设性意见。在文学圈也会有一些文学沙龙,作者们在自由的对话和交流中交流思想和火花。
所以,对于研究生新手而言,最好与自己的导师、同学、朋友保持良好关系,多多参加学术会议,以汲取外界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论文质量。
对于小说作家而言,多与同行交流,找到一些针对自己或者作品愿意提出真正批评和建议的人。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并不是仅仅限于寻找一些同行或者专家。
对于文学作品等写作体裁,普通读者也可能是良好的倾听者甚至是批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