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85
祛风清热洗药方
处方:红花6克,防风10克,白芷6克,羌活6克,桑叶6克,杭菊6克,薄荷6克,僵蚕3克。
开水煎一沸,兑花露水一匙。
说明:此方于祛风中加红花活血,治风治血并行,兑以花露水,芳香止身痒当更好。
热止痒面药方
处方:荆穗3克,薄荷3克,僵蚕10克,海桐皮6克,黄莲2.5克,冰片0.15克。
共研细面,茶清调敷患处。
说明:此为清热散风、除温止痒药。其中海桐皮苦干性凉,药理实验水浸剂(1:3)对堇色毛癣菌、许蓝氏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治顽固性痒疹,茶清调敷亦增加清热泻火止痒之力。
妇人虚劳百损,内伤气血,风冷客邪,耗散真气,脐下炙寒,刺痛难忍,小便淋沥,腰背拘挛、阴弱盗汗,头目昏重,不时寒热,崩血带下
寸金散
【处方】 紫苏花、胡椒、韶脑、破故纸、蛇床子。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虚劳百损,内伤气血,风冷客邪,耗散真气,脐下炙寒,刺痛难忍,小便淋沥,腰背拘挛、阴弱盗汗,头目昏重,不时寒热,崩血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食前热酒送下,吃1物压,1日3次。又将此药末1两,酸醋1大升,或好酒1升,同药煎沸,令妇人披衣于收口盆上,坐熏阴户,迤逦淋洗,盆下灰火冷,再温,3-5次立效。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二二
鼻衄不止
寸金散
【处方】 石州黄药子半两,土马鬃(墙上有者是)1分,甘草(生)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未止再服。立止。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九引《卫生家宝》
疔毒,恶疮
寸金锭子
【处方】 朱砂2钱,黄丹1钱半,明矾(枯)1钱半,砒霜1钱半,轻粉1钱半,花碱1钱半,白及1钱半,蟾酥少许,脑子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极细末,调糊和为锭子用之。
【功能主治】 疔毒,恶疮。
【摘录】 《玉机微义》卷十五
温肾渗湿敛汗止痒熥洗药方
处方:蛇床子15克,桂枝15克,白附片15克,狼毒10克,牡蛎粉15克,橘核15克,川楝子15克,茴香15克,炒茅术15克,云苓18克,地肤子18克,防己15克。
共研粗末,装布袋内,水煮透,用袋随时熥。
竹叶膏
处方:生竹叶500克(去梗净),生姜200克,净白盐300克。
先将竹叶熬出浓汁,再将姜捣汁同熬,沥渣,将盐同煮,干敷之。
说明:此为宫中秘方,竹叶体轻气薄,味甘而淡,性寒,方书谓其凉心缓脾,清痰止咳属清利之品。古方竹叶石膏汤、导赤散并皆用之。竹叶分鲜竹叶和淡竹叶两种,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力大,且能凉胃,多用于上焦风热;淡竹叶渗湿泄热为忧,实验提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清热和血化毒膏
处方:乳香1.5克,苍耳子1.5克,甘草1.5克,冰片少许。
加少黄连膏二钱,共捣烂合膏。
说明:本方用黄连清热,乳香和血,而苍耳子功能祛风化湿,内服或外用又可治皮肤痒疹及麻风等病,民间用之捣烂外敷治湿毒疮疡与蜂刺虫咬,说明由解毒作用。实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是此方要药,以药测症,本方当为光绪帝皮肤疮疡而没,不做鼻渊之用。
一切痔瘘,经久不愈者
寸金锭子
【处方】 麝香3钱,轻粉3钱,硫黄3钱,雄黄3钱,雌黄3钱,藤黄3钱,砒霜3钱,粉霜3钱,黄丹3钱(另研),干漆1两,牡蛎粉1两,红藤根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烧陈米饭和匀,捏如大枣核大。
【功能主治】 一切痔瘘,经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用1锭子,纤在肛门内,可深2寸许,放定,用新砖球儿两个,烧赤,醋内蘸过,绵裹肛门外,熨,冷即易1个。次日大便取下恶物。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痔疾
寸金锭子
【处方】 藤黄 雄黄 雌黄 硫黄 轻粉 粉霜 麝香 砒霜 黄丹各3克 牡蛎粉 红藤根 干漆各15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研匀,烧陈米饭和捣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主痔疾。
【用法用量】 每用1丸,纳肛门中,深二寸许,放令定,用新砖球子二个,炭火烧亦,酽醋中蘸过,绵裹一个,于肛门上熨之,冷即换。来日大便下臭败恶物,为除根也。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伤寒时疫;头疼脊强,恶寒发热;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疟疾;泻痢脓血;肚痛饱胀;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伤风咳嗽,瘴气,吞酸;产后昏迷,恶露不尽;小儿急,慢惊风
寸金丹
【处方】 乌药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前胡1两,川芎1两,砂仁1两,厚朴1两,藿香1两,半夏1两,木香1两,紫苏1两,薄荷1两,苍术1两,香附1两,赤茯苓1两,白芷1两,陈皮1两,枳壳两半,炙草两半,白豆蔻2两,草果仁1两。
【制法】 上为末,另用神曲24两,多捣生姜汁拌糊为丸,以水飞朱砂2两为衣,每丸重1钱2分,阴干。
【功能主治】 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伤寒时疫;头疼脊强,恶寒发热;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疟疾;泻痢脓血;肚痛饱胀;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伤风咳嗽,瘴气,吞酸;产后昏迷,恶露不尽;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 大人服1-2丸,小儿半丸,以愈为度。男妇老幼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姜汤送下;伤寒时疫,头痛脊强,恶寒发热,葱、姜汤送下;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姜汤送下;初疟久疟,桃枝汤送下;泻痢脓血,肚痛饱胀,木香汤送下;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姜汤送下;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凉水调灌即解;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清米饮送下。
【注意】 孕妇忌服;虚劳吐血、咳嗽者勿服。
【摘录】 《仙拈集》卷四
小儿百日咳方14首
1、桑白皮、陈皮、苏子各7克,加水适量煎服。每日服2次,连服7~10天。
2、百部10克,车前子12克,大蒜头15个,加水煎煮。1日服2次,连服10天。
3、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
4、生姜1小块。切开将有鲜汁的一面放在火上烤,烤热口擦抹病儿的脖颈前后及肩部,可止咳安眠。
5、将大蒜30克去皮,捣烂成泥,加入白糖200克,开水500毫升,搅拌澄清。每日6小时口服15毫升,加水顿服。
6、甜杏仁10克,核桃肉10克,葱管2支,冰糖适量,加水顿服。
7、鸡胆汁加冰糖适量,温开水送服。
天竺子、百部、素皮各15克,甘草6克。煎服,每日1剂。猪苦胆汁加白糖配合前药服,1岁每日1/4只,5岁1只,连服4~5天。
2、甘遂20克,大戟20克,芫花20克,甘草20克,白面1000克(炒微黄)。将上药研细末与炒好的面粉掺匀,炼蜜为丸。两岁半以下每次1丸,3~6岁服3丸,9~10岁服4丸。每日晨服1次,温水送下。
3、核桃仁、冰糖各30克,梨150克,共捣烂加水煮成汁。每服1匙,日服3次。
4、炒葶苈子6克,百部根10克,红枣24个。先将葶苈子、百部根煎成浓汁,过滤去渣,然后放入红枣,慢慢用文火煎煮,使药透入红枣内。食红枣,7岁以下小儿1天吃完,2~5岁减半,连食1周。
5、柴胡、煅蛤壳、浙贝母、竹沥、半夏、杠板归、土圞儿、佛耳草、焦山栀、炒苏子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服。
天竺子、百部、天将壳、桔梗、白前、炙紫菀各30克,制半夏、新会红、腊梅花、甘草各15克。煎去水渣,化入冰糖60克,饴糖60克,蜂蜜30克,浓缩成膏,3岁以下小儿每次服1匙,4~6岁每次1匙半,每日服3次,7~10天可愈。
14、鸡苦胆1只,20瓣大蒜,捣烂和鸡苦胆搅拌均匀,放入锅内蒸10分钟。口服,2日1次,连服3~4次即效。
小儿惊厥方6首
1、蚯蚓1条,洗净捣烂,敷于头顶百会穴。
2、生吴茱萸7克,白芥子3克。共研细末,醋调贴于脚心。
3、天竺黄、钩藤6克,水煎服。
4、朱砂3克,大黄6克,甘草3克。共研细粉,温水送服,服后发汗。
5、乌鸦翅膀上的翎7根,干柳条7根(柳树下寻找自落的),葱胡7根(吃大葱时,切下的带根部分),生姜7片,水煎。用药汁冲适量红糖,并趁热服2片安乃静,尔后立即睡下,加厚被褥,发透大汗。隔1天服1次,连服3日。
6、蚯蚓1条研烂,入“五福化毒丹”1丸,同研细,薄荷煎汤少许,化服。
佝偻病方5首
1、鸡蛋壳洗净焙焦,研成细粉,蜜水送服。每次2克,每日3次。
2、田螺250克,放清水里泡24小时,取出清炖,食盐调味,吃肉喝汤。
3、乌贼骨适量,焙黄研细,蜜水冲服。每日1~3克,每日3次。
4、取炒苍术、海螺壳、制龟板、北五味子、蜜黄芪各50克,烘干研成细末。每晚取1~1.5克,加1匙蜂蜜,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连服2~3个月,颇有效验。
5、杭芍8克,木瓜6克,钩藤10克,全蝎3克。水煎服。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
小儿脱肛方4首
1、地榆、土黄连、五倍子各20克。加水适量,煎煮后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2、将猪大肠3寸,洗净后装入糯米100克,加水1碗煲熟,汤药并服,每日1剂。
3、黄芪15克,升麻10克,五倍子20克,加水煎煮,每日服2次。
4、木鳖子1个去壳,以淡茶水置碗内少许,以木鳖子研(研如墨状,磨浓汁备用)。用棉花球蘸药涂脱肛处,每隔1日1次,5天即愈。
元阳虚弱,寒气攻冲,膀胱、小肠发肿作痛;或在心胁,牵连小腹,连属阴间,致身体憎寒,撮痛不可忍
寸金丹
【别名】 寸金丸
【处方】 当归(酒浸1宿)1两半,楮实子1两半,川楝子(炒)1两半,全蝎40个(炒),巴豆7个(炒热,去皮壳)。
【制法】 上为细末,用浸当归酒打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元阳虚弱,寒气攻冲,膀胱、小肠发肿作痛;或在心胁,牵连小腹,连属阴间,致身体憎寒,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寸金丸(《局方》卷八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摘录】 《百一》卷十五
小儿食滞感冒
寸金丹
【处方】 藿香5钱,苍术(土微炒去油)5钱,川厚朴(去粗皮,锉片,姜水炒)5钱,陈广皮5钱,吴神曲(炒黄色,勿令焦)5钱,紫苏叶5钱,生白芍5钱,赤茯苓5钱,桔梗5钱,白芷5钱,法半夏5钱,砂仁(微炒)3钱,广木香(不见火,研为末)3钱。
【制法】 上为细末,外用钩藤钩1两、薄荷1两,浓煎去滓,酒水为丸,每丸重5分。
【功能主治】 小儿食滞感冒。
【用法用量】 姜汤送下。
【摘录】 《一盘珠》卷八
散寒解表,祛暑止呕。主中寒、中暑、感冒发烧,呕吐泻泄,胸满腹痛
寸金丹
【处方】 神曲(炒)9两,苍术(炒)1两,白芷1两,甘草1两,川芎1两,茯苓1两,防风1两,草果仁1两,前胡1两,橘皮1两,砂仁2两,羌活1两,法半夏1两,藿香1两,苏叶1两,木香1两,厚朴(制)1两,薄荷1两,香附(醋炒)1两,乌药1两,白豆蔻1两,枳壳(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过罗,每34两细末,兑朱砂1两,混合均匀,炼蜜为大丸,重2钱5分。
【功能主治】 散寒解表,祛暑止呕。主中寒、中暑、感冒发烧,呕吐泻泄,胸满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至2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小儿痄腮方8首
1、紫草50克,加水200毫升,浸1小时后,用文火煎煮,约100毫升,分3次饮服。
2、鲜蒲公英捣烂如泥,敷肿处。
3、夏枯草、蒲公英各15克,马勃5克。每日1剂,水剂煎服,分2次,连服3剂。
4、鲜野菊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5、青黛加粗调匀敷患部,每隔2日患1次,疗程1周。
6、柴胡10克,黄芩10克,黄莲10克,连翘10克,板蓝根12克,僵蚕6克,玄参12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服药同时,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敷患部,或用如意金黄散,茶调后敷患部,每日1次。
7、鲜地龙30条洗净,白糖31克。将地龙放入碗中,撒上白糖,待地龙蠕动出液体至白糖溶化,即可取液涂患处。每日3次,3天特效。
8、鲜柳根毛130克(干者32克),水煎服。一般可日服1~2次,服2~3天即可。
小儿发热方3首
1、木瓜、乌梅、鲜荷蒂各10克,竹叶、石斛、麦冬、甘草各6克。水煎服。
2、生石膏、滑石、人参叶、粳米各10克,知母、甘草、薄荷各6克。水煎服。
3、薄荷、连翘、荷梗、藿香、神曲、青蒿、大豆黄卷各6克,银花、六一散各10克。水煎服。
小儿慢性鼻炎方5首
1、白芷3克,鹅不食草3克,细辛3克,辛夷6克,鱼脑石2粒,冰片0.2克。以上药共研极细面和匀,用时少许吹入鼻中。
2、苍耳子30克,白芷15克,辛夷15克,薄荷梗10克,蝉蜕15克。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可用葱白或淡茶为引,煎汤送服。
3、新鲜鹅不食草适量,搓成捻子,塞入鼻内。
4、鲜青苔适量,用纱布包好,塞入患者鼻内。
5、鲜蜂蜜适量,睡觉前、起床后各点鼻子1次,10日见效。
小儿流口水方3首
1、天南星50克,研末调醋,晚上外敷足心。敷的范围要大些,厉害的两足同时敷,外用不调捆扎。每日12小时,4次见效。
2、黄芩6克,白芍6克,生草3克。煎服。3剂可愈。
3、山栀、黄连、黄芩各3克,灯草、生地各6克,生石膏10克。水煎服。
头风,偏正风
寸金丹
【处方】 川芎、乌头、甘草、荆芥、薄荷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酒打面糊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 头风,偏正风。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清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
赤白痢疾,霍乱吐泻,胸腹闷痛
寸金丹
【处方】 香附子 川羌活 山楂肉 川芎 新会皮 前胡 干葛 紫苏叶 赤苓 广木香 薄荷 砂仁 茅术 赤芍 乌药 防风 广藿香 白芷 厚朴各90克 生甘草45克 生蔻仁60克 枳壳 草蔻各30克 六神曲150克
【制法】 以上诸药,晒干磨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飞辰砂30克为衣。
【功能主治】 主赤白痢疾,霍乱吐泻,胸腹闷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藿香煎汤送下。
【摘录】 《痧症汇要》卷一
存注丹
【处方】 白芍药 白术 生地黄各9克 麦门冬 柏子仁各15克 甘草 菖蒲各3克 柴胡 天花粉各6克 青皮0.9克
【功能主治】 主气郁不舒所致的健忘。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四
小儿肚脐炎方2首
1、艾叶50克烧灰,黄莲20克,研末混匀,装入干燥瓶内备用。先将脐部洗净,涂上药粉,再用纱布包扎,每日2次。
2、黄莲15克,枯矾30克,五倍子、朱砂、青黛各10克,梅片12克。分别研极细末,混匀,过100目筛。用时,洗净患部,取2%龙胆紫溶液适量调上药少许,呈稠糊状,每日2~3次涂搽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一般2~3天即效,5~7天结痂,生肌。
小儿急性肾炎方
用干马草(6~9岁用30克,1~5岁用15~20克),鸡蛋1个放入瓦罐内,加清水以淹没干药为止,煮开后再盖5分钟,喝汤吃蛋。每天1剂,5天为1个疗程。
小儿断奶症方
断奶小儿若食点黄鳝肉,可避免以后流鼻血。若喂点竹内水(即竹子里面密封的水),可避免以后患遗尿症。
存阴汤
【处方】 熟地2两,茯苓1两,山药1两,车前子5钱,白术2两,甘草2钱,泽泻2钱。
【功能主治】 急救肾阴。主口渴饮水,忽然大泻,一日或十余行,或数十行,昼夜之间,泻至数百次,完谷不化,直下无留。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七
存命汤
【处方】 羌活9g,防风9g,川芎9g,大黄9g,法夏9g,川乌9g,草乌9g,全虫9g,僵蚕9g,蜈蚣9g,蝉衣9g,南星9g,天麻9g,白芷9g,白附子9g,甘草9g,琥珀粉3g,朱砂3g。
【功能主治】 祛风定痉。主破伤风初期。
【用法用量】 日用1剂。水煎浓缩为180ml,分3次服。
【摘录】 《千家妙方》卷下
存安曲
【处方】 山楂5斤,川芎2斤,川羌活2斤,苍耳子3斤,荆芥15斤,麻黄5斤,茶叶5斤,苍术5斤,陈皮3斤,紫苏20斤,白芷10斤,防风10斤,葛根5斤,川厚朴2斤。
【制法】 上为粗末,面糊为饼.每块1两。
【功能主治】 伤风感冒。
【用法用量】 成人每次1块,小儿减半,冰糖水送下。
【注意】 虚弱忌用。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儿童多动症方
生地10克,生白芍15克,阿胶6克(烊化),麦冬10克,炙甘草6克,生鳖甲15克,生龟板15克,生牡蛎20克,郁金6克,远志6克,菖蒲6克,地龙10克。水煎服。
小儿疝气方8首
1、小茴香6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1剂可连用3~4次。
2、枯萝卜60克,水煎服。每日1剂。枯萝卜即春天收获种子的萝卜根。
3、樱桃核用醋炒后,研成细末。每次用温水送服10~15克,日服1~2次。
4、樱桃10克,与等量的橘核、荔枝核同煎服用。
5、大料15克,炒焦研,调红糖,用黄酒冲服。
6、大料30克,松壳30克,焙燥研末。每服3~6克,温黄酒送下,1日2次。
7、蓖麻子1捏,捣烂,敷贴百会穴。半小时后,即可收缩回去。
8、川朴、透骨草、艾叶各9克,槐树枝、葱白各7个。以上五味煮水,先熏后洗,每日1次,轻者2次,重者5次
婴儿湿疹方2首
1、黄丹9克,松香6克,枯矾9克,青黛3克,黄柏粉9克,陈旧麦秆烧灰3克,红枣7枚(煅成黑炭)。将药粉碎研末混匀,加适量芝麻油,调成糊状。洗净患部,再用鸭翎毛蘸药涂之,每日2~3次,一般7天可愈。
2、新鲜苦胆1只,取汁,冰片1克,研末混合,搅拌溶化装瓶备用。用毛刷、棉签蘸取药汁轻涂患处。1日4~6次,5~12天可愈。
小儿脓疱疮方3首
1、土茯苓、蛇床子、地肤子、野菊花各12克。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次。
2、滑石、枯矾、黄柏各10克,冰片2克。混合研成细末后,用香油调拌成膏状,抹于患部。每日2次,连用5~7天。
3、大黄15克,枯矾5克,青黛3克,冰片1.5克。捣烂研成细末,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每天3次,连用3~6天。
小儿耳中漏脓
翠云散
【处方】 熟石膏5钱,牛黄1钱,铜绿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耳中漏脓。
【用法用量】 用葱管1根(约1寸半长),一头置菜油中,然后再蘸此药置耳中,每日换2次。
【摘录】 《外科传薪集》
杨梅疮,已服内药,根脚不红,疮势已减者
翠云散
【处方】 铜绿 胆矾各15克 轻粉 石膏(煅)各30克
【制法】 共研极细末,瓷罐收贮。
【功能主治】 主杨梅疮,已服内药,根脚不红,疮势已减者。
【用法用量】 湿疮干掺,干疮用公猪胆汁调搽,每日一次,连用三日,其疮自干而愈。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三
翠云锭
【别名】 翠云锭子
【处方】 杭粉5两,铜绿末1两,轻粉1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用黄连1两,同川米百粒,水1碗,煎一半,再熬折去2分,和药作锭,阴干。
【功能主治】 疏脓长肌解毒。主眼胞菌毒,烂弦风眼,或暴赤肿痛者。一切菌毒痈疽。
【用法用量】 翠云锭子(《金鉴》卷六十五)。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小儿夜啼方8首
1、五味子2克研末,用水调成糊状,填于脐窝内。
2、蝉蜕7个,荷叶1克,加水煎服。1天分数次服完1剂,服2~3天。
3、杭芍8克,木瓜6克,钩藤10克,全蝎3克。水煎服,每剂服2次,早晚分服。
4、鸡内金10克,焙干研面粉3次服。萝卜水冲服,数日即愈。
5、五倍子10克,炒后研为细末,涂在小儿肚脐周围,即可治小儿夜哭,使安然入睡。
6、黄莲3克,生地5克,灯草3克。煎汤服,3剂可愈。
7、蝉蜕2个,竹叶3克。水煎,每晚1剂。
8、细茶叶1捏(越陈越好),嚼烂后贴在小儿肚脐,外用棉花盖上扎好,3分钟后哭闹可停止。
小儿腹泻方11首
1、山捻干30克,炒焦,水煎服,每日3次。
2、鲜南瓜叶3~5片,红砂糖5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食盐5克,下锅用文火炒熟,放进茶叶15克,加入200毫升水煮沸,滤汁,加入食醋10毫升,稍凉,即可饮服。每日3次,每次50~60毫升。
4、鲜胡萝卜适量,煎烂,捣糊状,用白纱布过滤弃渣,再加入少量煮胡萝卜的水,即成。服用时加入胡萝卜泥5~10克。
5、山药15克,苡米10克,鸡肝1枚。先将山药和苡米研为细末,取新鲜鸡肝1枚,用竹片削切成片,拌上药末调匀,加醋适量,放于碗内置饭上煮熟。早晚分2次食完,一般连服3天。
6、乌梅10个,山楂片30克,茶叶3克,冰糖10克。一起放砂锅中加水煮沸15分钟,去渣取汤,即可饮用。
1、干白莲肉20克研末,加蜜糖或开水200毫升,煮成150毫升,加白糖少许。每日服3次,每日50毫升。
2、风寒泻:丁香、肉桂等量为末,每次取2~3克,用藿香正气水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儿脐上,加用伤湿止痛膏覆盖。每日1次,连用3日为1疗程。
3、湿热泻:黄莲、黄柏、黄芩等量为末。每次取5克,用大蒜液(取大蒜瓣数枚捣碎入少量开水浸泡1小时即为大蒜液)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儿脐上,用厚蜡纸覆盖,再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3日为1疗程。
10、伤食泻:芒硝20克敷于患儿脐上,用纱布固定。每日2次,连用3日为1疗程。头有寒湿者,加丁桂散3克。具有湿热者加三黄粉5克。
11、脾肾阳虚泻:每次取丁枯散4克,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涂于患儿脐上,外加暖脐膏覆盖。每日1次,连用5日为1疗程。
小儿食积方15首
1、蛋积:好醋1小杯,烧热1次服完。
2、鱼肉积:山楂炭30克,研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3克。
3、面食积:生白萝卜250克,取汁炖服,1次服完。
4、取槟榔、使君子各15克,苦楝根皮30克。用小火炒焦后研成细粉。每次服3克,每天服3次,连用5~7天。
5、鸡内金3克,山楂、神曲、谷芽、麦芽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温水冲服3克,每日2次,连用5天。
6、黄鳝切碎,加适量香薷炖服。
7、用鸡蛋清和飞罗面(即磨面房里浮在窗棂上的粉尘)、葱白泥、蒜白泥,涂在纱布上腹脐,只1个星期可好。治小儿大肚子积。
8、蚕蛹、蜂蜜各适量。蚕蛹炒熟后,用蜂蜜拌匀,每次食3~5粒,1天3次。
1、核桃20个,火烧为末,空腹服之,数日即好。
10、炒扁豆60克,淮山药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
11、母鸡1只,鸡骨草、马蹄草、珍珠草、金钱草、反背红、香巴戟、黄葛藤、奶浆草各10克。母鸡去毛及内脏,与八味药同炖后食用。
12、山楂、蜂蜜各500克。山楂去核切成薄片,加水适量煮烂成糊,再加蜂蜜炼成膏。每次食半匙,1天3次。
13、干蟾皮(炙)、五谷虫(焙)、神曲(炒)、茯苓、鸡内金(焙)各160克,胡黄莲45克,人工牛黄10克,陈皮60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1日3次,开水调服。
14、木瓜、乌梅、苡仁、扁豆、茯苓各6~9克,麦芽、山药各9~12克,鲜荷叶(后下)12~15克。每日1剂,连服5剂,为1疗程。
15、黄后附片(先煎)、炙干蟾、炙鸡金、甘枸杞、炙五谷虫各9克,炒白术、淮山药、沙苑子、穞豆衣各12克,乌梅炭4.5克,黑枣4枚。煎服。
肝炎方11首
1、青蛙12个,鸡蛋(红皮)12个,黄酒350毫升,鲜姜93克,共煎8小时。分3个晚上吃,每次吃4个鸡蛋。
2、苦丁香面,让患者闻,每日3次,直至鼻中流黄水即愈。
3、取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肠内杂物排净,然后烘干(温度100摄氏度为宜),研粉。每次10克,日服3次。
4、九头狮子草(京大戟),取其根洗净晒干磨粉,用小火焙成咖啡色,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3~7天服1次,每次13~16粒。
5、老鳖1只,绿豆31克。共炖,绿豆开花为宜。食半月自愈。
6、把大黄米(黍)93克,冲洗一次,放在锅里,加适量水蒸成饭。趁热用饭蘸蜂蜜吃,越热越好,吃完后立即用被盖发汗。出汗越多越好,发汗时要侧身卧,不可仰卧。
7、元鱼血生喝,肉炖汤服。经常服有特效。
1、玉米须30克,金钱草30克,满天星20克,广郁金12克,茵陈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1个月。主治黄疸型肝炎。
2、酸浆草、夏枯草、车前草各100克,茵陈(鲜品)25~50克。每日1剂,水煎粉3次服。
3、黄苦丁香、白丁香各7克。均研细末,闻入鼻内,使打喷嚏,鼻流黄水。轻者3~4次可治愈,重者5~6次。
11、紫茄子500克,切碎,加大米适量煮粥。每日1次,连吃数日。
软疖脓水逗留,愈后复发
翠玉膏
【处方】 明沥青4两,铜绿2两,芝麻油3钱,猪胆3个。
【制法】 先于炭火上溶开沥青,入油令沸,下铜绿、胆汁搅匀,倾滤入新水中,用手搏溺于瓷器收贮,用徘光绢上。
【功能主治】 软疖脓水逗留,愈后复发。
【用法用量】 看疮大小摊贴,不换。只1上便痊。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臁疮
翠玉膏
【处方】 沥青30克 黄蜡 铜绿各6克 没药 乳香各3克
【功能主治】 主臁疮。
【用法用量】 先研铜绿为末,入油调匀,再将黄蜡、沥青火上熔开,次下油,调铜绿搅匀,将没药旋入搅匀;用河水200毫升,将药倾在内,用手扯拔匀,油纸裹,视疮大小,分大小块,捻成饼子。贴于疮上,纸封,三日一换。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三
翠霞散
【处方】 滑石30克 铜绿15克 轻粉6克 片脑 麝香各0.9克 粉霜0.2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去毒生肌。主恶疮。
【用法用量】 用时蘸药纴于疮口上,以膏贴之。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肝硬化方9首
1、核桃、春蚕各7个,白矾60克,水银0.7克,桑木炭适量。把核桃、春蚕烧焦存性。将白矾放在没见油的铁锅里制成枯矾,把水银用没见油的砂锅开化3~4遍。共研细末,过罗。每日1剂,分3次饭前绿豆汤送服。服药期间忌盐、酒、老母猪肉。
2、紫草30克,水煎30分钟。每日1剂,2次分服。
3、取小冬瓜1个,赤小豆120克,炖烂后喝汤。或用冬瓜1个,放在火上烘烂,捣碎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取汁。每次服60毫升,日服3次。
4、巴豆500克,黄蜡500克(必须是蜂蜡),血竭93克。
巴豆去双皮取仁,将黄蜡方入勺内,烧化再放入巴豆仁炸成紫黑色。把蜡控出,晾干巴豆仁。另用一个勺把血竭研碎,勺内放蜡使蜡熔化,放入血竭,使血竭溶化在蜡里面,颜色成枣红色,倒入小盆内晾冷。冷后将巴豆仁用7号枕头扎住往混合液里蘸一下,即成巴蜡丸。每次5~10粒,每日2次,早晚各1次,可用白糖温水送服。
癞蛤蟆1只,猪肚1只,大蒜头30瓣。将猪肚洗净,癞蛤蟆去皮及内脏,大蒜头去皮,加调味品,合蒸。分2~3次服,连服3~5剂。
2、白花蛇舌草30克,犁头草20克,夏枯球20克,半枝莲20克,半边莲30克,天葵子10克,野油菜2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10剂。
3、钩藤根50克,车前草30克,露水草20克,白茅根30克,蛇蜕3克(酒制)。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7剂。
4、鲜七叶一枝花20克,鲜半边莲30克,鲜乌龟20克,鲜山苦瓜30克。洗净,共捣烂如泥,外敷在腹部(肝脏部位)。
9、大田螺1个,雄黄3克,甘遂末3克,麝香0.3克。先将药末同田螺捣如泥,以麝香置脐中,放药脐上,以物覆之,束好。待小便大通后去之。
面瘫方4首
1、防风7.5克,白术4.5克,茯苓9克,天麻6克,薄荷7.5克,甘草9克,菊花9克,当归15克,秦艽7.5克,桂枝6克,羌活9克,枣仁15克,黄芪6克,马料豆6克,荆芥6克,钩藤9克,生姜3片,豨签草15克。头煎药日服2次,以后日服3次,1剂药能煎5次。1剂药服完后停2天再服下1剂。
2、蜈蚣10条,全蝎10克,田七适量。将蜈蚣、全蝎共用火烤干研为粉末,每次10粒,每日两次吞服。
3、羚羊角粉5克,僵蚕、全蝎各60克。将僵蚕、全蝎焙干,研末,和羚羊粉混合军均匀即可。每次服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兑酒饮。
4、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甘草各6克,鲜地龙10条(焙干酒炒同煎),乌附片(先煎30分钟),防风,钩藤、僵蚕各13克。上药煎3次,分3次温服,每日1剂。
面神经炎方
制蜈蚣2条,朱砂1.5克。研末混匀分为2包,为1天剂量。(以上散剂为蜈蚣散)
防风饮的配制为:防风10克,研碎,加300毫升沸水浸泡。每日早晚以防风饮送服蜈蚣散直至治愈为止。朱砂累积量达到30克,应改为每天0.5克。
同时配合毫针强刺激合谷、地仓、迎香、太阳、颊车、下关和翳风等穴。每日1次,每次1~3分钟,15天为1疗程,间隔1周再做第2疗程。
翠霞膏
【别名】 翠霞散
【处方】 滑石1两,铜绿5钱,轻粉2钱,片脑5分,麝香5分,粉霜1字。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去毒生肌。主百杂恶疮。
【用法用量】 翠霞散(《外科精义》卷下)。再加滑石二两,名“二圣散”(见《外科精义》)。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
翠霞锭子
【处方】 铜绿3钱,寒水石(煅)3钱,滑石3钱,明矾1钱2分半,腻粉1钱2分半,砒霜1钱2分半,云母石(研如粉)1钱2分半。
【制法】 上为细末,糊为锭子,如麻黄粗细,长短不拘。
【功能主治】 瘘疮年深冷痛,日久恶疮,有歹肉者。
【用法用量】 量疮口深浅经之。如修合此,候天色晴明则可。
【摘录】 《玉机微义》卷十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