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倡:偏科本身并非坏毛病,有毛病的在于“不偏的科”
敬爱的家长们你们好:
今天我很高兴可以作为学生代表在此次家长会上演讲。在各科成绩中,我的数理化生成绩比较好,语文一般,而英语则比较差,属于典型的偏科现象。
我觉得很多人也像我一样有着偏科的现象。大多数人都认为偏科是一种坏毛病,需要调整。但我认为偏科本身并非坏毛病,有毛病的在于“不偏的科”。当然如果是要冲刺北大清华的除外。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高考时英语考了六十分,语文一百二十分,数学一百四十分,理科综合考了二百八十分,那么他的总成绩是六百分;另一个人语文一百二十分,英语一百二十分,数学一百二十分,理科综合二百四十分,总分还是六百分。
这样看来,只要其他科可以补足偏科,那么偏科又算什么问题呢?但相比较而言,我认为每一科都考到平均或是以上水平的难度要远高于优势学科发挥优势,弱势学科尽量争取的难度。
有的人会说偏科太严重,优势科目无法补足。但这种情况还是偏弱科吗?不是,这应该是有强势学科,偏科不是和最好的学科相比的,而是与各个学科的平均水平相比的。当然,强势学科我们应该不留余力地冲向极致,但弱势学科也应该尽力去学,至少要维持在一个相对于自己而言较高的水平。
说到强势学科和弱势学科,不免要谈到平时的学习。学习需要努力,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有很多人喜欢把努力和勤奋划等号,但这是错误的。
努力也可以看成一种力,力有三要素:方向、作用点、大小。通俗点说就是向哪个方向,往哪用力,是多大力。
勤奋程度只是相当于力的大小,而这在这里是次要的。以为找错了方向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使错了地方用的力很大一部分也是费力。所以首先要找对努力的方向,然后找到努力的集中点,然后使力。这样便可以用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好的结果。
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只找到了大体的方向和目标便使足了力气,但最后的结果却与努力不成正比。有一句话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你耕耘的需要是播种的地,否则你只是算是在开荒。但如果这是在学习上,你连开荒都不算,只是在对着空气挥洒掉了自己的汗水。
最后我还有几句话想对家长们说一下: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因为你只看见了别人家孩子的表面,也许你整天认为的不足恰恰是别人羡慕的地方。不要把自己的认为当做事实,我们与你们已不是一个时代,在青春的方方面面,你们对我们的主观认识往往是不对的。也不要总将自己孩子的标准定为历史的最高纪录,每次纪录的刷新都会是标准提升。家长们关心孩子的心里永远是正确的,但不要使用不适合的做法,因为那样只会好心办坏事。
在陪伴中共同成长,在实践和思考中完善自我,用心倾听拔节声;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竞赛、自招、志愿指导,且行且钻研;细细品味教育教学之美,努力做个好教师,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