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第699特战大队 营救飞行员是主业

【作者:田剑威】

  有中东“袖珍超级大国”之称的以色列,其致命软肋莫过于缺乏战略纵深、人力资源有限,其国防军战斗力强悍,却特别经不起重大损失,尤以空军为甚。1973年“赎罪日战争”第一阶段的那一周,执行“防空压制”和“近距支援”任务的以色列空军遭受阿拉伯国家军队沉重的打击,损失飞机倒是小事,但数以百计飞行员的伤亡被俘不仅打击了士气,更因缺乏后续梯队顶替,面临无法继续作战,进而满盘皆输的危机。

  正因为如此,此后以色列空军高度重视个人装备和平台的战场生存性,同时还大力强化飞行员战斗搜救能力建设。如今,受“赎罪日战争”刺激而建立的以色列空军第669大队已成为世界同类部队的翘楚,他们在实施敌后战伤救护和紧急撤离方面的独到技能受到各国军界关注。

直升机要特供
  第669大队成立之初,曾得到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PJ)的大量协助,不少队员都去过美国落基山营地,和PJ队员一道学习轻步兵作战技巧,并全部获得高级救护员资格。除了能够实战、进行初步的包扎和稳定伤势外,必要时还能直接实施包括插管、引流等侵入性紧急医疗救护措施。不过在最初阶段,由于以军直升机数量有限,第669大队并没有专职对口的直升机分队,而是由各军区根据需要,提供直升机给大队执行任务。这种“将就”的做法,最大的弊端是直升机上往往缺乏紧急救护所需的卫生器材和装备,队员只能依靠随身医疗包内的有限资源实施救护,不仅对伤员存活率有影响,也让需要肩负地面作战任务的官兵必须承受更重的负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5年开始,以色列空军才抽调UH-60M通用直升机群,编成配合第669大队的特遣队,相关机组都具有实施敌后渗透飞行的实战经验,而直升机本身在编入特遣队之前也会进行舱内改装,让第669大队人员无需携带额外器材就能执行任务。

▲ 为了作战需要,不仅M4卡宾枪加装各式战术瞄具,队员头盔上也装有夜视镜、红外信号灯和激光指示器

  第669大队以直升机机降为主要机动方式,因此训练中伞降的比重相对低得多,这是因为以军基本在国境周边作战,比起伞降来说,机降更能在短时间内将伤员后送到最近的野战医院。基于航程、载荷和滞空时间考虑,目前第669大队最常用的是CH-53“超级种马”式重型运输直升机,它能让任务小组深入敌后实施搜救。不过如果任务需要,第669大队也会用UH-60M或海军AS-565舰载直升机执行敌后搜救。

“精锐中的精锐”
  由于需要在周边复杂战场环境中执行战斗搜救,因此第669大队选拔官兵时特别强调多民族来源,以便在境外搜救时减少和当地人沟通的困难。因为在地面执行任务时,未必能像演习那样直接机降在目标区,有时受限于敌火力或地理环境,搜救小组要被迫接近居民点或穿过村庄,这时如果能有和现地住民同族的官兵打头阵,有助于减少附带损害。
  顾名思义,战斗搜救不仅包括战伤救护,还包括从敌后重重包围中携带伤员且战且走,因此该大队最常招募的官兵几乎都是以军各军种特战部队的现役官兵。根据标准,应征者至少必须服役超过三年且成绩优良,如果有实战经验者更好,但并非必要条件。通过初步审查的官兵,将接受18个月的密集训练,包括特种地形作战训练(类似美国陆军游骑兵训练高级班)、反恐战技训练、机降特战渗透训练、特战医疗训练和高级伞降救护训练。其中在体能训练部分,完全比照以军一级特战部队标准,因此选拔淘汰率超过70%。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员被剔除不是因为体能,而是在战伤救护方面未能达标。因为按照以军的想定,第669大队极可能在没有绝对制空权和面对敌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在有限时间内实施战伤救护并设法安全后送伤员,这时最需要队员能在高强度压力下保持冷静并根据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 一个完整搜救特遣队包括两个6人分队和一个小型指挥组,官兵清一色使用美制M4卡宾枪

  以一次典型任务来说,一支6人小组必须确保降落区和伤员安全,而且要协调支援火力和直升机组的进场路线,避免友军误击。如果伤员情况危重,可能还要向军医征询处置意见。哪怕一点误判,都会造成伤员生命垂危,还可能连带赔上一连串搜救队员的性命。换言之,光有出众的作战能力,无法满足第669大队的作战需要,这也是为何第669大队在以军内部被视为“精锐中的精锐”的原因。
  第669大队虽隶属以空军,但在部队编制上和以军总参侦察营(米特卡尔)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来说,第669大队下辖两个战斗搜救连和1个战斗支援群,其中一个搜救连主要担任敌后撤离任务,另一个连则负责后送任务。负责敌后撤离任务的连要考虑以寡击众、杀出重围的要求,因此编制内以受过特战医护训练的官兵为主,首要任务是深入敌后高危险地带,在最短时间内将伤员撤往安全地点。由于是以搜救优先,因此该搜救连不会为伤员实施额外治疗,而是以稳定情况让伤员能撑到有足够设备的医疗点为优先考虑。
  负责后送的搜救连里面,则编有具备高级救护员资格的官兵,通常至少有一名军医随行。除了建立野战医疗点先行处理从敌后撤离的重伤员外,也能减少在长途飞行中伤员到院前的死亡率。因为医疗人员更为充沛,因此能协助处理更为严重的内外伤,搜救连也能有更多时间去执行其它任务,而非必须一路把伤员送往后方。至于战斗支援群,则是保障两个搜救连所需的各种后勤补给,包括大量卫生医疗装备,这都是一般部队鲜少需要的装备。

开门练兵成常态
  虽然第669大队原本是为营救落单的飞行员而成立的,但随着作战环境快速变化,如今也和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一样变身为战区医疗后送中枢,经常支援其它特战部队的敌后作战。像2014年的“防卫之刃行动”(OPE)中,第669大队经常深入加沙地带实施敌后搜救任务,曾在一次行动中以接力方式从哈马斯民兵火力下撤走35名重伤员,也让他们获得以军总参谋长所颁发的团体嘉奖令。
  除了地面任务外,第669大队也经常支援海军进行海上救难和医疗后送任务。除了作战任务,第669大队也参与民间搜救。2015年尼泊尔震灾中,以色列就从第669大队抽调一个医疗小组前去支援。
  由于以色列国防军非常重视职业生涯转换,因此第669大队官兵只需服役三年就可申请转调,而为了补充军医数量,第669大队也特别重视专业军官的养成,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能拥有最高水平的医疗专业人员。不仅如此,第669大队也经常和欧美军队进行协同演习或交换人员,像德国特战部队和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就经常和第669大队实施异地交换协训,确保在未来发生突发情况时保持联合作战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