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哕 反胃 嘈杂 泛酸 痞硬 食欲不振

呕哕

能呕吐除东西的叫呕,呕不出东西的叫干呕,但是干呕有时候有时候也能呕出一些唾沫,这样多是胃中有痰,当温胃祛痰,如果连痰也呕不出来,就可以当做和哕逆一样一起治

1)干呕吐涎沫

两种痰:

若是水饮清稀,不黏不稠,以干姜温化

若满口黏丝,扯不断吐不出,以吴茱萸温降

李老以吴茱萸汤治疗顽固性呕吐

2)干呕、哕逆

干呕如果连涎沫也没有,就不用考虑温化水饮了,调气机就是关键了,有时候可能是胃的痉挛,所以有时候和治疗膈肌痉挛的哕逆相同,《金匮》的橘枳姜汤就可以考虑使用。

但还是哕逆和干呕有时候病机上又不尽相同,比如治疗寒呃就有专门的丁香柿蒂汤,还有《苏沈良方》中用陈皮、通草、干姜、桂心、炙草治疗寒呃

不过在治疗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敛降的药物和辛散的药物同用,譬如橘皮和生姜;柿蒂和丁香。除了这些,还有如赭石枇杷叶等降气的药也可以用,还有被称为治疗呃逆特效药的刀豆。

当然还有一些顽固的呃逆证有的从瘀血去辨证,有的从食积去辨证,总之辨证论治还是关键所在。

《经》云:病深者,其声哕,所以有时候病情加重的危险期也可能出现哕逆现象,所以还是当留心

3)蓄饮呕吐

呕吐的症状,如果胃脘部按之比较硬,或日渴,或头晕眼花,或心慌心跳(即痞、渴、眩、悸)出现以上的症状,大多都是蓄饮所导致的。

蓄饮所导致的呕吐的症状,一般是呕痰呕水,但是由于体内水饮的产生和积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吐出一些痰水之后又要隔一段时间才会重新呕吐。

重点理解:痰饮呕吐,往往在将要呕的前几天,渴贪饮,饮不解渴,这是痰饮蓄积到一定程度要出现呕吐的先兆。这里就应该联想到《金匮》里呕吐哕下利篇: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这里的重点就是水饮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呕吐出来,这也就是李盈师兄讲的五苓散证,渴,但是想喝水,喝到呕吐还是想喝水,者就是明显的水饮内停证。

呕吐之后觉得渴,是因为呕吐伤了津液,但是如果呕吐之后还是不觉得渴,就说明蓄积的水饮没有呕吐干净。

李老的经验:治疗水饮,小半夏加茯苓汤是一张很好用的方子,但是有一些比较顽固的水饮证,呕与渴反反复复,这个时候就必须加上能够促进胃吸收水饮的药物,比如白术才行,猪苓散就是这样的一张方子

7. 反胃

又可以叫胃反,和蓄饮的呕吐的不一样就在于它是吐食物,而且不需要像水饮一样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吐出来,,可以朝食暮吐,而且反胃往往不会出现渴痞眩悸这四个症状,而且反胃呕吐有一个症状就是大便往往坚涩如羊矢,所以大便不通往往也是反胃的一个原因,在治疗的时候要考虑消除梗阻或者是润肠通便

1)消除梗阻

柿干连蒂,柿干有清热、润便、燥湿、化痰、收敛愈合面的作用

2)止呕与润便同用

比如《金匮》大半夏汤中半夏人参和白蜜同用

3)润肠通便

牛奶是动物药,可以治疗胃阴枯竭

胃反有点类似于西医所讲的胃下垂

8)噎膈

噎膈是食难下咽的意思:食不得入或者是食入之后又马上吐出

周慎斋把噎膈分为痰膈,血膈,气膈等

徐灵胎:膈乃胃脘干枯之症,百无一生。其实有点像现在所讲的食道癌

威灵仙不仅能用来化骨鲠,还能用来治疗噎膈

方:启膈散: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杵头糠、郁金、砂仁、荷叶蒂(药量不宜过大)

8. 嘈杂

一般形容胃中像发酵一样,懊侬不宁,有似饥非饥,似痛非痛,难以名状之感

1)痰火嘈杂

嘈杂是由于平素饮食没有规律,伤了脾胃的冲和之气,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而变成痰饮留于胃脘所形成的,所以除了消痰清火之外健胃以恢复胃本身的功能也是一个关键

方:

生姜半夏汤是治疗痰火嘈杂的主方

《证治准绳》加味小陷胸汤:黄连、半夏、栝楼实、枳实、栀子

《万病回春》加味三黄丸:苍术、香附、黄连、黄芩、黄柏

三圣丸:白术、黄连、橘红

2)血少嘈杂

这种嘈杂一般白天不嘈杂,每到夜晚才开始嘈杂起来,常常伴随有心慌心跳,血少也就是阴虚的意思,血嘈实际上是由于胃阴虚形成的嘈杂

猪红是很好的补阴的药物,治疗血嘈的时候应当以补血养阴药为主,而且生熟地白芍麦冬等养阴药,本身就具有退热的作用

9. 泛酸

泛酸其实包括了吞酸和吐酸:

吞酸:酸水上冲咽喉,还没有来得及吐出就又咽下去叫吞酸

吐酸:酸水直接从口中吐出

吞酸吐酸其实都是由于胃酸过多所导致的,所以这里合称为泛酸

《内经》:诸呕吐酸,皆属于火。确实很多吐酸有刺心灼热感的都属于火,但也有很多患者大吐无声,畏寒且大便溏薄的,不是火而是寒,所以泛酸的寒热还当辨证而取之。

1)火性泛酸

方:左金丸

很多泛酸都是慢性胃病,所以当坚持服药,李老的经验是左金丸少量久服,每次3g,每日2~3次

《寿世保元》茱连丸:苍术、陈皮、半夏、茯苓、黄连、吴茱萸等量

因为此方于左金丸增了二陈汤和苓术,所以祛痰湿的力量要大一些,但是由于黄连的量少,所以适用于胃中郁热不太重

2)虚寒泛酸

《寿世保元》吴茱萸丸:苍术、吴茱萸、肉桂、陈皮、炒麦芽、炒神曲

用吴茱萸治疗胃寒泛酸,只是一个启发性的例子,临床上不当拘泥于此方,常法为制酸药(譬如煅瓦楞、煅牡蛎、乌贼骨等)与温热药同用,如理中汤加黄连。平时的食物里核桃仁、花生仁、萝卜都有制酸的作用

10. 痞硬

正常人吃完饭后虽然胀,但是腹部摸起来应该是柔软的,但是如果按上去有硬的感觉而且患者感觉有痛闷感,就可以称作是胃脘痞硬。从中医角度来分,一般有水饮、湿热、胃虚、胃寒的区分。

1)水饮结聚的痞硬

常舌胖大,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小便不利,有时舌上会出现白沙苔

方:枳术汤。张元素将本方中术的用量倍于枳实,李东垣把枳术丸加味及是枳实消痞丸。其实《儒门事亲》里也有枳术丸一方,由于丸是由荷叶包裹的,所以后世在方中增了荷叶,说荷叶有升胃气的作用,荷叶的这个作用其实在清震汤里也有体现。

2)湿热结聚的痞硬

湿热的痞硬,看舌头一般苔都黄厚,多伴有食欲不振,或有呕吐的症状,或兼有肠鸣腹泻。治疗时就可以考虑用黄连配伍干姜,一温一清,辛开苦降,譬如黄连泻心汤

11. 食欲不振

1)消导

消导就是消除和疏导的意思,适用于吃得太多或者是饱食后不注意休息导致饮食停留于胃中出现的一些胀满嗳气的症状,像这样的情况,伤肉者可用山楂,伤于面食或豆类的用莱菔子、神曲、谷芽、麦芽,伤于蛋类用陈皮,伤于酒者用葛根或者是枳棋子。

这里要强调的是,消导的目的,是消除胃中陈旧的食物,而不是像健脾药那样强化胃的功能,所以对于经常伤食的病人,消导药还当配伍健脾的药。比如尤在泾所讲的:饮食无停留在胃脘,可以用消导药治疗,但是要使这些药物发挥消导的作用,还要依靠胃气运行药力。一昧的消导还有损伤胃气之弊。

2)健脾

异功散、参苓白术散、资生丸都是常用的健脾的方

3)补火

补火以生土,《本事方》里就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人不愿进食,服用健脾药也不见效果,后来给予二神丸很快就好了,二神丸里的补骨脂和肉豆蔻两味药就有温补命门之用

4)养肝

肝气太旺或者是肝火太盛的人,常常会出现胸胁满闷以及胃中泛酸等症状,木克土或者是木不疏土都会出现消化上的问题

方:消谷丸:神曲、干姜、乌梅

李老治疗气血血滞所致迁延性肝炎的经验方:木瓜、三棱、莪术、生麦芽、生扁豆、刺蒺藜、生黄芪、乌梅、甘草

疏肝必先养肝

关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肝硬化出现腹水,大多数都是本虚标实的症状,若用十枣汤等攻劫之方药,嫌有虚虚之痹。故后期用药还当求平和,当温养疏导同用。李老的经验,治疗肝硬化腹水,养肝不用峻补而用酸温,疏肝不用柴胡而用麦芽,化瘀不用桃红而用山楂,和胃健脾用白扁豆玉竹而不用苍白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