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北京最美,最气势磅礴的一条路!
象天法地,坐北朝南,
九经九纬,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方正对称......
每一座宏伟的城市,都会有一条穿越时空的中轴线,在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眼中:“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
气魄雄伟的中轴线,全长7.8公里,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是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沿中轴线而建的宫殿城门及其周边的数十处皇家园林和民宅四合院,流淌着特有的皇家气象与恢宏严谨的文化意蕴。
自北京奥运会后,过去这十年里,北中轴线及其沿线各地可谓名声大振,飞速发展,而南中轴线,则被或多或少的忽略了,而就在近日,一条涉及南中轴线的重磅消息便传出了。
南中轴线
十年申遗路 贯通3公里
据悉,酝酿十年之久的北京古都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了北京市的重点工作;近日,市委领导就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
市委领导要求,中轴线申遗名录文本和保护规划要按照保护所需和专家意见滚动完善,并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老城整体保护规划等衔接好,尽快形成中轴线的全面保护规划体系。尽快出台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和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滚动实施综合整治五年行动计划。
而这风貌整治,将以中轴线南段为重点,打通正阳门到永定门3公里步行道,打造中轴线南段文化探访路线。
虽仅有短短的3公里,可南中轴线的这段路程,却几乎浓缩了京味文化,尤其是南城文化的全部精华。可谓移步换景,每一程都是掌故。
如今,走出地铁前门站,入目的是一片繁华景象......这得益于08年奥运会前的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大牌楼,步行街,铛铛车,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
世人皆知前门步行街是京城的一处文化地标,这里的历史脉络,还是要从高高的前门楼子说起!
南中轴风貌
风雨正阳门
正阳门又称前门,矗立在紫禁城的正南方,地处中轴线正中间,规模、建制居京城所有城门之最。
明清时,皇帝出宫,一般都先过金水桥,再出正阳门,寻常百姓则休想从这里通过。也因此,老百姓都称其为“大前门”,又有一说为“国门”。
正阳门始建于元大都时期,当时名为丽正门。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登基不久,才下令把元代的丽正门改名为正阳门,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牌楼,形成了'四门、三桥、五牌楼'的格局。
清军入关后,开始实行旗、汉分城居住的制度,内城房屋一律让给旗人居住,同时内城禁止开设戏馆,于是,大量汉人以及汉族官员便住在了正阳门外。
就连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汉族股肱之臣也概莫例外,他们都曾在正阳门外附近住过。大量人口聚集,久而久之,这里成为北京城最大的商业中心。
朝廷下令在这里建房招商,这就是今天廊坊头条这片地区的由来,当然,还是称呼其为大栅栏,大家会更熟悉些。
由此,经过有清一代的经营,内联升、马聚源、瑞蚨祥、同仁堂等知名买卖店铺布满了大栅栏的街头;
著名的八大胡同也渐渐孕育出来,赛金花、小凤仙、蔡锷、孙中山、鲁迅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纷纷与这里有了不解之缘,就连国粹京剧,也是在这里孕育。
1915年,已进入民国时代的正阳门迎来了一次关键的改造。时任“京都市政公所”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决定打通前门的东、西车站,并做出“拆瓮城”的方案。
1916年,正阳门改造竣工后,城楼南面呈现全貌。城墙上各辟两个门洞,东门洞直通户部街,西门洞直通刑部街。
改建后的城门,使正阳门和箭楼分割成了两个完全独立的建筑。城楼两侧各开两座门洞,铺成两条宽阔的马路,连接箭楼;箭楼东西两面加了两个悬空的白色月台,北面还修筑了两组可以登上箭楼的楼梯。
解放后,正阳门及箭楼也经过了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后,箭楼严重受损,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了全面大修。
1972年,地铁修到前门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地铁二号线。
几经翻修,几经整改,如今的前门大街华丽规整,大栅栏照旧繁荣,鲜鱼口美食云集,三里河蜿蜒流淌,北京坊汇集民粹精髓,更是后来居上!
前门大街一路向南,便是南城曾经的“金十字”——珠市口。
南中轴风貌
“黄金十字”珠市口
因地处前门大街与两广路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南北中轴线与两广路交叉处,是早年间京城外城最热闹繁华的地界儿,于是便有了个贵气十足的名字——“金十字”。
早年间的珠市口南北两侧称为“道儿南”和“道儿北”,好的店铺,好的戏园子,甚至是上档次的烟花柳巷、秦楼楚馆,都在“道儿北”。
一般在“道儿北”演出的演员,也是不会到“道儿南”去混场子的,如果真的为生活所迫混到了“道儿南”,再想回去怕是就难了。
正因如此,珠市口附近云集了大量的剧场和戏园子,堪称京城最早的演艺中心。
比如开业于1924年的开明戏院,“梨园泰斗”梅兰芳曾为戏院开业首演登台献艺;
还有杨小楼表演《霸王别姬》的“第一舞台”;
以及谭鑫培和陈德霖合演《南天门》的文明茶园......只是这些留存着知名艺术家们往昔芳华的舞台、剧场如今已经悉数不在。
谭鑫培
而:珠市口教堂、纪晓岚故居、丰泽园鲁菜饭庄等,算是为数不多存在至今的珠市口“遗存”了。
珠市口再往南,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天桥了。
南中轴风貌
“老北京的拉斯维加斯”天桥
天桥的称号来自于明清两代,皇帝拜祭天坛,出正阳门后,途经龙须沟上面的那座石桥。1934年在拓宽马路时,大清早就亡了,于是将天桥拆除,从此天桥“有名无桥”了。
而天桥在民间的出名,是在于清末发轫,民国年间成熟的天桥市场。
戏曲、曲艺、戏法、杂技的戏棚及场地遍布市场,各类食品与商业摊棚鳞次栉比,见天儿的游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天桥,就是民间乐园;
另一方面,这里官匪勾结、恶霸横行,妓女与嫖客的香艳往事,侠客与正义的传奇故事,天桥的色调,从来就是斑斓多彩的,一言难尽的。
天桥的“八大怪”并不仅仅是八个人,而是好几代,好几批的八个人,他们的绝活,他们的神话,使得天桥的故事代代诉说,无穷无尽。
说说从天桥的露天书场走出来的大师们吧:快板名家高凤山、琴书泰斗关学曾(关晓彤的爷爷)、评书大家连阔如、相声大师侯宝林、曲剧创始人魏喜奎等......真是天桥绣口一吐,就是半壁曲艺江山!
解放后,天桥的露天市场没了,耍把式的没了。天桥商场,天桥鞋城,天桥电影院,天桥剧场等地方儿,存储着几代北京人的记忆。
近些年来,“天桥演艺区”的规划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露天博物馆和小剧场,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现于世;
在天桥东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祀谷的天坛,近年来启动的天坛腾退、修缮工作,也是中轴线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最后,终于到了3公里南中轴线的终点——永定门。
南中轴风貌
重现荣光永定门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是外阜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堪称京师的南大门。
因为北边是用于皇家祭祀的天坛和先农坛,永定门很受统治者重视,历时明清两代,断断续续长达196年才算修建完毕。
昔日的永定门恢弘光鲜,有重檐歇山三滴水的楼阁,再配上最高最厚实的城墙,永定门的建筑规格是京城外城中最高的。
2004年,在被拆除近半个世纪后,重建的永定门城楼以“复古”的姿态再次亮相,永定门迎来了“改头换面”。
天桥南大街的扩建,永定门街心公园的规划,快速公交线路的开通,14号线以及8号线三期的陆续开通运营,永定门近10年来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如今,打通南中轴3公里步行道的规划已提上日程,南中轴申遗的脚步愈发快速,非同一般的南中轴,正在酝酿!
最爱大北京整理发布!
整理/壹月陆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