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说:对儒者,“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

对于孔门“可杀不可辱”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了。其实这是很长的一句话。

老夫子曾经这样说过儒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对一个儒者,你可以亲近他,但是不能胁迫他。可以接近他,但不能威逼他。可以杀死他,但不能侮辱他。他们住的地方不会奢侈,他们的饮食不会丰厚。对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指出来,但不能当众数落。

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

不要把上面第一句和第二句看作重复。“亲近”和“接近”是不一样的。从我们的人生经历来判断,遇到接近而威逼,这个拒绝起来不难。但遇到亲近而胁迫,有的时候可能还真的有点抹不开面子拒绝,因为抹不开面子,而在明知的情况下被胁迫。

所以,这两句话是不一样的,并非老夫子糊涂,重复说车轱辘话。

这段话中,特别令我感慨的,是对儒者“可微辩而不可面数”。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当事人是个“儒者”,儒者首先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君子。

见到儒者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而不是野腔无调地当面数落他——尤其恶劣的是当面、且当众,那就更糟糕了。

有句话叫做“说让人暖心的话,是高情商的体现。”

最近看《觉醒年代》,这是一部近年难得的精品之作。

我特别向往剧中文人之间那种争论:有理有利有节,观点激烈交锋,人品相互尊重。无论是新派与旧派的场上争斗、场下礼敬。又或者是同为新青年大旗下的两员干将的守常先生和适之先生,后来有观点上的分歧,但相处上,依然相互友爱、礼敬。这才是君子风范,令人神往。

我最近的非运动文章中,经常出现一个观点,就是我赞赏君子间的辩论。

同时,我骨子里十分厌恶无端争吵的场合和人们——特别是没有目的,为吵而吵的场合。

我数十年的眼光所及,凡是喜欢争吵的人,大都有“徒呈口舌之辩”的倾向,甚至专为呈“口舌之利”,就是show自己口才好,或者自己脑子快这样“优点”的成分。而往往这种所谓“脑子快”配上“口才好”,往往导致轻易“开枪”,把嘴变成了一把无端伤人的杀器。脑子越快,口才越好,刀锋就越锐利。

遇到没有明确目的的争吵的场合,我一般都选择避开。

如果两个都是“徒呈口舌之辩”的人相遇,结果是一场相互用恶毒的语言刺伤对方的悲剧。如果把这种手段用在儒者身上,一来,用粗暴对付温良,是一种造恶,伤害自己的福报。二来,儒者何许人也?他们必然是有学问,有格局,有见地,真要反击起来,那力量就大了去了。

你要是遇到孔子的弟子子路(仲由),你敢上去“面数”一下看看?恐怕早就一剑成全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