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接生婆 | 作者:代国强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杜老走了,昨天早上的事,永远离开了我们。
杜老是谁?他是坡头镇泰山村的一名老医生,名叫杜福生,小名叫杜立,我们都叫他立叔。提起杜老,思绪像开闸的洪水,一下想把要写的都说出来。在我的心中,他不只是一名医生,更是良师益友、老朋友,能说知心话的忘年交。年少叛逆的时候,有些话没法和父母说,就会和杜老唠唠嗑,每当这时,杜老总是会及时的为我指点方向,疏导心理。
他十八岁就去学医,学的妇产科,也就是接生的活,回村后当了一名赤脚医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整整接生了30年。我们村65岁以下的人到35岁的人基本都是他接生的。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谁家生娃都是在家生的,有事都去叫杜老。接生是免费的,主家对于他的回报就是一碗放了好几个鸡蛋的鸡蛋茶,洗洗手就走了。他没有一点架子,基本上有求必应,所以理所当然的就成了我们村的男接生婆。
在我的记忆深处,他总是穿着一身蓝色的中山装,眼镜总是挂在鼻子上,和你说话的时候总是稍稍一低头看着你,不说话的时候就默默坐着笑眯眯的慈祥地看着你。他穿着很简单,每次出门,头上总是戴一顶深蓝色的帽子,帽子上有按扣,按扣松开,帽子就戴得深一点,按扣合上,就成了一个鸭舌帽。到了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还要围上一条浅灰色的围巾,背着药箱,走路特别快,一般人跟不上他。他害怕耽误病情,所以病人都非常的相信他,特别听他的话,每次看病都很成功。
生活中他还是一个戏迷,他收集的戏谱有很多,都是自己动手摘抄整理装订,在他的书房中,码起来有一米多高,在心情好的时候,来一段名戏是常有的事。我俩还有一段戏缘,记得是1991年,我正上高二,感冒了去找他看病。他正在用剪刀在报纸上剪一首歌谱,我一看是电视连续剧《常香玉》的插曲《你家在哪里》。他熟练地剪下后用自制的浆糊粘到戏谱收集本子上。他自己能开谱,从前到后,唱一遍谱,又唱了两段词,我就跟着唱起来了。从这以后,我经常跟他学唱戏,我现在还收藏有三本他抄的戏谱。
他是风趣幽默的,有时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他会开点儿小玩笑。有的病人不是什么大病,他故意说的特别严重,胆小的一听吓哭了,他又赶快来哄人家:“没有事,小病,过两天就好了。”接着把病人高高兴兴的打发走了。
杜老为泰山庙的修建献计献策,还在我们村泰山庙上义务做讲解员,讲解员的资料都是杜老自己到处搜索寻找的。那个时候复印机还没有普及,有一次我在老外那里给杜老复印了讲解资料,杜老开心了好久。杜老都八十岁了还在发挥余热,讲泰山庙,讲杜八联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的火种代代相传。
杜老走了,全村人都很痛心。好多人在他生前住院期间都去看望他,跟他说说话,道道别,总有说不完的话。全村人都知道,是他把我们带到了人间。男接生婆也好,男妇产科医生也好,在我心里,都是对他的一种尊敬,他是爱的使者,他是平安的象征,他是幸福的来源。杜老,我们全村人永远爱戴您,怀念您。

作者简介:代国强,河南济源坡头镇泰山村人。爱好书法,喜欢练字,喜欢写文章。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