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胃肠道疾病导读—猫嗜酸性皮炎
定义/概述
猫嗜酸性皮炎(Feline eosinophilic dermatitis)或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eosinophilicgranuloma complex,EGC)是一个容易令人混淆的术语,该描述是临床相似的四种不同病征的疾病复合体,这些病征是依据发作频率、进展(同时发生或复发)及对抗炎治疗的反应来进行疾病区分。EGC是一种疾病描述,而不是一个疾病诊断。
嗜酸性斑块(Eosinophilic plaque)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
无痛性溃疡(Indolent ulcer)
过敏性粟粒性皮炎(Allergic miliarydermatitis)
病因/病理生理学
嗜酸性斑块:超敏反应,多数因昆虫(蚊、蚤)、食物或环境过敏引起,可因机械性创伤而加剧。
嗜酸性肉芽肿:病因多样,包括原发性、遗传性、过敏。
无痛性溃疡;可能与过敏和遗传有关。
过敏性粟粒性皮炎:不一定是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EGC),出现过敏反应时非常常见(最常见跳蚤过敏)。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斑块、过敏性粟粒性皮炎的主要浸润细胞,无痛性溃疡除外。
无痛性溃疡最常见于过敏和寄生虫,炎性反应中普遍发挥作用。
数个报道显示嗜酸性肉芽肿和无痛性溃疡可能与遗传有重要关系。
有人提出与嗜酸性粒细胞调节的遗传性功能障碍有关的观点。
受影响的系统
皮肤/外分泌
胃肠道:口腔
症状/病史
无品种倾向
嗜酸性斑块:2-6岁
遗传性/特发性嗜酸性肉芽肿:1岁以下
过敏性疾病:通常1岁以上
无痛性溃疡:无年龄倾向
雌性好发
四种症候群都可能急性自然发病,还可能同时出现一种以上症候群
嗜酸性斑块出现之前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嗜睡
临床症状经常起伏变化
部分地区的季节性发病提示接触昆虫或环境过敏
四种综合征的区分依赖于临床症状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临床特征
嗜酸性斑块:脱毛、红斑、糜烂或界限清晰的陡壁斑块,好发于腹股沟、会阴部、大腿外侧、腹部,外观潮湿或闪亮,常见局部淋巴结病和继发感染(图19.1)
嗜酸性肉芽肿:共5中情况,有时重叠出现
‐大腿后部明显的线性分布(线性肉芽肿),触诊比眼观明显
‐随机分布的单个或多个融合的斑块,鹅卵石样或表面粗糙的溃疡,白色或黄色,可能提示胶原变性(collagen degeneration)
‐唇缘和下巴肿胀(“噘嘴”)(图19.2)
‐脚垫肿胀、疼痛、跛行(2岁以下猫最常见)
‐口腔溃疡(尤其是舌头、上腭、腭弓),猫出现吞咽困难、口臭、流涎
无痛性溃疡(侵蚀性溃疡):典型的凹陷和硬化溃疡,颗粒样橙黄色,局限在上唇鼻中附近,常见继发感染(图19.3)
过敏性粟粒性皮炎:多个褐色或灰色痂皮,红色丘疹,触诊比视诊明显,可能伴有脱毛,常见于瘙痒,好发于背部,可能伴有继发性毛囊炎。
图19.1 8岁势家养长毛猫的肛周嗜酸性皮炎,继发细菌感染和自损
图19.2 7岁绝育家养短毛猫下巴前部肿胀,外观呈噘嘴样外观
图19.3 6岁去势家养短毛猫上唇部增厚和侵蚀性的无痛性溃疡,邻近鼻中,橙黄色外观伴胶原胶原变性
鉴别诊断
包含综合征的其他几个类型
疱疹病毒性皮炎
FeLV/FIV相关性皮炎
无反应性病灶(Unresponsive lesions)
‐落叶天疱疮
‐癣菌或深部真菌感染
‐蠕形螨
‐细菌性毛囊炎
‐肿瘤(尤其是转移性腺癌、鳞癌、皮肤淋巴肉瘤)
诊断
CBC:轻度至中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生化和尿检大多正常,FeLV和FIV血清学检测大部分呈阴性
诊断步骤
病灶压片: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板块和无痛性溃疡常见细菌(图19.4)
昆虫过敏:控制寄生虫(尤其是跳蚤)有助于排除跳蚤过敏或蚊子过敏
食物的皮肤副反应:限制成分的食物试验,然后尝试激发试验产生新病灶
异位性皮炎:皮内测试或血清学检测
皮肤组织病理学:用于确诊和区分各种EGC综合征
病理
嗜酸性斑块:严重的表皮和滤泡性棘层细胞水肿,嗜酸性粒细胞胞吐作用致粘蛋白增多,血管周围或真皮内弥漫性存在强烈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皮侵蚀、溃疡
嗜酸性肉芽肿:分散凋亡的角质细胞和表皮棘层细胞,明显的局灶性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胶原变性(“火焰征”),结节性或弥散性肉芽肿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和巨细胞浸润
无痛性溃疡:表皮或粘膜严重溃疡,伴纤维化皮炎和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很少出现显著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过敏性粟粒性皮炎:皮肤糜烂和坏死灶分散,伴明显的嗜酸性结痂,真皮血管周和间质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
大部分病例的首要任务是恰当的跳蚤管理
除非严重口腔疾病影响水分摄入,否则无需住院
除了药物干预之外,识别并处理潜在抗原
大部分异位性皮炎患猫采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有效,但更倾向于激素长期控制
通过行为矫正±转移注意力减少动物过度理毛造成的病灶
药物选择
嗜酸性斑块和无痛性溃疡:使用抗生素后可能会改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5mg/kg/bid、克林霉素5.5mg/kg/bid、头孢氨苄22mg/kg/bid、磺胺甲氧苄氨嘧啶10-15mg/kg/bid
甲基泼尼松龙:20mg/猫,两周一次(如果需要),重复给药可快速脱敏,但不建议长期治疗,重复给药增加糖尿病风险
泼尼松龙(2-4mg/kg)、地米(0.1-0.2mg/kg)、曲安奈德(0.1-0.2mg/kg)首次给药后,逐渐降低至控制病灶所需的最低剂量和最低给药频率。
环孢素:首次剂量7.3mg/kg/d,之后逐渐降低至控制病灶所需的最低剂量和最低给药频率
局部给药:单病灶可用肤轻松/二甲亚砜(fluocinolone/dimethyl sulfoxide,DMSO,乳液),不实用或可能对大范围病变的病患造成全身反应
替代方案
苯丁酸氮芥0.1-0.2mg/kg/PO/q48-72h
无痛性溃疡:α-干扰素300-1000IU/PO/d,连用7天,停药7天。疗效有限,罕见不良反应,无需特殊治疗监测
多西环素5-10mg/kg/PO/d
醋酸甲地孕酮2.5-5mg/PO/q2-7d,不良反应明显(糖尿病、乳腺癌、表皮萎缩),仅限严重、顽固病例使用
护理
口腔嗜酸性肉芽肿复合物患猫需要止疼药,并鼓励进食
饮食
患有过敏疾病的患猫使用低过敏处方粮可能会有所获益,发生口腔病变时软质罐头食物的耐受度会更好
根据药物处方进行治疗监测(如,免疫抑制治疗初始和之后的每6-12个月一次检查CBC、生化、尿检+培养) 猫: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以避免过度免疫抑制,动物必须是FeLV/FIV阴性,如果治疗期间暴露于弓形虫可能会导致病患死亡
恰当的跳蚤管理可避免某些病例复发
并发症取决于所选的治疗药物 泼尼松龙与糖尿病或充血性心衰有关
苯丁酸氮芥:骨髓抑制、呕吐±腹泻、罕见神经毒性
醋酸甲地孕酮:糖尿病、乳腺肿瘤±表皮萎缩
若能找到和控制病因,则可治愈 大部分病变无论是否进行治疗都可能会时好时坏,可预料到可能会不定期复发
一旦病变消退,尽可能将药物降低至最低剂量(如有可能,停药)
遗传性疾病患猫的病灶有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后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