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玩易窝
玩易窝距修文县城中心约1公里,位于龙场镇新春村,在吴家湾与毛栗园之间的一座约4米高的小山丘下,原为修文城廓十二景之一,有“玩易奇观”之称。玩易窝为一个天然小溶洞,高3米,最宽处4米,深20余米。它的东面是清秀挺拔的天马山,南面是三座相峙的三角山,东南临巍峨耸立的九层坡,洞左侧不远处有终年不竭、碧波荡漾的陶家龙潭。玩易窝是修文较早的一处历史文化遗迹,1985年被列为修文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后升格为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与阳明洞同时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正德元年(1506) 十一月,王阳明因戴铣、薄彦徽等21人蒙冤被害一事,上疏援救,向皇上提出“宽恕赦免直言规劝的官员,罢免除掉弄权作恶的奸宦”的意见,因而得罪了当时把持朝中大权的太监刘谨,被廷杖四十后,关进监狱中一个多月。后来又被刘谨假传圣旨,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龙场驿是明代洪武年间贵州著名的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所建“九驿十桥”之首驿,当时驿站规模较小,非常简陋,只有驿丞一人,没有其他固定人员,凡事都要驿丞亲自料理,是一个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的驿站。
王阳明于正德二年(1507)六月到达龙场,当时的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彝族)担心水西驿传将来为朝廷腹心,然后改土官为流官,对自己的政权不利,准备减去龙场九驿,所以对驿站不予维持经费和不以维修管理,任其破败,驿站实是名存实亡。王阳明初到龙场时,因无处居住,便住到离驿站不远的一个天然小溶洞里,这个溶洞下面有一个石罅,很象一个天然墓穴,王阳明称之为石墎,继后在洞内住宿生活,研究《易经》和程朱理学,取洞名为“玩易窝”,并写了一篇《玩易窝记》。记中有“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其间”的描述。
王阳明刚到龙场的时候,环境险恶,条件艰苦,一想到自己从京城的一个兵部主事,贬到一个偏僻边远的地方当一个未入流的驿丞,心灰意冷,极为烦恼。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想到古代圣贤,哪一位不是历经种种磨难,最终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一切的呢?他认为对于得失荣辱,都能够超脱,只有生死这一念头,还没有看透。于是对着玩易窝下面的石墎说:圣人遇到了这样的绝境时,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等待命运的安排了。他这时的心态是如果在这里死了,就把住的这个石墎当作墓穴,直接把他埋在这个小石洞里面就可以了。以此表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从此,他白天黑夜端正静坐,内心澄清静默,以求得清静守一。时间稍久,心胸洒落,可跟随他的两个童子都病了,王阳明自己担水、砍柴、做饭来给他们吃。又恐怕他们心中郁闷不愉快,就给他们唱歌吟诗,唱越曲,说诙谐的笑话,使他们忘掉病痛和生活的苦难。而自己反复体会圣人处于极端困苦和危险环境时的心态,用周文王被拘留而演《周易》,孔子遭厄运而作《春秋》,司马迁受腐刑还写《史记》,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玩味《易经》中“精华糟粕一致,内心外在合一,把艰险视坦途”的真理,领悟古代圣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在生死关头保持平静和乐观的心态,于是潜心研究《易经》和程颐、朱熹的理学思想,厚积薄发。忽然在一天半夜里终于彻悟“格物致知”宗旨,在睡梦中好像有人和他说话,他突然从稻草铺就的地铺上跳跃起来,把两个随从童子都吓惊醒了,恐慌地揉着眼睛看着他。这时他才明白:圣人的大道就在自己的本性里,以前向外在的事物寻求理是错误的,“心即理”也;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件事。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由此创立了“心即理”“知行合一”新学说,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担心第二天忘记,立即提笔在岩壁上写下 “知行合一”四个大字。并且默记《五经》中的观点来加以证实,结果完全吻合,后来写了《五经臆说》四十六卷。因洞内太狭窄,又住宿又生火煮饭,极易不便,在当地少数民族朋友的帮助下,就在洞侧搭建了一个草棚居住。在他的《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一诗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状况。当年秋天,他寻找到龙岗山“东洞”,比玩易窝高大宽敞,便迁往龙岗山居住,后在那里建“龙岗书院”开始讲学。
现在还有不少专家学者不知道王阳明悟道的玩易窝情况,在所著的书和在讲座中说:王阳明在龙场、在阳明洞为自己做了一只石棺,自己躺到棺材里面去,闭眼沉思,体会“死亡”,一个星期后悟出大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该给以纠正。
清代后期,在玩易窝顶部建有一座“玩易亭”,著名楹联家刘玉山题有对联一幅,为“此间安乐可居,羡先生机变能观,终感得露湛金鸡,赦颁羑里;以后文明肇启,喜我辈追寻有自,最难忘风高石马,泽被黔州”。亭子由于长期无人管理维修,自然破坏严重,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场风雨中倒塌。玩易窝小山丘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也被附近农民开山取石炸为平地,洞内堆满碎石垃圾,洞口前面和左侧为两户村民搭建的猪圈、厕所,臭气熏天,粪水往洞内淌。1989年清明节前,国际阳明学研究大师、日本九洲大学名誉教授冈田武彦等到阳明洞参观考察,接待人员因此不敢带他们到王阳明悟道的玩易窝去参观。1996年11月19日,冈田武彦先生88岁高龄第二次来到玩易窝考察,站在洞下石墎中流着泪说:当年阳明先生从北京到龙场,至少要走半年,是多么的艰辛。并在龙场这样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还能悟出大道,为人类追求真理。昨天早上我们从日本乘座飞机中午到上海,还休息两个钟头,吃中午饭,下午乘机到贵阳,晚上就到龙场了。今天我们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当时在场的人听了,都非常感动。
玩易窝虽然在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重视层度不够,未予培修管理。1989年初,笔者有幸从事文物管理工作,曾几次到玩易窝查看,准备争取资金先清理出洞内垃圾,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未能实现。1994年时,修文县委宣传部长卢永康和笔者找到经费稍好一点的修文县供电局,希望资助一点经费培修玩易窝,供电局同意资助2000元钱,钱虽然少,但总算得了点经费。于是笔者带着文物管理所的工人刘德华到玩易窝,从垃圾与洞顶缝隙间爬进洞内,查看垃圾的数量,以便找人施工。当笔者用双手按着又脏又臭的垃圾爬下去的时候,头碰了几下洞顶,头发把顶上黑色的灰尘都擦掉了,用手电筒一照,好像有刻字的痕迹,笔者在衣袋拿出手巾擦开黑灰,隐隐约约看见是“阳明玩易窝”5个字,下面还有部分小字看不清楚,于是决定第二天再来清理。次日,笔者又和工人刘德华带上毛巾、刷子在前面村民家要了一盆水,先用刷子刷后,再用毛巾擦干净,终于看清楚了洞顶上的字,上面是楷书的“阳明玩易窝” 5个大字,下面是“夷居游寻古洞宜,先贤曾此动遐思,云深长护当年碣,犹是先生玩易时”一首的七言诗,落款是明万历庚寅(1590)龙源安国亨书。这5个字和这首诗是贵州史书上未曾记载的,更能证实王阳明曾经住过的玩易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为了使这幅摩崖能让人们清楚地看见,我又买红色油漆来填上颜色。后来笔者又找来两个当地70岁左右的村民,问他们知道洞里还有其它字没有,老农说还有刻有“一合行知”几个大字,被开山采石炸掉了,是谁写的记不清了。问他们读过几年书,都说没读过,只是在1958年和1959年扫盲时认得几个字。笔者就知道是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大道“知行合一”四字,可惜已被毁坏,无法考证是王阳明手迹或是后人所刻。在民国《贵州通志》金石志中,记载有“阳明玩易窝”五字为阳明先生书,在《清一统志》《续黔书》《贵阳府志》上也有这样的记载,由于阳明玩易窝小山丘被炸平,已经看不见了。
笔者找工人把洞内的碎石、淤泥清理完毕,用车拖走后,发现洞下面当年王阳明把石墎当成天然墓穴的小洞仍然存在,于是铺设下洞的石阶,洞内石板,对周围环境进行了整治,恢复民国三十五年(1946)兴义何辑五书“阳明玩易窝”石碑一通。亲自栽种梓木、冻青、竹子进行绿化,现在梓木的胸径已有20多厘米了。
1996年时,笔者争取到上级部分资金,拆迁洞侧两户居民,新征部分土地,修建了围墙。1999年又争取资金,在洞侧重建重檐六角攒尖顶“玩易亭”一座,供游人小憩。本想再筹资金把清代、民国后学所作《访王文成玩易窝》《咏玩易窝》《游玩易窝有感》等诗文刻碑竖于玩易窝,供游人观阅,由于本人已经不是文化、文物部门负责人,并涉及规划、设计、报批手续等原因,虽有企业家愿意捐资,却不能实现。
2009年时,修文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建设局负责重新规划设计,建设局和文体广电局共同负责建设,把重檐六角攒尖顶“玩易亭”推掉,用水泥块垒砌假山,一是规划设计未报省、市文物部门,二是规划设计不符合原貌,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省、市文物部门责令停工,损失近百万元。2017年1月,修文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新开工建设“玩易窝遗址公园”,现已完成规划和征地撤迁工作,相关正逐步进行,预计2018年完工。
玩易窝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一个重要处所,是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一处历史文化遗迹,每年仍都有许多中外学者到该处来拜谒游览,仍是贵州阳明文化参观、考察、研究和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