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杰:三才思维诠解及应用董氏奇穴
三才思维模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源于《周易》。《易传·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此种思维方法之后为《内经》吸收融会成为其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内经》的“人与天地相参”,通过天(上)、人(中)、地(下)的分位与联系,引导人们随时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整体。由此去观察分析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此一思维方法用于中医的许多方面必须因地、因人、因时而异,从整体到部分系统的认识生理、病理,从而达到正确完善的治疗。
这里谈谈个人应用三才思路解析及发挥董氏奇穴的方法。
一、部位分三才,分治上中下三焦病变
每个局部都可分为三部分,即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诊治头部及心肺疾病,中部诊治牌胃肝胆疾病,下部诊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每一部亦皆有倒象,便成为上部诊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中部诊治续胃、肝胆疾病,下部诊治头部及心肺疾病。这些在太极篇章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略加提要。
(一)头面
头面部的三才划分,一般是以两眼以上至额头主上焦;两眼以下至鼻准为中焦,主肝肝胆脾胃,鼻准以下至下巴为下焦。
根据每一部位曾有正象及倒象,头部也有倒象,则承浆之下以应喉部;口应心脏;人中应食道;鼻应胃;眼周应肾;额部应肠;额顶应膀胱、子宫。这些与太极思路有交集,在太极思路篇已经有过介绍了。
每个局部也都可分为三部分。即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诊治头部及心肺疾病,中部诊治脾胃、肝胆疾病,下部诊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例如将手抬高举起,从腕至肩为正象,则手臂之前部治上焦头面心肺病,中部治中焦脾胃、肝胆疾病,下部治疗下焦肾与膀胱下肢疾病。如前臂前部之内关穴治疗心悸,前臂中部肝门治疗中焦病肝炎,前臂下部之心门治疗下焦病膝痛及尾椎痛。
四肢部位也有倒象,将手自然下垂,则可谓之为倒象。从倒象来看,也是上部诊治头部及心肺疾病,中部诊治脾胃、肝胆疾病,下部诊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如此则手臂之前部能治下焦肾与膀胱下肢疾病。中部治中焦脾胃、肝胆疾病,下部治疗上焦头面心肺病。例如支沟穴能治疗便秘甚效,心门治疗心脏病甚效即是显例。其他部位如手掌、上臂、小腿、大腿部也是如此。
(三) 手部及掌部
整个手掌从三间至后谿穴作一连线,为腰脐线(即智慧线与感情线之方亭区域)主中焦,位在这条在线的穴位皆能治疗腰痛。正象则此区域以上主上焦;此区域以下主下焦,同样手掌也有倒象,则为此腰脐线(方亭区)以上对应下焦及阴部;腰脐线以下至掌根间对应上焦头面。
第二掌骨侧,也可分三才即分为三焦。从掌指关节(头穴)开始,到腕掌关节(足穴)止,只分三部分,即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治头部及心肺疾病,中部治脾胃、肝胆疾病,下部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本人常用大白治头面病;用灵骨治坐骨痛,合谷治腰腹病;用大白与合谷中间的大合穴治心胸烦闷失眠等。
二、穴位分三才,合治上中下焦病
在董氏奇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按天地人三才命名及排列的。例如前臂有天士、地士、人士三穴;后臂有天宗、人宗、地宗三穴;小腿有天皇、人皇、地皇三穴。有些穴位虽然不是以三才命名,但穴位呈上中下排列亦可谓为三才。
上述穴位皆以穴组形式成穴,亦即所谓的倒马针,也就是三个穴为一组穴位,治疗的疾病也以群组为主,例如驷马上中下治疗肺脏之疾病,包括呼吸系统之咳喘,肺脏象所主之鼻病皮肤病,常一起三穴并用。又如天黄明黄其黄治疗肝脏之疾病,包括肝病肝炎,血液病及动风之病如头晕震颤之病等,也是常常三穴一起同用。
三穴一起同用,三穴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焦,这样上中下穴一起同刺,就有全身病一起同治的意义在。
此外,在手掌上有纵三焦与横三焦,例如针大白或灵骨穴深针则穿过食指上焦、中指中焦、无名指下焦而三焦皆治,针三叉三穴深针则穿过感情在线焦;智慧线中焦而抵达下焦亦三焦皆治。
三、针谋分天地人活远近之病
一般来说,浅刺治近部病,深刺治远部病。我在针临床时更多重视三分法,也就是刺入穴位之深度分天人地三部。针刺分三部有另一种意义,针刺至浅部天部,多治局部之病。尤其是新病,因多只有阳气损伤,刺之泻阳邪就不必深刺。针刺至中部人部治疗稍远处病,针刺至深部地部治疗更远处。例如在四肢取穴刺至中部人部多可治躯干之病,刺至地部多可治远处四肢之病或较深之内脏病或久病。
即以足三里(四花上穴)为例,足三里可以治疗全身许多的疾病,针刺多深能治什么病井未见资料记载,一般而言,刺足三里针五分至一寸在天部可治腿痛腿病,针至人部约针一点五寸可治肠胃中焦之病。足三里深刺久留是治疗心脏疾病及气喘非常有效的穴位,这就要针到地部约二寸左右。我常用足三里治口眼歪斜非常有效,一般至少针入二寸,针尖向上斜刺效果尤佳。董氏奇穴之灵谷可治疗甚多疾病,作用及疗效与深浅有关,治疗近部病只要针至天部,治疗躯干腰部病则宜针至人部,治疗坐骨神经痛宜针至地步深度,疗效较佳。
四、手法分天地人泻实补虚
进针深度分天地人(浅中深)三部,其治疗作用意义,在于治疗效果达到地方的远近,而手法也分天地人(浅中深)三部,其治疗作用则有补虚泻实的治疗意义,这种三刺法也可以说三才刺,就是说一个穴可分为天地人三部,也就是分浅中深三部,然后在浅中深三部运用手法。
《灵枢经·官针》说:“所谓三刺,……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而后制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这是说所谓三种不同的刺法,首先是浅刺到皮肤,可疏泻卫分浅表的阳邪;再刺较深可以疏泻营分的阴邪,最后刺入极深度较皮肤的浅层略深一些,刺进肌肉而不到分肉之间,就可以通导谷气,达到补虚泻实之效。《灵枢经·终始篇》也说: “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止而至。”
几十年来我最常以此手法治病,不论十四经穴或董氏奇穴,皆以此法针之,进针看似一次刺入,实则分为三阶段,进入到天部稍作捻转,再继续深入至人部,再稍作捻转,最后在深入至地部,再稍作捻转后留针,只是动作稍快看似一刺完成,虽说不用补泻,然已寓补泻于其中,这样三阶段的进针法,病人不会感觉刺激太重,就不会有惧怕及不良反应。只会有好的效果。由于董氏奇穴以“应”“象”为主体,本身即能达到平衡,不谈补泻,而此种针法不刻意的针对补泻,却在平补平泻中达到了先泻后补的作用,最后得到平衡,补足了董师没有补泻手法的不足。
五、深浅留针因适宜
针刺深浅必须适当,才能袂邪治病,针刺手法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则系根据体质之胖瘦,因时则系根据时令季节之夏冬而不同、因地在此可以不必当做地点,而可当作病位、穴位、主治远近定针刺深浅。
留针长短亦可根据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则系根据年龄及体质、因时则系根据夏冬而不同及新病久病而定。因地在此亦不必当做地点,可以以病位、穴位、主治远近定留针久暂。
六、小结
三才穴法的综合应用,可以使穴位的应用发挥到极大,所谓极高明于平常,例如前臂前部之火串穴治疗气虚心悸,倒象又能治便秘等。前臂中部肝门治疗中焦病肝炎,手足对应则能治小腿抽筋小眼疲痛。前臂后部之心门治疗下焦病膝痛及尾椎痛,倒象则能治心悸心肌炎心脏病等。如此一个穴仅就正象及倒象之三才三焦的对应用施治,就能治疗许多病。又一个穴位因为针刺深度的浅中深不同又能治疗远近不同的部位病变还能因在浅中深不同部位留针施术,又有补虚泻实的治疗作用,如再结合经络、太极、五体(皮脉肉筋骨)所在,又能治更多的病,可以把一个穴的应用发挥到极大,这是一针疗法的极致。
总之,善用三才方法于针灸,有助于活用经穴,对经穴之发挥亦有着一定的启示启发作用,可以使经穴的运用及效果发挥得更广更高更深。
(本文选自董氏奇穴第一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