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4精诚至治感天动人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4精诚至治感天动人

题文诗:

庄公好勇,不使斗争,国多难,其渐至于,

崔杼之乱.至精所动,若春气生,秋气之杀,

驰传骛置,不若此亟.君人犹射,于此豪末,

于彼寻常.慎所以感.荣启期弹,三日乐,

感于和也;邹忌一徽,威王夕悲,感于优.

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

法设赏,不能移风,易俗也者,诚心弗施.

甯戚也者,商歌车下,桓公者,喟然而寤;

至精至诚,入人深矣.乐听其音,则知其俗;

见其俗则,知其化也.丘学鼓琴,于师襄而,

文王志,见微知明.延陵季子,听鲁乐知,

殷夏之风,论近识远.作之上古,施及千岁,

而文不灭,况于并世,化民乎.汤之时,

七年旱,身祷桑林,四海云凑,千里雨至.

抱质效诚,感动天地,神谕方外,令行禁止,

岂足为哉.古圣至精,于内,外忘好憎,

出言副情,发号明旨,陈以礼乐,以歌谣,

业贯万世,而不壅塞,横扃四方,而不穷尽,

禽兽昆虫,与之陶化,执法,施令乎.

【原文】
  故齐庄公好勇,不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至于崔杼之乱。项襄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昭奇之难。故至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虽驰传骛置,不若此其亟。故君人者,其犹射者乎!于此豪末,于彼寻常矣。故慎所以感之也。

  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邹忌一徽,而威王终夕悲,感于优。动诸琴瑟,形诸音声,而能使人为之哀乐。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其诚心弗施也。甯戚商歌车下,桓公喟然而寤,至精入人深矣!故曰: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谕文王之志,见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听鲁乐而知殷、夏之风,论近以识远也。作之上古,施及千岁,而文不灭,况于并世化民乎!
 
  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抱质效诚,感动天地、神谕方外,令行禁止,岂足为哉!古圣王至精形于内,而好憎忘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旨,陈之以礼乐,风之以歌谣,业贯万世而不壅,横扃四方而不穷,禽兽昆虫,与之陶化,又况于执法施令乎!

【译文】

所以,齐庄公好养武士和穷兵黩武,尽管他并没有要百姓互相争斗,但国家就是多灾多难,致使后来崔杼弑君作乱。楚襄王专淫好色,尽管他并没有公开宣传色情,但民众却淫乱昏昧,最后发展到国土丧失、逃离京城的灾难发生。所以最精粹的精神感化作用,就像春天生长、秋天肃杀一样,哪怕是驿马传递,都不如它快速。所以,治理国家的君主,大概就像射手一样,瞄准发射时的毫毛之差,都会造成极大误差的后果。所以要慎重地对待精神感化这一事情。
    荣启期弹奏一支乐曲,孔子听了快乐三天,这是因为孔子受到了曲调平和之情的感染。邹忌挥手弹拨一曲,齐威王听了悲伤一整夜,这是因为齐威王受到了曲调忧伤之情的感动。人在琴瑟上的弹奏,感情通过乐曲声音表现出来,人听了后就会引起悲哀或快乐。颁布法令、设置奖赏而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是在于实施赏罚制度的人没有随之推行他的诚心。

宁戚在牛车下唱起商调歌曲,齐桓公听后感叹醒悟,明白了宁戚的苦衷,终于任他为官,可见最精粹的精神感化作用是多么地大啊!所以说,能听懂看懂音乐舞蹈,也就能知道了解这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风俗习惯,也就明白它所具有的感化作用。孔子向师襄学习鼓瑟弹琴,并从中明白了周文王的志向,这是孔子通过音乐语言而领悟出的主题内涵。同样,延陵季子从聆听欣赏鲁国的传统音乐中了解知道殷商的风俗习惯,这是延陵季子通过今天近世而认知到遥远的过去。这些创作完成于上古的音乐诗篇,流传千年而不磨灭,还能给人以启迪和影响,更不用说这些音乐在当时的感化作用了。
     商汤的时候,连续七年干旱,汤王亲自到桑林向神祈祷,以自责来感化天神,因而很快乌云密布四海,大雨降临千里大地。所以说,怀着质朴真诚之心,就能感动天地,神奇般地感化所有一切;所以靠行政命令来规定人们干什么不可干什么,哪有上述如此神奇的功效!古代圣王将最精粹的精神形成保存在内心,又将好憎之情抛到九霄云外;他言论符合真情,号令则阐明仁慈的旨意;他通过礼乐来陶冶民性,用歌谣来讽喻民风;他的这种精神感化功业持续贯通万代而不会停止、横贯跨越四方而不会穷尽;就连禽兽昆虫也随之受到陶育感化,更何况由这样的圣王执法施令,天下谁不听从感化?

(0)

相关推荐

  • 伪君子论

    陶扬鸿 或斥伪君子,而甘为真小人,其实真小人愈伪,伪君子伪以迹,真小人伪以诚.何谓也? 伪君子犹有羞恶廉耻心,有羞恶廉耻心,则犹有恻隐心,犹畏名义,而不敢悍然为恶:犹存天良,而不敢一意行凶也.彼犹外饰 ...

  • 【第409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4章》孔子到武城因何“莞尔而笑”?

    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4章>孔子到武城因何"莞尔而笑"?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音wǎn)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

  • 松颜读庄子:《养生主》之三

    正文+直译+注释+发散 庖丁:庖人丁.丁:本"钉子"--强壮--成年男子.不必细究. 砉: 多音字:huā: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xū :皮骨相离声(騞:快速割开) 如上,为 ...

  • 【桑林】舞

    舞名:乐名,地名.传说<桑林>是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时代的乐舞:用以祭天.祭祖及祈雨.桑林也是地名:据载商朝时曾逢大旱,七年不雨,汤王曾拟以身殉而祈雨于桑林.因此桑林被商 ...

  • 礼乐文化的由来: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清代学者淩廷堪说过:"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8孝悌信诚道简易行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8孝悌信诚道简易行 题文诗: 入孝于亲,出忠于君,皆知其义,使陈忠孝, 鲜知所出.凡人思虑,先以为可,而后行之, 其是或非,愚智以异.人性贵仁,莫急于智. 仁以为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7仁智合正可权尽权

    题文诗: 遍知万物,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 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类,智不可惑. 仁者虽在,断割之中,其所不忍,之色可见. 智者其虽,烦难之事,而可见其,不暗之效. 内恕反情,心之所欲,不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6圣人行方守约正教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6圣人行方守约正教 题文诗: 成康王继,文武之业,守明堂制,观存亡迹, 见成败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 行不苟为,择善后从.由此观之,圣人行方. 孔子之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5圣人心小志大智圆

    题文诗: 古王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 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为未足, 故唐尧置,敢谏之鼓;舜而以立,诽谤之木; 汤而以有,司直之人;周武王立,戒慎之鞀. 过若豪厘,既已备之.圣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4慎微志大行方事鲜

    题文诗: 圣人之论,其心欲小,而志欲大;其智欲员, 而行欲方;其能欲多,而事欲鲜.心欲小者, 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欲; 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 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3真法适时至政利民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3真法适时至政利民 题文诗: 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渔不涸泽, 猎不焚林.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布于野也; 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也;鹰隼未挚, 罗网不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2君养有度因地制宜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2君养有度因地制宜 题文诗: 民之为生,一人耒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 卒岁之收,每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 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上,征赋车马, 兵革之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1取民有度同乐无哀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1取民有度同乐无哀 题文诗: 租敛于民,人主者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 知饥馑数,有余不足,然后乃取,车舆衣食, 供养其欲.高台层榭,接屋连阁,非不丽也, 然其民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0令行禁止利民防害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20令行禁止利民防害 题文诗: 好善乐正,不待禁诛,自中法度,万民无一. 下必行令,从之者利,逆之者凶,唯令是从, 唯命是听,日阴未移,潜移默化,海内绳被. 握剑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