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风

清早送完夕到门店,哼着歌找出钥匙,开门,蹲身放锁...猛然间看到离我手指10厘米的地方----灰色的----一个活物...“啊!”瞬间就扔了锁,毫不夸张的说,若不是有嗓子挡着,心脏就得蹦出来了...是一只小小的壁虎...虽然,虽然这小家伙瞪着一双无辜的眼睛望着我的样子也有点可爱,但是作为一个资深的“见虫一秒怂”,我真的一大清早就差点被吓死啊...

睡前自省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走神到省他人的方向去了

...结果发现身边与我走得比较近的朋友几乎都挺倔强的,各有各的坚持。我是一直觉得倔强这个品质应该算作优点。一般倔强都会伴随着坚韧,只是有时候也难免会有把握不好这个度的时候,就会带点偏执。

生活中所有超越实用性的美,要么是免费的,比如夕阳、比如星辰、比如山海、比如云雨...要么就一定是比实用器物更贵的。

这一价值规律也体现在餐食中。

无论西餐,中餐,如果只是为了吃饱,很容易,从一个烧饼一个馒头到一套盒饭、一份路边小店的炒饼米线...总之,一块钱到十几块钱,干净就好,熟了就好。至于食物的成色、盛放的容器、进食的环境、店面的服务等等,就完全不能追求了。

倘若想要在解决填饱肚子这项生理需求的同时追求嗅觉、味觉、视觉以及意念层面的享受,也就是要吃得“美”,那就真的是要“贵”了。这个“贵”首先是稀缺性的体现,只是有很多时候恰也能体现在价格上,但绝不是价格就能代表的。

环境和服务的升级相对容易一点,食材(节令与做法)与容器(器型与材质)的选择就则体现了品质追求和审美,且有“道”的融入。所谓“道”其实就是顺应自然,比如现在的香椿,就是这么几天好吃,就吃这几天的,不会因为自己“不差钱”就全球性的大采购,任意时节的胡吃海喝...当然,还有最最高级的,那就是在具备前面两点的同时,花费足够的时间和心思(小火慢炖煲了八小时的汤与速成品勾兑的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昨天看到一个餐馆门口立着非常显眼的牌子上书四个大字:“不做快餐”...

每每和朋友聊起广东、川府、江浙等地的众多好吃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南北方对待“做吃的”这件事的态度是有明显差距的。南方人以实际行动(包括时间和心思),去贴近“食为天”...真的是很重视,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好吃。

尤其在一道食物上花费大把时间,在现今,真的太难得。

几天前纬十二路边两排还是繁花似锦为君妍的绚烂桃花,今天早上再看居然一朵都没了,全部长出了绿叶...这...也太齐整了...难道有采花大盗出没?

但,春天可真好啊,各种新色:梨花白,桃花粉,迎春黄,杨柳的新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