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与腾龙洞
恩施大峡谷与腾龙洞
2019.5.7
(腾龙洞)
(清江入洞)
(眺望山下)
(一炷香)
前几年出版的自驾旅游图上,尚不见有恩施大峡谷的名字。这几年,恩施突然火了起来,已经来的或准备来的外地游客似过江之鲫。一座缺少人文积淀的高山,在官商的共同努力之下,在鄂湘渝诸风光名胜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6日傍晚,笔者随着疲惫的游人终于坐上由山麓返回游客中心的班车。下车后,几个陕西腔中年人埋怨道,这就是恩施大峡谷?来的有点儿不值。还说,恩施大峡谷出名,凭借广告宣传的力量,硬是成了全国知晓的网红景区。
游罢归来,笔者也有些自己的想法:
此地适合地理地质学者来。“恩施大峡谷”景区只是一座高山。据中国地理杂志介绍,鄂西南在地理构造中,有三个不同海拔“夷平面”。第一期夷平面海拔2000米上下,被河水切割,形成数公里宽的峡谷。第三期夷平面在海拔1000米以下,形成地理年代较短,峡谷多以地缝状态存在。恩施大峡谷山体属第一期夷平面。中间是第二期“夷平面”。
地理地质学者眼里的活教材,在与笔者类似的外行游客眼里,很难与印象中的峡谷相连。其山体距离远处的山体有些遥远,因而恩施大峡谷称为某某孤山也不为过。
此地也适合植物学者来。大峡谷山上植物茂盛,挂着牌子的五花八门的树种,只标拉丁文而不标汉语拼音,有的字三四人有三四种念法。猛然一看,此树与彼树并无区别。而能展示深涧绝壁性格与风采的青松却难得一见。山顶上也有一株迎客松,但枝条欠清朗,精神也略有些委顿。学者眼里的植物宝库,在普通游客眼里,不过是雨雾里的纯洁绿色而已。
山顶处有连绵千米的“石芽”,倒使人眼睛一亮。“石芽”是本地叫法,类似于石林、石笋。不同于云南石林的刚猛,也不同于内蒙阿斯哈图的敦厚,它或卧、或立、或跃、或腾,或相互聚首问询,或集体牵手旋转,合围成堡,分散为墙,凝当年海浪之吻,留火山喷发之光。山顶石芽,应是大山最可看处。
下山前,有“一柱香”石柱和几个独峰。如果天气好,也能引人一惊。
略显单调的风光加上行者长达8000米无休止上下台阶的辛苦,笔者对恩施大峡谷之游,实难生欣喜之色。
距离大峡谷50公里的利川腾龙洞,凭借直升机可以悬停的宏伟旱洞与纳八百里清江于无形的水洞两个世界纪录,无不使人敬畏。当置身于双洞气场,忽见清江束身一跃,潜行于黑暗深处,又见旱洞穹庐直达天庭,虽然审美有些倦意,但仍为大自然的塑造能力感到吃惊和不解。
恩施大峡谷与腾龙洞各有特色,如果作为旅游目的地二选一,似乎应首选腾龙洞。
作者:顾德欣,年过七旬,体魄尚可,感知事物,颇有精神。本号将连续刊载作者近年来写就的游记随笔,以就教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