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交换了不等价的玩具,我该要回来吗?

前几天,闺蜜跟我吐槽:

给儿子买了一辆全新的玩具车,可以坐在里面的那种高级车子,他在院子里玩。

同院另外一个小孩拿了个变形金刚来,儿子看了非常喜欢,然后用小车交换了变形金刚,回家后还向闺蜜炫耀求夸赞。

把玩具车换成不值钱的变形金刚,闺蜜气炸了。

在孩子的成长时期,有过“熊孩子”盲目进行“吃亏交换”经历的父母还不少!

有芭比娃娃换发夹的。

还有换都不换,直接送的。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烦恼。

当妈的每一步,都有看不见的坑,昨天还在努力教孩子学会分享,今天就因为他们的过度慷慨头疼不已。

遇到这样的“不等价交换”,到底应该怎么做?

01

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行为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就是以物易物,交换敏感期,也是他们对自己的物品确权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热衷于交换物品。在换物的过程中,他们不会考虑交换的物品是否等价,而是交换物品对自己带来的内心感受。

小编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给家里买早餐,还不太理解货币的面额价值,单纯认为数量多的就是价值高的。
拿10元买两个包子,找回了7元钱。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的兴奋,花出去一张,变回来三张。

面对孩子的不等价交换行为,父母们的立场非常重要。无论如何,交换分享的行为本质上是好的,应该得到支持。

而当交换行为发生以后,已经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契约,父母不应该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02

问清孩子的真实感受

送给别人礼物,是孩子也是成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

而这种彼此交换的真实想法,交换后是否会后悔等问题,才是父母最应该弄清的。

下面几句话留给开明的父母作为参照:

1.今天你跟**小朋友交换了玩具是吗?这是你的玩具,爸爸妈妈尊重你的决定。
2.爸爸/妈妈只是很好奇,为什么你会把那个玩具换成这个玩具呢?
3.是不是你觉得这个玩具更大更好看呢?
4.是不是你想和他做朋友所以交换这个玩具呢?
5.跟他交换了玩具你开心吗?

因为孩子相互交换玩具可能有很多原因。

可能是孩子喜欢对方手里的玩具,也可能是社交目的想和对方做朋友,还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

所以问清楚了再做教育也不迟。

03

统一家庭观念

面对不等价交换,其本质不是玩具价值多少的问题,而在于一家人意见无法统一的问题。

所以,家长们应该先统一意见,是“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即可交换”,还是“不能吃亏(但也不能占便宜)”,然后再按照这个思路去教育孩子。

本来,孩子具有交换意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涉及到经济损失,大人的意见互相矛盾,他们便不知道听谁的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起事实上是否吃亏占便宜,家人的观念不一致,对孩子三观的形成才是最不利的。

如果决定“不能吃亏,要回礼物”,那么这个坏人应该让父母去做,应由父母出面去和对方父母沟通,再由对方父母宽慰对方的孩子,将礼物要回。当然态度要好,如果双方都是有素质的人,做到归还不成问题。

其实换物品是小事,大事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这过程中是否会受到伤害,这才是值得大人们警醒的问题。

04

教会宝宝认识价值

如果不等价交换已经发生,进行物权教育和价值教育应立即提上日程。

在宝宝物权意识不强/物权意识模糊或家长没有给孩子强调物权意识的情况下,宝宝会认为家里的东西都是他的,他可以自由支配处置。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和宝宝沟通,告诉宝宝什么东西是爸爸妈妈的,你动之前有没有经得爸爸妈妈的同意。几次下来,孩子就会先问、先征求意见才动手。

其次,要向孩子解释不同物品的价值差别。

比如家长们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蛋糕、冰淇淋、糖等作为替代物,跟孩子说:

“宝宝,小宝这辆小汽车是10元,等于1个冰淇淋。”同时在小汽车旁边摆1张冰淇淋卡片。
“宝宝,你的这辆遥控车是100元,等于10个冰淇淋哦!”在遥控车旁边摆上10张冰淇淋卡片。
“冰淇淋越多代表这个玩具越好越贵。宝宝,你的玩具相当于昊昊的10个玩具呢!所以这样交换玩具,是不划算的呢!”

多对比几次,孩子就会慢慢明白“贵”是什么意思。

结 束 语

孩子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没有最好的处理方法,主要看家长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态度。

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也都希望孩子成为最棒的人,但孩子未来如何,与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需要不断填“坑”,悉心浇灌,才能茁长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