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P波不见了,对应什么病?
心电图是心内科医生判断疾病的重要工具,但是很多医生并没有吃透心电图。
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只顾低头看病,没有总结归纳病例中学到的知识。不过没关系,这里整理总结了心电图的相关课程,从原理到分析思路,手把手带你读懂心电图。
今天,我们先从 P 波看起,看看心电图一个周期里最先出现的 P 波如果不见了,对应什么疾病。
P 波反映由窦房结介导的心房激动,如果没有 P 波,说明此时激动很可能出现异常。那么 P 波消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体来说,有这样两种情况。
为了方便记忆,可以用下面两句诗概括:
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作“无可奈何花落去”,在这种情况下,P 波完全消失,真的不见了。
另一种情况我们称为“乱入花丛看不见”,此时 P 波只是被藏起来了,它可能隐藏在 QRS 波或者 T 波中。
我们首先来看看 P 波真正消失有哪些情况:
窦房结确实没有工作,同时也没有异位的兴奋点,那么P波就彻底没了。 窦房结在工作,但是在窦房结向心房传导的过程中出现了“窦房传导阻滞”,信号不能传递下去。 窦房结在工作,同时传导可以下传,不存在窦房传导阻滞。但是呢,心房肌出现了严重的异常,所以P波看不见了。
这说明此时患者确实处于窦性停搏的状态,窦房结完全没有工作。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中容易出现这样的心电图表现。
接下来看第二种,窦房传导阻滞。此时,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二度 I 型窦房传导阻滞,也就是文氏现象。在这种情况下,PP 间期逐渐缩短,表现为心率逐渐加快,直至出现一个长的间歇,无 P 波出现,长 PP 时间 <2 倍间歇之前的 PP 时间间隔。
以下图为例,2 倍时间间隔为 740ms 700ms = 1440ms,而长间隔时间为 1300ms,1300ms < 1440ms。
图2 文氏现象
图3 二度 II 型窦房传导阻滞
而说到窦房传导阻滞,我们要注意,在三种窦房传导阻滞中,一度窦房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没有异常表现,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停搏难以鉴别,只有二度窦房传导阻滞能在心电图上体现出来。其中的原因是我们在心电图上没有办法直接看到窦房结的心电曲线。
此时窦房结越过心房传导,我们称之为窦室传导。传导途径:窦性冲动→结间束→房室交界区→心室。
下图心电图显示无 P 波出现,动态心电图(holter)也进一步确认确实无 P 波出现。此时窦房结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异常的。但因为心房出现问题,而无代表心房除极的 P 波存在。
第四个 P 波消失的原因:其他情况下心房无电活动
心肌淀粉样变; Ebstein 瓣畸形; Emery-Dreifuse 重症肌无力; Kugelburg-Welander 综合征(四肢近端肌肉群萎缩和无力综合征)。
主要因异位心律而产生,此时 P 波消失可能为异位节律。此时出现 P' 波。那么,P' 波出现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呢?
答案是 P’ 波主要与异位节律的起源部位及其激动心房、心室的先后顺序相关。
心房下部(先激动心房):可见于窦性 P 波不同的 P' 波位于QRS波之前。 房室交界区(心房心室同时激动):P' 波可以位于 QRS 波的前、中、后部。主要位于 QRS 中后部。 心室(先激动心室):P' 波位于 QRS 波后。
1. 中心性逆转:激动沿希浦系统、房室结双径路或间隔旁路逆转心房,心房由间隔开始向两侧心房传导激动,左右房同时激动。
图6 P' 波判断应用
再来看看 AVRT 的情况,AVRT 时,P' 波若重叠于 T 波上则使之成为尖角状。T 波前支缓,后支陡,如果 T 波如下图所示,出现尖角,则说明此处 T 波融合了一个 P' 波。
图7 尖角状 T 波
根本看不到,和 QRS 波融合在一起。
位于 QRS 波终末部,称为假 s 波。
位于 QRS 波前一点,称为假 p 波。
房室心动过速时位于 T 波上,使 T 波出现切迹。
第四,特殊的导联放置方案,也可以帮助我们寻找 P' 波。
特定导联:常选用 II、V1 长导联标记。
特殊记录:可以用 Lewis 导联,食管导联让 P' 波显示更清楚。
多导对照:有时 P' 波仅在一个导联显示清楚。
前后对比:对比发作前后
①QRS 波有无切迹或“结节”;
②ST 段有无突起;
③T 波形状、振幅有无改变。
不同心率:心率改变可使 P 波逐渐出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