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左为湖北省博物馆收藏,右为武汉市博物馆收藏)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中的精品,目前全球存世元代青花瓷器仅400多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约100多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全世界也不足10件,今天要讲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就是仅存的珍品之一。因此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堪称国宝!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梅瓶介绍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8.7、口径6.4、底径13厘米,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注:在武汉市博物馆里也有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而且两者十分相近,不同的是武汉市博物馆的是上世纪收购于民间,而湖北省博物馆的是出土于钟祥的郢敬王墓。
梅瓶属于青花瓷的一种,在明代以前并无“梅瓶”一词,在清代的《饮流斋说瓷》中说道:“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痩骨相称,故曰梅瓶。”
周敦颐爱莲图
陶渊明爱菊图
王羲之爱兰图
林和靖爱梅鹤图
藏品构造
梅瓶通体绘青花纹饰,分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下部绘仰覆莲纹和忍冬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器体较厚重,通体施白釉,釉面泛青,器内无釉,具有元代典型特征。
肩部饰凤穿牡丹纹
该青花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四组画面情景交融,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可谓元代青花瓷中极其罕见的精品。在青花瓷器中,元代青花反映人物图案的器物存世较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爱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更为罕见。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艺及人物图案纹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瓶底
市场价值
元青花瓷因制作精美,传世极少,故而十分珍贵。在2005年7月英国伦敦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中国元青花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至今还让业内津津乐道。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传世珍品,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已收录入《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可以称得上是“镇馆之宝”。
“四爱图”详解
四爱图
“王羲之爱兰图”、“周敦颐爱莲图”、“陶渊明爱菊图”和“林和靖爱梅鹤图”,简称“四爱图”,画中人物都是人们熟悉的古代文人,而梅、兰、菊、莲这些植物则象征着君子的美德——不媚俗、不争官仕、寄情于山水。
《王羲之爱兰图》
对比“王羲之爱兰图”可以发现,左图所绘王羲之袒胸露肩,平视兰花,身后以一棵似为梧桐的大树来衬托主题,在其左腿旁有一圆形罐,造型颇具元代风格,亦可作为判断此梅瓶时代的佐证。而右图所绘人物显得温文儒雅,却以柳树来代替梧桐树。“王羲之爱兰图”所表现的季节应为春季。
兰亭集序
王羲之是中国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在32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宋·马远《王羲之玩鹅图》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得益于养鹅,更得益于爱兰。曲项高歌,红掌拨水的鹅,给王羲之带来启示,从此伸臂运笔,更挥洒自如。而那迎风飘拂、婀娜多姿的兰叶,更启发了他创造出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兰叶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周敦颐爱莲图》
对比“周敦颐爱莲图”可以发现,左图青花中出现的黑色结晶斑点清晰可见,这是进口青料中因含铁量高而呈现的特征。“周敦颐爱莲图”是四幅图中差别最小的,主要差别在于侍童,左图手中抱琴且穿花衣,右图服装为素衣。此图所表现的季节应为夏季。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哲学家,他写的《爱莲说》名闻天下,其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人所共知。图中周敦颐手执拂尘,立于岸边,正聚精会神地观赏着池塘中盛开的莲花。池塘中花叶茂密,花瓣簇拥花蕊,层层叠叠,很是漂亮。周敦颐的身后是一书童,他携带一把木琴,似乎正随着主人到池边抚琴赏莲,别有一番意境。
《爱莲说》书法
同样面对污浊不堪物欲横流的社会,陶渊明选择的是“我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消极逃避,而周敦颐选择的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积极参与。也许在周敦颐的心里,与菊相比,莲才是真正的儒者,真正的勇者,真正的仁者,真正的君子。
《陶渊明爱菊图》
“陶渊明爱菊图”中,陶渊明手握长杖,行走于庭院之中,他正回头观望侍童手中捧着的菊花。对比可以发现,左图所绘陶渊明衣着纹饰以简洁的双横或三横短线条错落有致地均匀分布,用笔流畅精炼,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当时陶瓷绘画工匠的高超技艺左图背景上的大树为柳树,右图却是梧桐树,正好与“王羲之爱兰图”相反。此图所表现的季节应为秋季。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一生喜爱菊花,他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成为千古名句。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菊花就像隐士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陶渊明独爱菊,正是他高洁品质的象征。
《林和靖爱梅鹤图》
对比“林和靖爱梅鹤图”可以发现,左图图案中少一伴童,主人右手持一手杖,而右图是左手持杖,且左图点缀有宽叶植物,仙鹤动作神态传神鲜活。此图所表现的季节为冬季。
林和靖是北宋人,他个性恬淡,不喜欢追求官场名利,曾在杭州孤山隐居了20年。林和靖在山前种了三百多株梅树,并以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中国古代咏梅的名句。
见证王妃殉情的凄美故事
靖王墓
2006年,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册封为郢王,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卒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享年二十七岁,谥号曰“靖”,永乐十三年(1415年)葬于城东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
他的王妃郭氏,为明朝开国元勋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郢王去世后,郭氏悲痛自尽,与夫君合葬。《兴都志》卷载:“妃郭氏,王薨之逾月,妃痛哭曰:贤王舍我以去,我寡而无子,尚谁恃邪?念自幼嫔贤王侍如宾友,今安忍独生乎!乃整妆对镜,自写其容,付谨密宫人掌之。云:候诸女长成识母之遗容也,遂自尽。朝廷闻而贤之,恤典加厚。”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出土时的状态
这件梅瓶出土时就放置在王妃郭氏的棺木前端棺床下方,可谓是这位王妃为夫殉情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