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力学方面看太极拳的节节贯串

一、一动俱动,不分先后

很多读者、练者经常问起这样一个问题: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怎么操作?我总是习惯性地反问:你是怎么做的?答:让劲一节一节依次通过,节节推进。问:从哪一节开 始?止于哪一节?这一问的答案就很不一致了,五花八门,大部分说劲起于足,止于何处说不上,经哪一节说不上。

再问:你真的有节节推进的感觉吗?比画了几下后,总找不到节节推进的感觉。我叫这些人完成一个过程:两手抱头蹲下,然后站起来。边做边体会:踝、膝、胯三节,哪一节先动?他们反复做了几次,有快做有慢做有很慢做的,答案是相同的:三节不分先后同时动。

再让完成一个过程:面墙弓步而立,双手握拳,拳面紧贴墙面。骤然发力,反复做。边做边体会:颈、脊、腰、胯、膝、踝、肩、肘、腕此九节,哪一节先动?答案也是相同的:九节不分先后同时动。至此,他们对于“节节依次、节节推进”是一脑子的疑惑,个个一脸的茫然。

接力赛跑是“节节依次、节节推进”,每位运动员依次跑动,每“节”的起动轮流依次。走架则全然不同,一动俱动,所有部位都是同时运动,就像电流的流动,所有电荷不分先后同时运动。走架的一动俱动只是各部动的幅度不同而已。在走架时,节节依次、节节推进之提法是缺乏科学性的,会误导练习者。

古典拳论只有“节节贯串”之说。节节贯串与节节依次、节节推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节节依次与节节推进之说缘自对“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误解。

在技击时,双手按胸发力,发力者的身体有两点与外界接触,即足与手掌。真的是力起于足底,由脚而腿而腰,最后到达手掌吗?若果然如此,则“起于”和“到达”必有时间差。贴胸发力之刹那间,由简单的力学知识知道,足底、手掌及脚、腿、腰,它们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不包括体重力)是相同的、时间是同时的,没有时间差。没有时间差,何有节节依次、节节推进?

二、匀缓走架与发劲不尽相同

单操发劲与匀缓走架,情况有些不同。单操发劲,比如做冲拳运动,可以有“以腰催脊,以脊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腕”,节节依次、节节推进的存想;也可以有“以指领腕,以腕领肘,以肘领肩”,节节依次、节节引领的存想。练习陈式太极拳,发劲时,可以有节节依次、节节推进,节节依次、节节引领的存想。

发劲时作节节依次、节节推进的存想,确是对长功有帮助的。尽管存想归存想,事实归事实,实际效果还是有的。匀缓、无始无端走架时,由膝腿的前弓、后座,引起重心在支撑面内缓缓移动,完成全身全方位的身肢放长、收缩运动。这样的一种运动,一个过程,容易让人产生节节依次、节节推进的错觉。

匀缓、无始无端、无发劲走架不宜有节节依次、节节推进之存想与操作。“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不需要依次,不需要推进,骨节松开,彼此保持适度张力,无令丝毫间断就对了。“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主要是为了“总须完整一气”,不是为了节节依次、节节推进。

杨澄甫先师说:“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不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看不出有半点节节依次、节节推进的表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这是一个身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对拉拔长过程。

操作时,节节保持适度张力,没有“节节依次、节节推进”过程和用意。沉肩坠肘,其用意能使肩、肘关节松开自然,这是一个臂与身躯、大小臂间的对拉拔长。同样,操作时,节节保持适度张力,没有“节节依次、节节推进”过程和用意。

相对肢体,腰隙动幅最小,因动幅小,又是全身重心、中心所在,所以通过朝夕走架,主宰于腰之体验自然产生。主宰于腰之体验可以打个比方:身体靠近一棵树,双手缓缓用力推树,身体会被缓缓推离树干;双手拉树,身体会被缓缓拉近树干;反复推拉,人体受树的主宰作用便会明显地感觉出来。

这个过程里,树干相当于走架时人体的腰部,身体相当于人体的四肢。走架过程,有了四肢被腰推离远去和被腰吸引靠近交替进行的体验,主宰于腰就有了。

这个时候可能要出问题了,会误以为各节都以腰为中心、节为主宰,时而节节依次、节节推进,时而节节依次、节节收缩。而事实却是,各节不分先后都是同时在动,不存在时间差,只有动幅大小之差异和各节各有不同的体验而已。

三、“因”是关键

看古典太极拳论,要分清哪些语句是因,哪些是果,哪些是形容,甚至是很夸张的形容,哪些是可以身体力行可操作的,哪些是精神层面上的。练习要从“因”人手,直接找结果是徒劳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等是“因”,周身节节贯串、总须完整一气等是“果”。

没有因就没有果,有因必有果,果是水到渠成。走架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做好了,周身节节贯串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练习者头脑里如果被“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占据着,被节节依次、节节推进影响着,那么,请在走架时忘掉这些语句吧。

知道了因,有了因,即使不知道果,又有何妨?果自然会不期而至。

拳打千遍其理自现,有了正确的体验,还需要有科学正确的认识。体验是对的,而讲法是错的,容易误导后来者。对于初学者,一时难以明白难以操作的,要有勇气和智慧把它暂时放下,要养成从古典拳论找答案的习惯。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中这一点很多练拳多年的人也没有搞懂

    大部分很多拳友习拳多年,发力时不得要领,只能做到形似.由于对太极拳发力的基本规律领悟不深,或者在太极拳发力过程中,进入了发力误区. 太极拳如何正确发力?如何掌握正确的发力技巧?这两个问题是大部分拳友比 ...

  • 太极拳的脚腿腰手

    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1)脚是太 ...

  • 从力学角度看太极拳的听劲与懂劲

    刘光鼎院士 从力学的观点出发,我们再对听劲和懂劲做如下的具体说明. 任何一个力的组成都有三项要素:大小.方向和着力点.因此,在力学中通常用矢量来表示力.要想了解一个力,首先必须与此力接触,才能感觉到它 ...

  • 从道教内丹看太极拳形成路径

    引言 按照传说的"创拳"时间顺序排列,分别为:唐代李道子创拳说,唐代许宣平创拳说,宋代或明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创拳说,明初陈卜创拳说,明末清初李岩.李仲.陈王廷共创说,明末清初陈王廷 ...

  • 从唐僧西天取经,看太极拳的乱象唐僧对空乘...

    从唐僧西天取经,看太极拳的乱象 唐僧对空乘说 "因为,我们僧侣自己都搞不明真正的经义,自从魏晋以来,佛门内部宗派重重,派别之争让我们自己都陷入分歧,如何能说服信众?又如何能说服天子?贫僧十年 ...

  • 【精选】 从起势动作看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太极拳的起势动作看似简单,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实际操作起来内涵却极其丰富. 太极拳自始至终都体现了阴阳的转换,起势就是阴与阳的一次转换过程,同时也是身体打通任督二脉的一个过程. 手臂上举时,丹田内收,内 ...

  • 用新思维看太极拳的起源和创始人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一.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 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不管你理睬不理睬它,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现在不 ...

  • 怎么看太极拳打的好不好?从这几方面来看

    初学太极者看别人打拳都很漂亮,分辨不出来别人打拳到底谁打的好坏,合不合理.这就给一大部分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利用初学者的不懂,来糊弄人,还在那大谈特谈所谓的内功,故弄玄虚来骗人.现在教大家一些看人练拳的 ...

  • 拳里有春秋,看太极拳里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一种文化从不可触摸的模糊影子变成眼前活灵活现的实物:当你对这种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肤浅表面,而是逐渐向深处挖掘,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关于太极拳,最早的印象来 ...

  • 从三位太极拳宗师的经历看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极致,是极其精巧独特的思想和实践的产物,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太极拳也长期被迷雾笼罩.不仅外界对太极拳的认识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多少人相信太极拳是厉害凶狠的武术?那么慢怎么可 ...

  • 【原创】从“方、圆、点、线”,看太极拳的刚柔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