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离渐远的过年
今天是腊月廿七,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
过年,曾经是盼望中盼望的一项盛事,然而,不知从何时变成了并不是那么激动让人期盼,从而变得渐离渐远愈来愈淡漠。
愈来愈淡漠的原因,除却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原因外,我想慢慢丢掉的过年三大标志才是主要原因。
何为过年三大标志?放炮,上坟,拜年。
这三者当中,放鞭炮是一大标志,古人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想想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幼年,也许是对年的渴望太深,对燃放烟花鞭炮时产生的的火药味道,特别钟情喜欢闻,觉得那就是年味,这种“嗜好”,一直延续到成年。如今禁了烟花爆竹,便没了动静,便没了人间烟火味,也就没了年味,年,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样子。
上坟是上坟祭祖,带着儿孙上坟祭祖是告诉后人不忘祖宗。中国的孝道文化有一条就是光宗耀祖。过年回家不忘祖宗,不管是千里为官,还是他乡工作经商,无论多远都要回来,大年三十(有的地方是初一)都要到祖坟上烧纸磕头。随着火纸的徐徐燃烧,一缕轻烟在坟头缭绕,伴随着一挂鞭炮响彻祖坟上空,在一干人从上到小依次磕头跪拜的那一刻,是想告诉祖宗先人您的儿孙没有忘记您,儿孙们很争气,家族的血脉一直延续着!
拜年也是一大标志,一年到头大家都在忙,很少能见上一面,利用春节回家给爷爷奶奶磕头,和舅舅叔叔姑姑一家叙叙旧,既联系了感情,又融洽了亲情。特别是一年到头都在外地忙碌或者举家都移居外乡的人来说,过年携带妻儿回到老家是难得的机会,大年初一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里走一走,围在炭火盆边喝杯茶水,磕把瓜子,问候寒暄几句,大家心里暖融融的。
现在的过年,没了动静,自然没了心情。由于疫情原因,人们出外还必须带着口罩。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照此发展下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会认为人的脸部是隐私部位。
想想,这也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去年,疫情严重,很多人虽然回到了家乡,但是只能宅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今年,政府号召尽量在居地过年,回老家便成了一种奢望。
那么,再过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过会不会不知道鞭炮为何物?是不是不知道上坟寄托的情思是什么?是不是不知道拜年磕头承载着厚重的血脉亲情?
放炮、上坟、拜年是几千年的民族特色传统,丢了传统,便没有了传承,也就没有了民族灵魂。
现在的年已经完全失去了年味,或许也只能叫春节或者寒假了。
这渐离渐远的年,过得是个累赘!
以下文章,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