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讲堂】第十七讲 随笔的类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第十七讲  随笔的类型

主讲人 张宝树 

一、生活随笔。

说起生活随笔,我不由得不想起梁实秋先生的“生活小品”。当年鲁迅曾以“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讥讽梁实秋,现在看来确乎有些过了。其实梁先生一直是以知识渊博的“学者”和独善其身的雅洁“名士”著称于世的,只是“道”不同而已。他以一大批“雅舍小品”而享誉文坛,成了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散文宗师。我们讲生活随笔,不能不让我想起梁先生的《代沟》《手杖》《吃相》《下棋》《放风筝》等文(选自《梁实秋名作欣赏》(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第2版)。尤其是《代沟》一篇,他说到了我们人人的家庭中和古今的社会上难以避免又普遍让人们苦恼的一种生活现象,即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的代沟问题。正因为如此,读完这篇生活随笔,就觉得有滋有味,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再举一篇例文,是我当年写的后来编入我的《散文精选》中的一篇作品:《调整目光》(选自《张宝树散文精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也是生活随笔。这篇随笔是由我自身生活的一两件小事引发的思索、反省和感慨而写成的。因为在我与朋友、校友、上司的交往中,曾有意无意间产生过一些失误、曲解、隔膜甚至怨恨情绪,这都是生活或自身性格给我自己提出的我必须冷静面对并需要及时解答的现实问题。因此,我自然就有了宣泄情感、反省自我和感悟生活的体验和需求,于是随笔也就应运而生了。

《调整目光》开篇头两段讲的是大千世界、人际交往,离不开目光的交流,而社会纷纭复杂,各色人等的目光恰恰最能洞彻一个人的内心 世界;接着在第三段,我又写道,社会要温馨和谐、人类要和睦相处,在人际交往中,无论弱小者、卑贱者、伤残者、失败者或者年老者、高贵者、强健者、成功者甚至强者,他们都有他们渴求乞盼或厌弃、不欢迎、不喜爱的那种目光;然后我在第四、五段便回想起在人生经历中自己遇到的“像一条鞭子”一样的“冷傲的目光”以及自己向多年不见的校友不经意流露出的“漫不经心的目光”,紧跟着我在第六段用一段文字来反思:

“为什么不经意流露出的目光竟会误事人”?原来是因为“不经意的流露,正暴露了一个人文化素质、思想修养的欠缺”。到此为止,第七段我就收拢全文,点明题旨,发出诚恳的提醒和呼吁:“如果人人都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目光,收起种种假面和冷眼,让美好的目光交流沟通起来,那么人们定会消除隔阂,增进理解,排遣嫌怨,促进和谐。这该是多么值得提倡的文明之举啊!”全篇随笔有一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过程,特别是从生活出发,又能解剖自己,所以我以为这篇生活随笔还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

二、艺术随笔。

讲艺术随笔,首先就让人想到了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秦牧的那本文艺随笔集《艺海拾贝》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北京第1版)。若有机会,建议大家不妨拿来一读,定能获益匪浅。翻开书卷,一篇篇文艺随笔,如《菊花和金鱼》《并蒂莲的美感》《画蛋-练功》《虾趣》《蜜蜂的赞美》《幻想 的彩冀》《笑的力量》等等,像粒粒珍珠在眼前闪烁,读后让人心悦诚服。

像类似秦 牧的艺术随笔,不少知名作家也有此类随笔集呈现,比如:《艾青说诗意人生》《王蒙说艺文味道》《范曾谈艺录》等都是。还比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随笔《作家和战争》(选自《外国名家随笔金库》,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那是他在第二次美国作家大会上的发言,其实也是一篇情真意切的艺术随笔,说的是“作家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写得真实,并在理解真理何在的前提下把真理表现出来,并且使之作为自身经验的一部分深入读者的意识。”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坛巨匠达·芬奇的《绘画论》(同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 版)和大批画论笔记,都是艺术随笔的经典,不但是他本人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盛世时期文艺复兴绘画经验的辉煌篇章。再比如在英国伟大的诗人雪莱的文艺随笔《诗辩》(同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里,就有对诗和诗人的衷心赞美和热情颂扬。请听:“诗是最快乐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 “诗人是最高的智慧、快乐、美德与荣誉的创造者,而诗人本身也应是最快乐、最美好、最杰出的。” “一个单词、一个笔触,在写景或抒情中都会扣向沉醉中的心弦,从而在那些曾经体验过这些情感的人们当中,唤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往昔的意境。就这样,诗能使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外国作家和艺术家的 艺术随笔的风釆。

三、文化随笔。

文化随笔,也有说“文化小品”的,可所谈的“文化”,却是个非常大的领域。从地域上看,有西方文化、东方文化、都市文化、乡村文化;从时代上讲,有古代文化、 近现代和当代文化;从品位上看,有高雅文化、低俗文化;从阶层划线,有贵族文化、大众文化;从大形态上分,有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从物种上说,动物世界、植物王国、人类社会,又各有各的文化;单就人类社会而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民族延革、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又都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文化样式;要是从文化元素上分类,那重叠罗列延伸派生出的专门文化就更多了。这样说来,谈文化的随笔,其题材简直就太丰富了。我们的业余作者,当然不可能是样样精通的全才, 不过按照大家的学业、职业和爱好,随便任选哪一门类的文化,或样式或特点或趣闻或轶事或习俗,都可写出各式各样的文化随笔来。

我们不妨举一篇对于我们世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的关于饮食文化的随笔,那就是夏丏尊先生的《谈吃》。我在“中国现代名家散文精品赏读”课上曾专门讲过这篇随笔。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讲究“吃”,这是举世闻名的。所谓的“食文化”,在中国就有悠久的历史。一说起“吃”,人们都会津津乐道,总会说出许多佳肴或小吃、趣事或典故来。可是像夏老先生这么洞察中国百姓的口味和嗜好,熟悉中华民族的饮食心理、生活理想, 把“吃”的范围、要求、方法和“吃”字的意义说得这么周全、透辟的,真是难得一见呀!

因为我们还要专门赏读这篇随笔,所以这里先简述一下《谈吃》的内容大意。全文十三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头一段,从自己儿时“盼望过年”谈起,写孩提时在“吃”上的乐趣。第二部分从二段到十二段,以“中国人是全世界善吃的民族” 一句话总领全文,统摄全篇,然后先生便用剥笋的方法滋滋有味地谈“吃”,先说普通人家的请客吃饭;再说人们吃“婚丧饭”“节庆饭”;又讲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讲究吃;还谈到“不但人要吃,鬼要吃,神也要吃”,中国处处讲究吃;然后就谈中国人“吃”范围广,花样多,最后由“吃”谈到了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甚至“吃”竟带动了民族语言的丰富。呵呵,这一个“吃”字,竟有这么多学问,莫怪中华“食文化” 的渊源流长和丰富多彩了。第三部分是结尾段,犹如海纳百川,收束全文,纵横议论,发人深省。读夏老先生的《谈吃》真是长学问、长见识呀!

四、读书随笔。

我们先介绍一下林语堂先生。他是中国现代的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名流与学者,也是涉猎广泛、著作等身的文学家,写杂文、散文、还写小说。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他和鲁迅还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起在北京为孙伏园主编的《语 丝》撰文,二人有过不错的交情。三十年代先生在上海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西风》等刊物,独树一帜讲“性灵”, 谈“幽默”,提倡“小品文”,追求人性“本色”,文风也洒脱闲逸,对促进当年文坛的杂文、散文创作功不可没。但因观念不同,也曾受到鲁迅批评,一时还演绎成了一场文学论争。1936年8月之后,先生留学、旅居海外,直至故去。这一时期他的文学创作处于繁盛时期,成果丰硕。身居海外,依恋故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向海外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先生又成就了文明使者的使命。这里列举先生的《论孔子的幽默》(选自《林语堂名作欣赏》,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 年10月第二版),跟大家一起欣赏读书随笔的风釆。依我看,林先生不但把《论语》读活了,也把孔子读活了。他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引述了众多的《论语》章节,摘取了孔子的众多言论和轶事,运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孔子的幽默性格与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至圣先师的风釆与神韵。也许这正是林语堂这位“幽默大师”的幽默杰作吧?

关于读书随笔,我还想介绍一下著名学者和散文家的林非先生早年写的《〈忏悔录〉的印象》(选自《人海沉思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我们都知道,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而《忏悔录》则是卢梭享有盛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忏悔录〉的印象》全文八段, 分为四个部分:一、开头段,引出话题,对大学期间所读的卢梭《忏悔录》表示欣赏;二、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和对真挚、坦诚的读物的喜爱,赞赏《忏悔录》是“最能够打动心灵的一部文学作品”,进而对卢梭能够赤裸裸地“承认和谴责自己十分卑 劣的丑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勇气抒发了赞美之情;三、以卢梭和希特勒的言行作鲜明对比,呼唤“真诚和坦率”, 谴责“谎言和欺骗”,进而论述了人生哲理:“人不可能生下来 就成为圣贤的,总是在自己的劳作与思考中,逐步地走向善良和完善。”而“如果反过来,将自己内心的种种邪恶牢牢封闭住, 整天假装着崇高,肯定会使自己的心灵继续堕落下去,甚至会跌入罪恶的深渊。”四、文末盛赞“卢梭的《忏悔录》,是一部呼唤人们远离假、恶、丑,奔向真、善、美的书。”

看这样的读书随笔,我们受到的启迪很多。这篇读书随笔谈的是一本书,运用的也是单一的对比写法,对此我们初学者是完全可以学习借鉴的。更容易把握的是,大家偶然从报章杂志上读到一篇东西,或许就引起了你的同感与共鸣,进而激发了你的回忆、联想和更深的思索,这时或许你也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你就有了触类旁通、水到渠成的收获。

五、史学随笔。

史学随笔是史学工作者以自己的睿智观照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和事,点评社会的兴衰得失,扶正被歪曲的历史人物的文字。这类随笔篇幅都不长,但却以轻松的笔墨传播着严谨的学识,表达着对时代、历史、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能给人们以启迪。近年来,活跃在史坛的史学家和关注历史研究的人们,他们在专题研究之余,常会写一些随笔短文, 来表达他们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种种思考和个人见解,常常是 娓娓道来,细细评点,贴近生活,耐人寻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史学随笔和其他随笔不同之处是,话题总跟历史人物、事件有关,且具有史学研究的严谨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这些年,国内一些出版社出版了前辈史学家和当代史学家的史学随笔作品,专供有心人查阅。

主讲人简介

张宝树,1942年7月20日生,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纪实)签约作家、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散文研究会名誉会长、《散文福地》杂志主编。

1986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处女作《觅春》,从此开始文学之旅,先后发表作品数百篇,200余万字。结集出版的作品有:《中国现代寓言赏析》,散文集《生命的辉煌》、《走近真实》、《幸福在彼岸》、《张宝树散文精选》,报告文学集《寸草春晖——来自教育的报告》,文化随笔集《造神史话》等。代表作品和获奖作品有:《雁北魂》收入《中国游记年选》,《口琴声声》入选《当代散文选萃》,《生命的辉煌》获全国“红玫瑰”散文大赛优秀奖,《感情的香味》获全国“人间真情”征文大赛一等奖, 《生命之旅》获天津市第四届“文化杯”散文一等奖,《爱的天平》获天津市第五届“文化杯”报告文学一等奖,散文集《走近真实》获天津市第十一届“文化杯”最佳散文集奖,《这个女人让我心静》获河北省散文名作一等奖,报告文学集《寸草春晖》荣获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报告文学大型征文一等奖。

1986年与著名作家袁鹰合作主编《当代中年作家散文选》(31万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1994年先后主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传记文学丛书两部《耗牛、骆驼、雄鹰》和《一 代宗师——林风眠》(共计48万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与著名学者、作家林非合作主编“大视野”散文随笔丛书12部(170多万字,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 年主编“鲁迅年”文学丛书5部(88万多字,远方出版社出版), 2010、2011年先后主编老年人散文集《为自己鼓掌》和《心灵盛宴》,计60万字。

1995年郑重入选《中国文艺家传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2001年入选《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作家出版社),2006年入选《中国艺术家宝典》,2010年8月荣获“国家最高当代文化名人”荣誉称号,2011-2012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多种文化荣誉称号。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紫   月

制作:紫   月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马骊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0)

相关推荐

  • 梧闽随笔:平台 真的很重要

    平台很重要, 本来, <山石码>微信平台 是我个人网络创作平台, 后来, 加上了其他作家的优秀作品, 在这里登台亮相, 进而聚集了人气, 提升了关注度与点阅率-- 这个平台已经不是我个人的 ...

  • 孙建修在《散文十二家》分享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张期鹏先生.阿滢主编.各位领导.作家: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荣幸受三味书屋孟总的邀请参加<散文十二家>作品分享会,这是<散文十二家>编委会对莱芜作家的眷顾和授予的荣誉,也 ...

  • 刘长军在《散文十二家》第3辑分享会上的发言

    今天有幸参加琅嬛文库<散文十二家>第3辑新书出版分享会,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想说一下自己的三个感受. 一是关于三味书屋.我最早接触"三味书屋"这4个字,是上初中时从 ...

  • 【西散原创】李顺作品 |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那是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因突发疾病 ...

  • 梧闽随笔:读柳公 观鱼胜过富春江

    名人论相    年青时,柳亚子考了清朝举人进士,很有才. 1945年冬,在国共谈判期间,柳亚子等民主人士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待见,毛主席把墨迹未干的<沁园春·雪>交给他,柳亚子作为传统士 ...

  • 汪曾祺 | 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

    汪曾祺的散文家身份 散文家是汪曾祺先生的重要身份.这可以从他的家学.师法寻找到一些渊源,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科的"拔贡"(略高于"秀才"的功名),父亲汪菊生精通金 ...

  • “坠入”红网十五年

    红网成立20年,我"坠入"红网15年,按资历,我算是红网的老网民.2006年5月19日,我在电脑上浏览,发现了红网,好奇地点击,似乎发现了"新大陆",特别是论坛 ...

  • 【随笔杂记】阅读记趣

    读川端康成的书,是去年三月份. 还是春天,那晚下雨,我进井岸大信避雨,上了四楼的西瑅书店闲逛.那时经济还可以勉强对付几册书. 门口的架子摆着<古都>,随手拿起,翻到"千重子发现老 ...

  • 《散文十二家》第4辑出版

    [琅嬛书院讯] 由阿滢策划主编的<散文十二家>第4辑,近日,由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山东泰安宗文.内蒙古包头吴久冰.山东新泰孙元江.山东钢城张应桂.山东新泰李洪.吉林昌邑郭德顺 ...

  • 亚凌小随笔:无端为你痴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鹿鸣古琴社与《新泰文史》编辑部新春雅集

     [<新泰文史>讯] 2021年1月22日,新泰市古琴协会会长曹楚惟带领鹿鸣古琴社部分琴友来<新泰文史>编辑部,举办小型新春雅集.新泰市部分作家.学者参加活动. 鹿鸣古琴社由梅 ...

  • 梧闽札记:讲古大王果仔的靠山

    果仔喜持<作协证> 这辈子只读到初二的陈预果 属马 却被龙海电视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特聘为'特约讲古员',并授予'草根学者'.闽南语言文化研究员等荣誉! 其实,让果仔心慰的是 被吸收为'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