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湿气怎么办,看我中医祛湿三法

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易与风、寒、暑、热、火结合,使病情复杂,给我们临床带来困难,在这里我们总结了根据湿邪停滞的部位进行的相关治法: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湿在上焦,宣湿化湿

“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湿邪上受,必先伤肺,肺受邪会气化不利,湿邪停留,故治疗上需要宣湿化湿。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宣湿化湿是指通过宣达肺气,使肺的宣降功能正常,让水液输布至体表,并通过肺的气化作用使腠理打开,令湿邪从汗而出。

在治疗时,要使用质轻之类的药物,发挥轻开上焦肺气,调畅气机的作用,可选用杏仁、金银花、竹叶、连翘。

常用方:三仁汤、藿香正气散。

湿在中焦,健脾燥湿

中焦与脾胃相通,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若脾失健运,则气机不畅,湿邪就会停滞;且湿邪困脾,易伤脾阳,因此治疗上主要以理气、健脾燥湿为主。

多用芳香类、辛苦且温的药物燥湿化湿,使湿散且脾运。芳香类药物不仅能化湿利气而畅中焦,现代药理学认为芳香类药物含有挥发油,能加强脾胃的运化、吸收功能,常用的诸如藿香、佩兰、半夏、厚朴、石菖蒲、苍术、蔻仁等。

常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

湿在下焦,清利渗湿

湿在下焦,聚湿多成水,小便不利,大便便溏,下肢水肿,甚则白带多。由于下焦有排泄水液的作用,因此清下焦之邪可以用利小便的方式,如《金匮要略》中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多选用茯苓、猪苓、滑石、薏苡仁、车前子等甘无味的药药,在利尿的同时增加湿气的排泄。

由于湿为阴邪,停聚下焦日久易损伤人体阳气,所以在渗湿利湿的同时,常加些温阳助阳的药物,如附子、桂枝、鹿茸、菟丝子等。下焦湿邪多从热化,所以还需加些清热的药,如木通、茵陈、黄芩、连翘等。

常用方:五皮饮、五苓散、甘露清毒丹、茯苓皮汤。

祛湿的注意要点

1、发汗时不宜过汗

湿邪治疗中,当湿邪在表,可以汗法解之。微微发汗是治疗湿在上焦的重要方法,风湿在表尤其喜欢用微汗法。用汗法的时候,不可过用,因为湿性粘滞,过汗会耗阴液、伤阳气,还去不了湿邪,因此应微微发汗,温经通阳。如湿邪外越则见恶寒、无汗时用辛温发汗之品太过,则出现湿邪上迷心窍之证,如神昏、嗜睡、梦多不言等。

2、祛湿慎用补法

湿性重浊黏腻,如果过早使用补益药,会加重气滞,使水湿更加运化不了,湿气更重。

(0)

相关推荐